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卒中、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预后不良(OR5.063,95%CI1.887~13.590)、死亡(OR13.266,95%CI1.364~128.99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合并贫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是卒中后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索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护理部协同政治部研究制订了优秀护理人才库建设实施办法、培养方案、考核验收、后续使用等系列文件,于2013年选拔出85名优秀护理人才建立人才库,设专科护理骨干人才库、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专科护士库3个子库分类培养技能型、管理型、专家型护理人才。在为期2年的培训期间针对各子库培养目标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定向培训,期满后进行考核评审验收,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了后续使用办法。结果:人才库的建立得到全院护理人员的积极响应;得到医院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考核结果显示,入选对象中69名考核达标,其临床、教学、管理、科研能力均明显提高。结论:人才库建设为护理人才发展提供了进步阶梯,明确了努力方向,激发了进取动力,为护理事业发展培养储备了所需人才。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瞄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成人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急性梗死病灶的分布特征。结果八组27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1±11.9)岁(49~84岁),平均血红蛋白浓度(67.5±18.5)g/L(55~107g/L)。该组患者具有如下特点:15例(48.1%)患者卒中危险因素≤1,15例(48.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16例(59.5%)患者表现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cutemultiplebraininfarction,AMBI),12例(75%)的AMBI累及1个以上循环。13例(48.1%)在2周内有卒中复发并加重。结论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少,但急性期内复发率高,出现意识障碍及AM引患者比例较高,累及^个以上循环的AMBI多见。
简介:1精神障碍诊断简介临床思维方法是指临床医生根据收集的感性资料,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按客观规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找出疾病本质特点,确定诊断和处置原则的过程.在临床工作中误诊的原因大致可归纳如下:①病史收集欠详细可靠.②病情表现不够充分.③病情观察不够客观,症状识别不正确.④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够完善或不能正确使用诊断标准.⑤诊断思维过程不科学,例如对初始诊断假设采取固定和排他性思维方式.使自己陷于"先入为主"的主观偏见之中.⑥科学发展水平所限,对某些疾病尚不能很好识别.为了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必须注意疾病的诊断三要件:临床病史与检查、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
简介:目的分析脑肿瘤病人的威斯康星分类作业测试指标特点,寻找其规律性。方法对97例各类脑肿瘤病人进行威斯康星分类作业指标(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测试,并与79例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中的错误应答数(Re,47.1±16.4).持续错误数(Rpe,25.7±12.3),持续错误百分数(Rpe%,18.9±8.0),持续性应答(Rp,35.6±14.5)。非持续性应答(Nrpe,24.8±8,6)和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Rlst,33.4±14.5)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但分类数(Cc,3.2±1.1)和概念化水平(CI,38.2±16.7)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为2.291~3,345,P〈0.05)。不同半球的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指标中.除左半球组Nrpe指标显著性高于右半球组外(t=2.504,P〈0.05),余各项WCST测试指标均无明显区别(t为0.97l~1.415.P〉0.05)。不同位置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指标中,额叶组病人的Cc和CI测试值显著性低于非额叶组,而Re、Rpe、Rpe%和Rlst等指标明显高于非额叶组病(t=2.137~3.372,P〈0.05),两组间Nrpe测试指标分布接近,无显著性差别(P〉0.05)。按病灶体积大小.36例大病灶组(直径≥5cm)Cc和CI测试值明显低于61例小病灶组(直径〈5cm),而Re、Rpe和Rp以等指标显著性高于小病灶组(t为2.261~3.064,P〈0.05);且两组间Rp、Nrpe和Rlst等测试指标分布接近,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脑肿瘤病人有明显的WCST测试指标障碍特点,为研究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表现提供了新渠道:干预措施可能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
简介: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被称为神经肿瘤分类的“WHO蓝皮书”,2006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25名病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在德国的海德尔堡讨论修订了第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第3版(2000版)相比,修订后的版本增加了8种新肿瘤类型(Entities)、3个新亚型(Variants)和5个不同的分化方式(Patterns)。新类型的特点是肿瘤组织学不同,且影像学形态、颅内分布、发病年龄及生物行为也不同;新亚型属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一种,具有明确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且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新的分化方式是指其有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但临床和病理预后意义不尽一致。
简介:目的:建立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指导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方法:根据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对病人进行因素型分类,通过公式计算每类病人的护士配备系数,根据各病区病人分类情况,计算病区需要的护士人数。结果: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根据人均每日所需护理时间采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6个病区病人分为四类,护士配备系数分别为0.30、0.48、1.04、2.01,每个病区每日需配备的护士人数=(一类病人人数×0.30)+(二类病人人数×0.48)+(三类病人人数×1.04)+(四类病人人数×2.01);临床实际配备护士人数远远小于所需人数。结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的建立为病人客观归类提供了量化指标,可科学指导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简介:目的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为学术交流提供可资参考的数据。方法应用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1988年7月-2008年6月经病理明确诊断的554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级别进行分析,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神经上皮组织肿瘤2205例,占39.80%;脑神经和脊旁神经肿瘤361例,占6.52%;脑膜肿瘤2105例,占38.00%;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91例,占1.64%;生殖细胞肿瘤86例,占1.55%;蝶鞍区肿瘤(颅咽管瘤)250例,占4.51%;转移性肿瘤442例,占7.98%;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49例,占8.10%。结论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统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了解不同地区肿瘤分布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学术交流十分必要。
简介:目的探讨难以分类的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患者112例,在发作期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检查,分析TCD显示的血流速度异常、EEG异常与HAMA评分的关系。结果TCD检测显示脑血流速度异常81例(72.3%);EEG检查发现脑电活动异常31例(27.7%),其中轻度异常25例(22.3%),中度异常6例(5.3%);HAMA量表检测显示〈7分43例(38.4%),7-14分33例(29.5%),〉14分36例(32.1%)。无论在TCD显示血流速度异常还是正常情况下,EEG正常与异常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EEG异常还是正常情况下,TCD显示正常与异常患者HAMA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的情况不可忽视,且颅内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此类患者,给予改善情绪和调节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可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