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3D重建图像技术在鞍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0例鞍区肿瘤经MRI明确诊断后,行SCTA螺旋CT重建3D图像.螺旋扫描层厚2.0mm,间距1.0mm,螺距1.0~1.25,以3.0ml@s-1速度注射对比剂120ml;用同遮盖法(SSD)重建三维图像,所建图像与MRI及手术对照.9例行伪彩SSD重建用以模拟手术入路.结果螺旋CT3D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鞍区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并可显示邻近受压移位的血管;螺旋CT重建图像技术可为模拟手术入路提供重要信息.结论作为常规二维影像的补充,螺旋CT重建图像技术可提供鞍区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参数对星形细胞肿瘤分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53例脑肿瘤患者进行CTP检查.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为星形细胞肿瘤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CTP采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机行灌注扫描,在AW4.2P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测定肿瘤最大灌注区和对侧正常组织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l、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手术获取脑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星形细胞肿瘤高级别组CBF、CBV和PS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CBF、CBV和PS值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876和0.914,而MTT无鉴别作用,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455。采用cBF=62.635mL/(100g·min).CBV=4.310mL/100g和PS=5.925mL/(100g·min)作为分界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敏感性均为84.2%,特异性分别是81.8%、81.8%和91.9%。结论多层螺旋CTP参数CBF、CBV及PS值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简介:目的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人均在置钉结束后行O形臂系统3D扫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7例病人在O形臂导航辅助下共置入2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23枚(79.31%),B级4枚(13.79%),C级1枚(3.45%),E级1枚(3.45%)。手术共置入29枚克氏针,其中1枚(3.45%)突破椎体前缘。术中无关节突关节受到破坏。1例出现置钉相关神经并发症行再次手术调整椎弓根螺钉。随访(8.29±2.43)个月,无钉棒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论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骨折的漏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救治的33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52例骨折漏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的关系,以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漏诊与未漏诊的患者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漏诊原因及提出预防对策.结果52例患者中有56处骨折漏诊,其中脊柱骨折18例,骨盆骨折11例,四肢骨折23例.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率有关,接诊医师为住院医师的漏诊率明显高于主治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骨折患者漏诊后的疗效明显低于未漏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规范的体格检查,及时行X线摄片或CT检查,尽早做出正确的病情诊断,合理选择骨折的手术时机,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3D-CTA)在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3D-CTA辅助的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病例,评估术前肿瘤的3D重建效果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肿瘤的术前3D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部位、大小、轮廓以及邻近血管、骨质,并与术中实际观察一致。27例病例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例,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随访优良22例。结论3D-CTA能够准确提供肿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影像,并能够任意调整、测量及模拟手术入路,对于脑深部肿瘤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规避术中风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简介:目的介绍C形臂或CT靶点精确定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816例射频治疗病例,术中采用C形臂X线或CT定位,靶点位于卯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温度设定65~80℃,时间设定为30—60s。近、远期疗效观察并总结分析并发症。结果本组近期随访病例2760例,疼痛完全消失2661例,总有效率96.41%,2年内复发率192例(6.9%),无效39例(1.4%)。结论本手术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定位准确性和疗效。对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MVD)复发或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做为一项补充治疗。对本病伴有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和单纯放疗对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42例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组(19例)仅行三维适形放疗,分次局部照射,2.0Gy/次,1次/d,5d/周,共持续6周,总剂量60Gy;联合治疗组(23例)于三维适形放疗同时联合替莫唑胺化疗6周+辅助化疗6疗程。影像学动态观察患者肿瘤体积的变化及Karnofsky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放疗结束24周后,联合治疗组在影像学所示肿瘤实体的缩小和神经功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提高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肿瘤缓解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 年12月至 2023 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方案;便利选取 2023 年3月—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59 名及科室护士20 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运动康复循证实践证据前后 2 组患者的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同时比较循证实践证据应用前后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变化.结果:证据应用后,循证实践组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提升(P<0.001)、功能障碍指数下降(P<0.001)、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护士康复知识水平得分均较应用前提高(t=-15.873,P<0.001),差异具有...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髋部骨折患者的睡眠状态和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接收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骨折部位的情况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翻身方式进行术后的恢复,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位进行恢复。统计2种不同体位方式对患者睡眠状态指标(负性情绪阳性、睡眠时间减少、严重疼痛)、康复知识评分、肺部感染和感染恢复天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睡眠状态指标中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8.89%(4/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17.78%(8/45)、严重疼痛比例22.22%(10/45),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24.44%(11/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55.56%(25/45)、严重疼痛比例51.55%(23/45),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44%(2/45)、康复知识评分为(92.14±4.47)分,感染恢复时间(3.1±1.1)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4.2±1.3)分;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7.78%(8/45)、康复知识评分为(78.51±5.02)分,感染恢复时间(7.0±3.0)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8.3±2.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舒适位进行康复后,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减轻,负面情绪改善,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肺部感染比例降低,感染恢复时间缩短,是临床上用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体位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