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流程再造理论源自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目前流程再造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本文对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英文数据库收录文献进行相关内容的检索,通过分析流程再造策略在静脉输液流程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为我国临床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灵活应用流程再造理论提供参考。

  • 标签: 流程再造 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是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的MichaelHammer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引入中国,逐渐被国内医疗机构所熟悉。BPR是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BPR强调以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服务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功能整合和管理上职能的整合,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实现医疗机构在成本、质量、服务效果和效率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 标签: 业务流程重组 MICHAEL 管理思想 医疗机构 服务效果 组织结构
  • 简介:目的:规范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方法: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和试验法讨论、分析、修订除基础护理操作以外的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并进行临床培训和考核。结果:汇编了临床常用的70项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及图片说明和相关理论。结论:运用护理程序理论制定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充实了专科护理建设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护患沟通,杜绝无声操作,做到操作前起始评估、操作中持续评估、操作后效果评价,并将继续教育贯穿始终,提高病人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专科护理技术 操作流程 评分标准
  • 简介:狭颅症又称颅狭窄症,系一条或多条颅缝早期闭合或骨化所致的颅骨畸形,并有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近年来我院与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联合,采用颅缝再造术治疗狭颅症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缝再造术 狭颅症 临床分析 治疗 颅骨畸形 颅内压增高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群体体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老年群体体检流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老年群体需求进行分组导检,通过实施岗前培训和优化体检流程,为老年群体提供全程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结果:精细化管理使体检流程快捷、有序、高效。结论:精细化管理有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老年群体对体检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老年群体 健康体检
  • 简介:目的:调查衡阳市高校教师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和急救态度现状,为制定高校教师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3-5月选取22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人中仅25.5%的教师参加过急救培训;医学与非医学专业背景教师的急救知识正确率在抢救黄金时间、CPR按压位置、CPR按压频率、CPR按压与通气比、止血、判断脊柱外伤、搬抬脊柱外伤病人、固定骨折病人、气管异物阻塞、玻璃入眼、鱼刺卡喉、烫伤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背景教师救助陌生人的意愿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背景教师(P<0.05)。结论:高校教师院前急救知识状况不容乐观,要在转变公众急救观念的基础上从自救互救技能层面加强对高校教师作为“第一反应人”的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

  • 标签: 高校教师 急救知识 急救意愿 第一反应人
  • 简介:1我国卒中疾病负担:形势严峻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等特点,且有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年龄标准化的患病率、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14.8/10万、246.8/10万和114.8/10万。

  • 标签: 卒中 区域性 急救网络
  • 简介:1前言急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疾病[1-2]。据统计,2013年中国卒中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14.8/10万,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14.8/10万[3]。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急诊 系统建设 网络 规范
  • 简介: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现场伤情特点和急救中的经验教训,为地震致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后在重灾区北川和安县现场急救的120例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致伤原因、伤情分类、救治方法、合并症、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120例伤员中70例因头皮挫裂伤仅予现场处理,清创缝合,预后良好,余伤员急诊处理后转入后方综合性医院住院治疗。住院伤员行开颅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10例,住院5~16d后康复出院46例,死亡4例。结论现场正确处理判断地震致颅脑损伤伤员伤情且积极救治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并可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 标签: 地震 颅脑损伤 现场急救
  • 简介:目的:通过标本条形码管理流程的使用,提高了中央运输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方法:通过对采用条形码管理流程收集的住院病人的标本与采用传统管理工作流程收集的住院病人的标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每次收取标本的时间从2004年传统管理的26分钟减少到条形码管理2007年的13分钟,每天负责标本运输的人员从7人减少到5人,差错发生率从13件减少到4件,标本投诉从19件减少到5件,报告查询从64件减少到2件。结论:中央运输工作中使用标本条形码管理流程,提高了中央运输工作效率及医务人员的满意率。

  • 标签: 中央运输 标本条形码 信息管理
  • 简介: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批次决策中不合理的流程进行重组,提高PIVAS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对原有流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成立流程改进小组,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对输液配送批次和时间进行重新界定,制定标准化的批次分配规范,加强质量监控、人员培训。结果:流程重组后,送药准时率、PIVAS服务科室批次设置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PIVAS各个输液批次配液量的分配更加合理。结论:流程重组后的PIVAS输液配送批次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批次 静脉药物 配置 工作流程 重组
  • 简介: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后患儿120侧,并与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前(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输液 流程管理模式 效果
  • 简介:?目的:对网络共享课程《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2015春夏学期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以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方法:对全国选修《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春夏学期的学生18049人进行网上调查,包括课程整体满意度调查、课程运行测评情况和见面课运行测评等。结果:选课学生对课程整体满意度、课程运行测评情况和见面课运行测评的满意度较高(〉89%)。结论:网络共享课教学模式适合《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的开展,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完善课程建设。

  • 标签: 网络共享课程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教学 教学管理 课程建设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急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及躯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例出现静脉血栓,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有3例出现静脉血栓,2例出现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继发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缓解了患者病情,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继发脑出血 手术 急救护理
  • 简介:目的血管内治疗的效益具有时间依赖性,120急救系统(emergencymedicalservice,EMS)通过院前预通知卒中中心可以缩短起病到治疗的时间。本研究旨在观察EMS院前预通知流程(prehospitalnotificationprocedure,PNP)能否减少急性大血管闭塞(largevesselocclusion,LVO)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院内延误时间,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集的行血管内治疗的LVO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EMS入院并提前通知溶栓小组为PNP组,通过EMS入院但未通知溶栓小组为Non-PNP组,通过其他方式入院为Non-EMS组。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分。比较PNP组、Non-PNP组和Non-EMS组入院到再灌注时间(doortoreperfusiontime,DRT)和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平均年龄(68±12)岁,女性49例,占44.5%],91例(82.7%)通过EMS入院,其中21例(19.1%)为PNP组。与Non-PNP组相比,PNP组的DRT更短(145minvs180min,t=-2.065,P=0.043);与Non-EMS组相比,PNP组的DRT有更短的趋势(145minvs194min,t=2.260,P=0.055),而Non-PNP组与Non-EMS组的D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minvs194min,t=0.663,P=0.510)。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校正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基线收缩压、高血压病史后,PNP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oddsratio,OR)3.65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85-12.301,P=0.037)。若将DRT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DRT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81,95%CI0.968-0.994,P=0.005)。结论PNP可以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LVO患者血管内治疗的DRT,并改善预后。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院前流程 血管内治疗 急救医疗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通知对取栓患者入院-再灌注时间(door-to-reperfusiontime,DRT)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院前通知定义为当地医院在患者转运之前向本中心卒中小组进行短信告知。对院前通知和非院前通知组的基线特点,以及两组DRT和预后进行比较。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结果共纳入123例接受取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57例(46.3%)患者在转运到达前进行了院前通知。在术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100例),与非院前通知组患者相比,院前通知组患者的DRT明显较短(P〈0.001)。术前静脉溶栓[优势比(oddsratio,OR)=2.774,P=0.023]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院前通知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2.586,P=0.058)。但院前通知联合术前静脉溶栓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7.662,P=0.006)。结论院前通知可以缩短DRT。在取栓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术前进行静脉溶栓能够使患者获益,而术前静脉溶栓联合院前通知将使获益概率增加2.7倍。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院前通知 急救网络 时间管理 预后
  • 简介:各相关单位:为积极参与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大力推动对脑卒中的学术研究,更好地促进临床医生之间的交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协办,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和数源汇通(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共同发起第二届全国脑卒中诊疗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奇星·华佗再造丸”杯脑卒中诊疗实践优秀医学论文征集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 标签: 华佗再造丸 学术研讨会 脑卒中 优秀论文 诊疗 征集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时间环节上对交通事故性罩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性,为我冈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制定的《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统计表》严格筛选出合格病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急救接报时间与到达现场时间差的不同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中不同时间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救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时间段与患者预后均存存负相关关系(r_s=-0.10,P=0.002;r_s=-0.06,P=0.034),即随着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的增加及随着现场抢救时间的增力加,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逐渐增高,预后越差。结论通过建立和完善急性颅脑损伤预防和控制中心.科学制定院前急救、转运等各项救治制度,尽量缩短路途耽搁时间及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可提高救护质量,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