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病人的临床资料。6例均经后正中入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结合减压和(或)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例,时间4-36个月,2例病人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予以射波刀治疗后,改善1例,无效l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椎板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基本手术方式,椎体部分切除术对于脊髓前方压迫的部分病人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瘤 脊柱 脊髓压迫 减压术 椎板 椎骨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在遭受到持续进行性压迫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TrkB受体的变化。方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各25只;根据造模后取材时间,各组再分为1、7、14、21、28d5亚组,每亚组5只。胸11~12椎板和硬脊膜之间置入缓膨材料(3mm×5mm,厚0.8mm)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BBB评分评估行为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7、14、21、28d,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而对照组和正常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可观察到从脊髓受压开始,神经细胞开始出现凋亡,中央管及前角区域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邻近灰质的白质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而对照组和正常大鼠未见明显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呈强阳性,尤其是神经元部位,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明显,且主要表达在运动类神经元中,随压迫进行,表达逐渐增强,至相对稳定;对照组和正常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较少。结论大鼠脊髓在受到慢性压迫性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明显,BDNF、TrkB受体表达明显增强。

  • 标签: 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RK B受体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压迫对动物面压的影响,探讨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5只犬随机分为10只实验组和5只对照组。取犬自身的大隐静脉20cm与面动脉行端端吻合,形成动脉袢,将动脉袢压迫实验组左侧迷走神经和延髓腹外侧及对照组左侧的小脑表面。结果实验组成活9只犬,在行左侧迷走神经及延髓腹外侧部压迫1周后血压均逐渐升高,2周后血压升高趋于稳定;对照组5只犬均成活,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左侧颅内的迷走神经及延髓腹外侧部受到搏动性的血管压迫后能引起血压升高。

  • 标签: 迷走神经血管压迫 神经源性高血压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叉神经黏连移位的处理方法,评估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9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存在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叉神经黏连移位者120例,均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并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即刻缓解101例,延迟缓解13例,无效6例,术后缓解率95%,未发现严重并发症。107例随访3~7个月,复发3例(2.8%)。结论对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又神经黏连移位的病人,在垫人Teflon的同时,完全松解小脑上动脉周围蛛网膜,将小脑上动脉移到三叉神经头侧,将三叉神经解剖复位能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小脑上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的优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16例,其中狭窄节段为3节段5例,4节段9例,5节段2例。所有病例均呈发育性椎管狭窄,或伴有不同成度的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采用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后正中入路,两侧显露至小关节突外缘,用超声切骨刀离断双侧椎板根部,将椎板连同黄韧带一块从硬脊膜剥离并取下。将长度为5-7mm的“z”型双孔钛连接片用钛钉固定在椎板断端及侧块上,使椎板架高3~5mm。椎管扩大的范围应跨越狭窄部位上下各一个节段,这样就防止脊髓在扩大节段处形成的“弯折”。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复查颈椎CT椎管扩大前后径约3~5mm。复查MRI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受压明显改善,术后JOA(日本矫形学会)评分提高2-5分,改善率大于60%。结论“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式避免了单开门或双开门术式门轴侧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且可使肌肉重新获得附着点,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它可保持颈椎运动的正常生理功能。对发育性椎管狭窄,或伴有不同成度的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病变累及3个以上节段的病例是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 标签: “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 治疗 颈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症
  • 简介:目的报道1例以阻塞性脑积水为首发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方法一男性52岁病人因行走不稳、尿失禁入院,CT和MR发现阻塞性脑积水,天幕附近存在异常血管影.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天幕区DAVF,脑积水由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所致.病人接受了血管内栓塞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大部分闭塞了DAVF,脑积水症状消失.结论DAVF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导致阻塞性脑积水极其罕见,这是文献中第2例有详细报道的此类病例;采用血管内方法闭塞病灶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天幕区 阻塞性脑积水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锥-基底动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锥-基底动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椎动脉直接压迫9例,基底动脉直接压迫5例;同时伴其他小血管压迫,包括小脑上动脉8例、小脑前下动脉3例和静脉3例。压迫点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9例,位于入髓区(rootentryzone,REZ)5例。结果术后症状即刻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3例。随访3~32个月,仅1例病人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其他未见复发和严重并发症。结论遵循恰当的手术策略,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椎-基底动脉
  • 简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microballooncompression,PMC)是介入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此项微创技术1983年由Mullan和Lichtor创造并沿用至今。它问世以来,解除了大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痛,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标签: 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相关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判断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单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测量三叉神经根入/出脑干区(REZ)的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例病人病侧FA平均值为0.34±0.07,明显低于健侧FA平均值(0.5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压迫程度分组,重度压迫组病侧和健侧FA平均值为0.30±0.04、0.49±0.07,轻度压迫组病侧和健侧FA平均值为0.37±0.07、0.51±0.08,重度压迫组的病侧FA平均值较轻度压迫组病侧低(P=0.001),但是两组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结论FA值可以客观定量反映神经微结构的变化,与三叉神经痛的神经血管压迫程度有关,对判断手术指征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神经血管压迫 REZ区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周围神经形态学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5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慢性压迫20%组、慢性压迫40%组、慢性压迫60%组,每组10只。后3组置入平头塑料螺钉对大鼠脊髓进行后路渐进性压迫,2个月后分别压迫到20%、40%、60%左右程度。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做k棘突和部分椎板咬除术,不实施压迫。造模后60d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作为标本,行HE染色,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同时行MAP1B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压迫组大鼠运动功能减退;Tarlov评分、斜板实验评分、BBB-21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压迫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周围神经退变现象,并且压迫程度越重变化越显著。各压迫组周围神经轴突中MAP1B的表达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周围神经发生退变,且因为神经元凋亡、坏死或受抑制使得轴突的再生不明显,造成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

  • 标签: 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 微管相关蛋白 神经退变 轴突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非血管压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该方法治疗术中未见明确血管压迫的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3.2年.治愈52例(92.9%),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分离蛛网膜,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除术,对非血管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较好.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非血管压迫 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 简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的血管撕裂,可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1].伤后病情变化较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受压的体征,甚者发生脑疝.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昆明市四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的自杀情况,为防止自杀提出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线索调查跨文化比较法对嵩明县白邑乡团结回族村、石林县维则乡干塘子彝族村、安宁县太平乡始甸白族村、富民县大营镇小水井苗族村村民进行调查。结果四个村总人口数3491人,852户,民族人口数2802人,726户,汉族人口数689人,126户,平均年龄33.09±20.74。小学836人(29.84%),初中748人(26.70%),四个村各具民族特色,四个村信仰的宗教不同。民族自杀7人。汉族自杀3例,均为已婚妇女,自杀方式都是服农药自杀,结论四种少数民族中有自杀存在,宗教习俗对自杀现象有一定影响。与其他民族相比偏低,仍需加以重视。

  • 标签: 少数民族 自杀调查 比较研究 农药自杀 昆明市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