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脊索瘤好发于颅底,侵袭范围广泛,手术全切除困难,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探讨颅内脊索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自19921月~20028月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64颅内脊索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发病年龄为5~67岁,平均37.5岁。男女比例约为1.6:1。头痛、复视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64患者共接受69次手术,肿瘤全切21,次全切除24,部分切除19。结论:目前颅内脊索瘤手术全切率仍低,预后差,宜行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入路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解剖位置和侵袭的方向而定。

  • 标签: 脑肿瘤 脊索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1968~2007收治的35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5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该病发病率男女均等。首发症状以咳嗽、咳痰、咳血、气促气短等较大中心气道占位而引起的阻塞症状为主要表现。诊断:胸部X线、CT常显示中央性肿块,可伴支气管内肿物,但确诊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病理证实。治疗和预后:手术为最佳的治疗方式,对于手术切缘有癌残留的患者应予术后辅助放疗;单纯放疗亦有效,但不易治愈;单纯化疗效果不佳。该病低度恶性,一般发展较慢,病程长,3、5、10生存率分别为84.6%,66.7%,46.2%。结论支气管腺样囊性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下的浆液及粘液腺,具有低度恶性,发展缓慢,罕见。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气管 腺样囊性癌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月-20075月间收治的29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腹手术16其中行肝脏部分切除10,单纯缝扎3,局部填塞2,缝扎加肝动脉结扎1。介入治疗9其中3术后再行开腹手术治疗。保守治疗4。结果:死亡5其中开腹手术1,介入治疗1,保守治疗3。开腹手术患者1生存率43.8%(7/16),介入治疗33.3%(3/9),保守治疗0.0%(0/4)。结论:积极手术及介入治疗可增加抢救成功机会,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肝癌 自发破裂出血 诊断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射频消融和常规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影响,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结果两间主因素构成均衡,具有可比性。常规与治疗经干预治疗后总生存质量及EORQLQ-LCl3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在EORQLQ-LCl3评分及总生存质量、生存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其与放化疗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射频消融 肺癌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NVB、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4,NVB25mg/m^2,ivgtt,dl、d8:DDP30mg/m^2,ivgtt,d1-d3。结果:全组初治43,复治21,总有效率(CR+PR)51.6%,其中CR2,PR31,NC23,PD8。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100%,其中Ⅲ、Ⅳ度发生率为65.6%,注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46.9%。结论:NVB、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NVB DDP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去甲长春花碱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的35合并V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栓是否再发、血小板、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及患者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肺栓塞(胛E)患者中3于3小时内死亡,3治疗后好转;29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痊愈11(37.9%),好转5(17.2%),无效13(44.8%),其中2死于溶栓后肺栓塞。上肢发生DVT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10天,高于其它部位发生DVT的患者(P=0.018)。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时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D-二聚体高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70天)远低于低水平的患者(450天)。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的时机,治疗主要采用抗凝、祛聚集等,溶栓的好处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对诊断VTE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治疗中血栓复发的患者预后差。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诊断问题.方法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35中消化道内32,其中胃21(60.0%)、小肠9(25.7%)、直肠2(5.7%);消化道外3,分别肠系膜、腹膜后、肠系膜及腹膜后混合各1(8.6%).免疫化表达,CD117(+)100%、Vim(+)97%、CD34(+)84.4%、NSE(+)54.4%、Actin(+)50%、SMA(+)33.3%、S-100(+)33.3%、Syn(+)16.7%、Des(+)12.5%.CD68和CgA(-)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充分认识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化CD117的染色,才有利于正确诊断.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诊断标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气胸辅助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11月至201512月行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29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常规胸腔镜手术的41患者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胸管引流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与常规胸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分别是(79.3±20.7)min、(82.6±31.5)min,胸管引流时间分别是(1.5±0.7)d、(1.2±0.9)d,胸管引流量分别是(138.2±26.5)ml、(150.6±38.2)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7.5±2.6)d、(8.2±3.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胸辅助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次,较常规胸腔镜手术的12次显著减少(P〈0.05);合并肌无力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是可行有效的,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人工气胸 纵隔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常在首次手术后8—9个月复发。肿瘤复发后,其治疗方法不一。本文旨在探索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的指征,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总结19996月至20046月间我科再手术治疗复发脑胶质瘤患者资料35,并对其两次手术时间间隔与术后生存时间,再次手术前后的KP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1)肿瘤分级低者两次手术间间隔及再次术后生存时间较长;分级高者再次手术前后KPS评分提高较明显;(2)两次手术时间间隔长者再次手术后生存期延长。结论:对于复发脑胶质瘤患者,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或改善生存质量。应积极选择再手术治疗。

  • 标签: 复发性脑胶质瘤 再手术治疗 2004年6月 KPS评分 生存时间 生存质量
  • 简介:患者,男性,36岁。因右眼复视伴头痛1十月入院。查体:左眼球外展轻度受限、复视、双侧面部皮肤感觉无异常,忡舌居中,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左、右侧咽隐窝对称,粘膜光滑无局部糜烂和隆起。左侧鼻咽部先后行鼻咽镜下活检2次,病理检查结果均阴性。鼻咽部CT扫描发现左侧鼻咽腔顶壁较右侧稍增厚,左侧颅底骨骨质有缺掼。外周血、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患者11前(25岁)曾因涕血、左耳鸣等症状,间接鼻咽镜下见鼻咽部左顶后壁局部隆起.活检组织府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x线片未见颅底骨破坏。

  • 标签: 鼻咽部 鼻咽镜 左侧 复视 患者 放疗后
  • 简介:1.54岁,孕6产5。因绝经3,阴道不规则流血1月于198211月7日入院。2前曾有“宫颈炎”病史,行冰冻治疗后好转。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上唇糜烂,子宫正常大小,右附件区阴性,左侧骶韧带增厚。肛诊:直肠粘膜光滑。取宫颈上唇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入院诊斯:宫颈鳞状细胞癌Ⅱa期。于同年11月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颈癌根治术。

  • 标签: 宫颈 上唇 入院 正常 妇科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常规影像技术(CT、MRI和DSA)难以完整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之间关系,对临床处理蝶骨嵴巨大脑膜瘤指导意义有限。本研究旨在总结3D-CTA显示蝶骨嵴脑膜瘤同颅底血管、骨质三者关系的影像特点,探讨其对蝶骨嵴脑膜瘤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对7蝶骨嵴脑膜瘤的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重建肿瘤与颅底骨质及血管的图像,评价64层3D-CTA在制定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方案的价值。结果:64层3D-CTA突破传统影像学上二维平面图像的局限,其VR技术容许骨质的虚拟切除和图像的360°全方位旋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肿瘤、血管和颅底骨质三者关系,并根据立体影像模拟使用不同入路暴露肿瘤,还可通过调整CT显示阈值揭示包绕于肿瘤中央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我们依据患者CTA结果确定方案采取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3D-CTA在显示蝶骨嵴脑膜瘤与周围骨质、颅底大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上明显优于CT、MRI、DSA;64层3D-CTA立体影像对制定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方案尤其是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术前评价 64层CT 3D-CTA 手术计划
  • 简介:1病例报告男性,56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伴间歇性黑便5mo就诊。查体:贫血貌,腹平软,中上腹轻度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余未见明显阳性体症。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小弯侧见一隆起灶,可见也个小溃疡。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于胃窦小弯侧可见一类圆形充盈缺损,约5.0cm×3.5cm大小,黏膜较稀疏,拟诊胃癌收治,行胃大部切除。病理巨检:胃大部切除标本,

  • 标签: 胃类癌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52a。因左乳房无痛性肿块6mo入院。体查:双乳对称,无畸形,无乳头凹陷,无橘皮样外观,无乳头溢液。左乳外上限3处可扪及2cm×2.5cm大小的肿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表面结节感,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双腋(一)。彩色B超示:左乳占位性病变。诊断:①纤维瘤?②乳癌?乳腺肿瘤生物学标记物检测(Cal5-3+CEA)示正常。

  • 标签: 乳腺粘液癌 肿瘤 病例报告 乳腺胶样癌 病理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2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误诊情况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误诊率高达72.7%。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40.9%,Ⅲb~Ⅳ期患者高达81.8%,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青年肺癌的认识,重视青年人呼吸道症状,常规行X线胸片,痰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支纤镜、CT或MRI检查等,以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断,早治疗,改善青年肺癌的预后。

  • 标签: 肺肿瘤 青年人 临床分析
  • 简介:患者男,54岁。原有包皮过长史,2月前因包皮发痒在外院行包皮环切手术,术后切口处呈乳头状隆起,逐新增大而转诊秘院。检查:龟头冠状沟处及包皮内板可见一环形菜花样肿物,以阴茎背翻为著.其表面多处溃破,裂口处有较多分泌物,且恶臭,双侧腹股沟区可扪及数枚肿大的淋巴结,可活动、无压痛。

  • 标签: 双侧 腹股沟区 术后切口 压痛 转诊 包皮环切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3岁,因“左侧胸闷,咳嗽半年,痰中带血1月”于20065月13日入院。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中央型肺癌,伴左肺上叶阻塞性炎症。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示:恶性肿瘤。腹部彩超及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于20065月16日行左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左上肺”恶性肿瘤,结合免疫化结果考虑为肉瘤样癌,支气管切缘(-),支气管旁淋巴结0/3(-)主动脉窗淋巴结0/2(-)。

  • 标签: 肉瘤样癌 癌肉瘤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58a。因“反复腹泻10a,加重伴呕吐2mo,于200212月18日收治。患者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4次/d,呈稀糊状,不伴有粘液脓血,无发热、腹痛、黑便、反酸、嗳气等症状。外院就诊予抗生素、胃肠粘膜保护剂等治疗可缓解,但停药后腹泻症状又出现。2mo前腹泻症状逐渐加重,10余次,d,呈水样白色液体,内有食物残渣,

  • 标签: 胃泌素瘤 病例报告 生长抑素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