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皮瓣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血管扩张药物、核因子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及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 标签: 肌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神经外科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微侵袭”阶段。现有的一些技术,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MRI,fMRI)、术中核磁共振(intraoperativeMRI,i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术中导航(neurosurgerynavigationsystem)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指导病灶范围判断.但是这些基本都是解剖定位,而非针对神经功能的功能定位。而且,由于个体差异及病灶导致的功能重塑,使解剖定位亦出现困难。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monitoring,IONM)可以进行非常肯定的神经功能定位。本文就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术中 神经电生理监护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行吡柔比星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加右丙亚胺静脉滴注,右丙亚胺的配制浓度为吡柔比星的10倍;对照组常规接受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间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差异、左室射血分数从第4周开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脱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提高行含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右丙亚胺 乳腺癌 吡柔比星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5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围手术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比较术前综合治疗后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前经综合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的MVV、FEV1和FVC较术前低(P〈0.05),PaCO2较高(P〈0.05),PaO2和SpO2已无差异(P〉0.05)。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26例术后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肺功能保护 围手术期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神经监测 面神经 神经保护
  • 简介:背景与目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全切难度大,并发症较多,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本研究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进一步减少并发症.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采用经翼点入路对3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对与手术相关的血管和神经保护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SimpsonⅠ级切除22例(62.9%),SimpsonⅡ级切除9例(25.7%),SimpsonⅢ级切除4例(11-4%),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或视野缺损的22例中,术后明显好转16例,术后轻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经积极治疗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术中对视神经、海绵窦及其内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保护.是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技术.

  • 标签: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 神经 保护
  • 简介:exosome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量级的膜性小囊泡。经研究后发现,其内含有独特的蛋白质与脂质。这也决定了exosome的生物学功用,如去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废弃蛋白、抗原提呈、信号传导或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本文就exosome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阐述到目前为止对exosome的生理组成及生物功能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在生物学应用方面的潜在前景。

  • 标签: EXOSOME 生物来源 分子组成 生物学功能
  • 简介:肝细胞癌:诊断,预后和治疗新的分子途径。基因组时代正在改变对癌症的认识,尽管大量数据转化成为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肝细胞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患者死亡最常见原因及快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其分子特征的研究促进了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大多数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病变的肝脏,可以预见,一个准确的基因特性描述将使癌症发生前通过化疗策略选择靶点。目前分子诊断对于诊断小肿瘤是可行的,但尚未正式通过科学指导的规范化。分子治疗的实例:索拉非尼在给予晚期患者前所未有的提高了生存时间。从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的基因组信息研究将有助于预后判断和促进癌基因鉴定,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肝硬化患者 基因组时代 非肿瘤组织 分子诊断 肝细胞癌
  • 简介:基因表达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预测价值;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应用吻合器进行侧侧吻合的中期结果;对比血管形成抑制剂Cilengitide(EMD121974)联合吉西他滨与单用吉西他滨治疗未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的随机Ⅱ期多中心临床研究;随机临床试验对比联合应用多西他赛、顺铂及5-FU与联合应用表阿霉素、顺铂及5-FU治疗进展期胃癌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 标签: 恶性肿瘤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随机临床试验 颈部食管胃吻合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管形成抑制剂
  • 简介: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胃癌相关性MG7抗原寻找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内MG7抗原这一胃癌早期诊断指标的敏感且简便的方法。实验设计:用ELISA法检测116例未手术的胃癌患者、63位手术后胃癌患者、78位癌前病变患者、50位健康人及患其它类型癌症患者血清MG7抗原的水平。检测未手术的胃癌患者血清CEA、CA50、CA19-9及TAG-72作为对照。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MG7抗原表达水平。

  • 标签: ELISA法检测 恶性肿瘤 MG7抗原 血清CEA 胃癌患者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肺癌的发生发展为复杂的多基因事件,microRNAs(miRNAs)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miR-NAs为一系列长约19-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微小RNA,可抑制靶基因转录或蛋白翻译从而沉默靶基因的表达。部分miRNA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证明可负性调节抑癌基因。亦有部分miRNA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被认为是抑癌基因且其中一部分也已得到证实,在临床潜在应用方面,目前研究证实miR-101可发挥放疗增敏效应,而miR-134、miR-379与miR-495或有助于指导肺癌化疗用药的选择。通过回顾最新文献,本文对肺癌高度相关的miRNAs及其靶基因进行了总结,并在生物学效应、潜在靶基因、基因诊断、治疗、预测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肺癌 微小RNA 靶基因分析 临床潜在应用
  • 简介:脑膜癌病(meningeal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meningitis),是癌症患者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5%,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发病率为5%~15%,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发病率为1%~2%,1%~7%的患者找不到肿瘤原发灶,解剖发现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体征并被证实有脑膜受累证据的癌症患者发病率达19%,且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MC的发病率越高。

  • 标签: 脑膜癌病 检查 治疗
  • 简介: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的一个新成员,以细胞周期依赖性的方式调节表达,在纺锤体检查点与有丝分裂装置结合而调节G2/M分裂进程;通过BIR结构域抑制细胞凋亡,与其它IAPs比较具有更强的选择性。目前关于它在亚细胞池中的定位与功能仍存在争论:有研究表明,survivrin定位在纺锤体上,直接锚于死亡蛋白酶一9并抑制其活性,正因为它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表达又具有抗凋亡的双重特性,有人提出survivin是有丝分裂缺陷细胞的“死亡开关”;另外一些研究表明,survivin定位在着丝粒的动粒、细胞裂解沟和中间体上,认为它实际是染色体乘客蛋白之一,可致胞质分裂缺陷,而不是抑制凋亡。然而在细胞癌变进程中,survivrin的表达与凋亡成负相关,而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成正相关;人类肿瘤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升高与生存时间缩短和不良预后关系密切;survivin主要位于胞质池中并常显示预后不良,但核池水平高却预后良好。survivin存在三种剪切体,SUVvivin-δEx3、survivin-2B和δ-3B,现在认为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通过多信号通路作用在有丝分裂进程和抗凋亡的界面,是保护分裂细胞存续能力的必须分子;靶向survivin技术能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这些都预示着survivin可能成为一个肿瘤诊断和治疗上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表达 细胞凋亡 肿瘤研究 治疗 细胞周期 抑制
  • 简介:假基因(pseudogene)是指基因组中与正常编码蛋白基因序列相似,但缺乏功能的DNA序列。自从1977年假基因被发现以后,假基因主要被认作为无功能的进化遗迹。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部分假基因不但能够行使转录或翻译功能,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基因表达调控作用。作者就假基因的发现、分类、产生、特征、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假基因 分类 特征 作用机制
  • 简介:四个历史性的发现确定了硒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①本世纪40年代,Schwarz发现,某些天然物质如:Brewer氏酵母或动物器官粉末对肝膳食性变性坏死有抵抗作用。②1972年,Roetrnel等证实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活性元素。⑧Schwarz等确定硒是一种保护剂。④70年代,中国克山病研

  • 标签: 肝癌 微量元素 流行病学 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本市乳腺癌HPV感染的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乳腺癌与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HPV与HPV16。结果:36例乳腺癌HP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PV16阳性4例,阳性率11.11%。20例乳腺纤维腺瘤HPV阳性1例,阳性率5%。结论:本市女性乳腺肿瘤存在HPV感染,两者可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 标签: 乳腺癌 HPV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人乳头状瘤病毒 DNA病毒
  • 简介:甲状腺微小癌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随着相关检查水平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该病的发现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像超声弹性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精确定位、合理评估、及时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对甲状腺微小癌综合运用这些诊断方法,对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意义。甲状腺微小癌整体预后较好,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 超声 穿刺 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