简介:目的:探讨孕前规范驱梅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需要驱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无系统感染的梅毒血清固定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是否接受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比较其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共收集了68例患者,A组46例,B组22例,两组患者足月产分别有44例(95.65%)和21例(95.45%),早产分别有2例(4.35%)和1例(4.55%),低体重儿两组各有1例(2.2%、4.5%),两组均无先天梅毒儿出生。两组在足月产、早产、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孕前经过规范驱梅治疗的育龄妇女,如果没有合并系统感染,妊娠期在密切随访下可能无需予驱梅治疗。
简介:目的:观察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湿疹患者皮损表皮、真皮中CD1a、CD68抗原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皮肤中CD1a抗原主要表达于表皮棘层、基底膜朗格汉斯细胞膜上,而湿疹皮损中CD1a抗原主要散在分布于表皮棘层及真皮乳头中。CD68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膜染色,表达在表皮下部及真皮。湿疹皮损表皮及真皮中CD1a阳性、CD68阳性的细胞线性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值分别为2.86、4.43,P值均<0.01)。结论: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处表达较高,提示朗格汉斯抗原提呈细胞增多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与湿疹发病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龙珠软膏倒模法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陆。方法寻常性痤疮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t00例。综合组为龙珠软膏倒模后+红蓝光照射;联合组为龙珠软膏外用+红蓝光;单纯组为龙珠软膏外用;常规组为多西环素+0.0.25%维A酸乳膏外用。每周复诊1次,观察不良反应,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综合组有效率为90.0%,优于其余各组(77.0%,62.0%,60.0%),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优于单纯组和常规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与常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四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龙珠软膏倒模法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以卡波姆(carbomer)胶为基质的载体用于黑素细胞涂布法移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的黑素细胞,配制卡波姆胶半固体培养基;分别采用台盼蓝染色、噻唑蓝比色法[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检测1%卡波姆胶对黑素细胞毒性和增殖的影响;用Transwell培养板检测1%卡波姆胶对黑素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1%卡波姆胶作用0~36h对黑素细胞活性和增殖无影响;1%卡波姆胶作用12h后对黑素细胞迁移无影响(P〉0.05)。结论采用卡波姆胶混合黑素细胞,不影响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功能,可以作为新型黑素细胞涂布法移植载体。
简介:目的评价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72例梅毒患者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并与RPR、TPP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在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73.3%(11/15),在二期梅毒的阳性率为88.9%(16/18),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6363,P>0.10)。在潜伏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6.1%(6/23),显著低于早期显性梅毒(x~2=17.6189,P<0.005)。在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100%。入组前2-24个月己经给予正规抗梅治疗的梅毒1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在本研究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一期梅毒并下优于RPR和TPPA。IgM抗体在潜伏梅毒敏感性低,其诊断应依靠RPR和TPPA。目前不推荐单独检测抗梅毒IgM抗体来监测病情和判断疗效。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有待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