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卒中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卒中危险因素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体力活动情况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平中 体力活动
  • 简介:脑水肿、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增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和ICP监测三者结合。传统CT和核磁共振虽然可以作为颅血肿、脑水肿和ICP增高检测方法.但它们不能对颅血肿和脑水肿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也不能反映脑水肿、颅血肿演变过程,给临床及时治疗带来难度。有创ICP监测又因为需要开颅手术或者钻孔放置监测电极,操作复杂以及增加颅感染机会而受到限制。由于颅血肿和脑水肿将引起大脑左右半球电阻抗变化.因此通过应用电阻抗测量方式来检测颅血肿和脑水肿是一种新型无创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大脑左右半球分别注入低频安全电流来检测大脑左右两侧电阻抗,通过测量大脑左右半球电阻抗之差值来反映颅血肿和脑水肿阻抗变化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动态监测颅血肿和脑水肿目的。

  • 标签: 脑血肿 脑水肿 颅内压监测
  • 简介:本文首先引用了各种公开数据,说明了睡眠质量对于健康意义,以及改善睡眠环境对于改善睡眠质量重要性。然后介绍了一种可以用于改善睡眠睡眠监测系统以及之组成闭环反馈系统环境家电。文中从睡眠监测系统构成、实现验证方法、干预手段以及联动策略等角度多方位介绍了该系统原理和应用。在陈述原理同时也陈列了系统设计大量理论依据。最后,本文展望了这种睡眠监测及干预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睡眠监测 睡眠干预 心率变异性 心冲击图
  • 简介:在1—3岁幼儿中,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高达4%~8%。一些病例报告表明,健康儿童缺铁性贫血缺血性卒中存在某种联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系Maguire等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缺铁性贫血是否有幼儿卒中有关。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缺血性卒中 幼儿 病例报告表 健康儿童 患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颅高压减压后脑肿大相应脑血流参数改变病理生理基础及意义.方法硬膜外水囊加压法建立兔急性颅高压模型,同时监测兔颅压及基底动脉血流,Vd(enddiastolicbloodflowvelocity,Vd)=0时停止加压并维持颅压于此水平.A、B、C三组动物维持时间分别是30、60、120min,然后减压并观察颅压及脑血流至减压后24h,处死动物取全脑行病理检查,SSPS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A、B组减压后4h脑血流恢复正常;B组动物20%发生脑肿大;C组减压后脑血流不恢复,Vd、RI(resistanceindex)均有显著改变(P<0.01),100%发生脑肿大,其病理改变包括脑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血管破裂出血、脑水肿及散在小梗死灶.结论单纯脑受压后60min减压,脑血流容易恢复,脑肿大发生率低;120min减压脑血流不恢复,脑肿大发生率极高,脑血流再灌注在减压后及肿大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颅内压 脑血流改变 脑肿大 再灌注损伤 动物实验 脑水肿
  • 简介: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AC)于1819年首先由Howship报道,1931年Bright再次报道了相似病例。至今,对于IAC诊治已有70余年历史。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IAC的确诊率不断提高。但关于IAC的确切发病机制、规范临床治疗方案等尚不明确。目前,对于IAC诊治主要依赖于临床医师个人经验技术偏向。本文就近年发表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目前IAC诊治新进展。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分流 内镜 显微术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颅血肿手术治疗经验及手术指征.方法统计本科1年来开颅清除颅血肿及穿刺吸除颅血肿总数、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1年来共手术治疗颅血肿45例.开颅治疗27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3例.穿刺治疗18例,治愈9例,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颅血肿开颅清除穿刺吸除各有其优缺点,应掌握指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宜手术方法.

  • 标签: 颅内血肿 开颅 穿刺
  • 简介:掌握颅病变定位技术,是神经外科医师手术基础,也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成败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骨瓣开颅手术,还是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锁孔'(keyhole)技术等,都需依靠颅结构或病变精确定位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法,以利引导手术入路[1].在传统神经外科手术中,医师是根据颅病变影像学资料,凭借解剖学基础和经验来确定病变位置及周围结构关系,为了避免定位偏差,常常需要做一个较大头皮切口和骨窗,并减慢手术操作速度以利寻找病变、避开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这种操作远远不能达到当代微侵袭神经外科标准.因此,寻找一种既精确、可靠,又简单、快捷定位方法,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需要探索课题.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立体定向技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神经外科疾病定位诊断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成为最重要诊断治疗手段,是当代神经外科医师应具备基本技能之一.

  • 标签: 颅内病变 定位技术 立体定向仪 MRI定位法 超声定位法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颅碰撞瘤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对2006年7月13日收治1例碰撞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神经病理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占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中主要成分为胶质母细胞瘤,次要成分为细胞角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阳性癌组织。结论对于常见肿瘤组织中出现异常成分应考虑由其他系统转移而来,须详细追问病史并对患者做进一步体格检查,以避免误诊。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肺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瘤切瘤技术在巨大型颅肿瘤切除中价值.方法采用瘤切瘤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cm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有效较小创伤入路;肿瘤起始显露以适宜实施瘤切除即可;对有明显瘤蒂脑膜瘤应从蒂部开始,否则则从瘤中央开始,采取层层推进方式自肿瘤切除肿瘤;最后牵引瘤壁,显微分离、切除瘤壁.结果19例肿瘤获全切,8例获次全切,1例获大部分切除.Karnofsky计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无新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死亡.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1例瘤腔积血再手术清除.2例胶质瘤复发,分别于术后4、11个月再次手术.结论在巨大型脑肿瘤切除中,充分实施瘤切瘤技术,可较好地切除肿瘤,显著减轻术中对神经血管结构损伤,获得较佳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脑膜瘤 胶质瘤 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简易头皮下定位锥颅单孔引流多孔引流治疗自发性脑血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自发性颅血肿患者,头皮定位单孔引流31例[血肿量(52.9±13.2)ml],头皮定位多孔锥颅24例[血肿量(55.3±15.4)ml],术后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引流时间、血肿残留量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多孔引流组引流时间[(6.5±2.7)d]明显短于单孔引流组[(10.6±3.2)d](P〈0.05);在治疗后3个月,多孔引流组Barthel指数(71.87±7.53)明显高于单孔引流组(50.62±17.20)(P〈0.05)。结论对于较大且形状不规则血肿应该在定位下实施多点穿刺。微创穿刺血肿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简单易行,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 标签: 脑出血 锥颅引流术 多点穿刺 微创手术
  • 简介:世间所有生物都是在地球形成稳定自转和绕日公转之后进化出来.由于地球自转每天日出日落,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周期性环境变化.几乎所有的动物都适应并利用了这个自然界24h周期节律来调节其进食活动和休息.在动物也进化出相应生物钟结构以协调全身生理过程.人类清醒和睡眠交替被整合到自然界24h节律中,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习惯(图1)

  • 标签: 神经结构 生物钟 脑内 睡眠 大脑 周期节律
  • 简介:肿瘤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这一特性可以通过基因变异实现端粒长度维持,从而解除细胞周期限制来实现[1-2]。对黑色素瘤研究表明,体细胞端粒长度维持主要有两种机制:端粒酶依赖性机制(85%)和端粒酶非依赖性机制(15%)[3],后者依靠ATRX和DAXX变异介导端粒替代延长机制(ALT)实现端粒延长;

  • 标签: TERT 神经胶质瘤 端粒长度 非依赖性 启动子区域 高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中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89例,其中包括颅眶沟通瘤9例、颅鼻沟通瘤7例、颅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再用神经镜寻找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仍有不同程度残余肿瘤,在内镜下进一步切除,80例(89.9%)肿瘤达全切除,6例(6.7%)获次全切除,3例(3.4%)为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颅底肿瘤 前中颅窝底 沟通瘤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本院自1990年元月至1997年5月共收治颅微小脓肿75例,均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手术病理证实,手术治疗27例,其中锥颅定位手术11例,现将本组资料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微小脓肿 治疗 外科手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1临床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5~66岁.车祸伤18例,钝器伤3例,坠落及砍伤各2例,火器伤1例.损伤和类型:上矢状窦损伤24例,前、中1/3各12例,其中前1/3段横断3例,部分裂伤9例;中1/3段横断2例,部分裂伤10例.横窦损伤2例:全断1例,上壁裂伤1例.裂伤长度:记载明确15例,其中<0.5cm者7例,0.6~1.0cm者5例,1.1~1.5cm者2例,1.6cm者1例.无1例系单纯静脉窦损伤,均合并有不同程度颅脑伤或复合伤.休克7例,重度、中度各2例,轻度3例.

  • 标签: 颅脑损伤 静脉窦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脱髓鞘性假瘤(DPT)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DPT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DPT以急性起病为主;影像学多表现为皮质下单一病灶,其强化呈非闭合性、斑片样或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火焰样;病理检查发现病灶呈炎性脱髓鞘样改变;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脑DPT临床表现大多颅肿瘤类似,易误诊为脑胶质瘤;其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类固醇激素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脱髓鞘性假瘤 临床表现 MRI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