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的患者,以同期无低血糖症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的不同.结果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占总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7%,其临床症状与普通低血糖症患者相似.低血糖症患者组的年龄、性别、B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低血糖症患者组术前ALT、AST、TBIL、IBIL及DBIL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仅ALT、AST升高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症患者组Child-Pugh分级B级和C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症患者组AFP升高者比例达69.2%,显著高于对照组46.5%(P<0.05).低血糖症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病理类型及大体类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1、3年术后总体生存期分别为50.0%、0.0%;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28.0%、18.0%(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症少见,这一特殊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较差,生存预后不佳.
简介: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最早是作为轴突导向分子collapsin/semaphorin的受体被发现,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引导轴突选择正确途径以成功到达靶区,与此同时又可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共受体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新生中发挥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NRP-1可通过依赖于VEGF和独立于VEGF的方式参与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转移中发挥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58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做好心理护理,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饮食指导与锻炼,并注意感染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结果除18例化疗前即为糖尿病患者外,36例于化疗第1疗程即出现高血糖,4例于化疗第2疗程出现高血糖。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既定化疗疗程,无1例因高血糖原因中途停止化疗。患者空腹血糖5.3-8.1mmol/L,平均6.8mmol/L,餐后2h血糖9.7-14.9mmol/L,平均12.3mmol/L。13例糖尿病患者化疗第1天餐后血糖即升高,其中2例餐后2h血糖达27.4mmol/L和26.8mmol/L,5例发生低血糖,2例发生静脉炎,均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酮症酸中毒和严重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结论加强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可使其安全有效地完成化疗。
简介:目的探讨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上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96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连台组和首台组,其中连台组40例,首台组56例,比较两组术前禁食时间及术前、术后第1日、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结果连台组术前禁食时间长于首台组(P〈0.01),连台组术后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高于首台组(P〈0.01)。结论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延长可能是导致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连台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术前饮食指导,以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的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BMI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89±1.15)mmol/L和(5.40±0.62)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餐后2h血糖分别为(9.82±1.12)mmol/L和(9.22±1.01)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HbA1C分别为(7.26±0.46)%及(6.8±0.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BMI较术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安全可行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后新生树鼩体内细胞因子TLR-4和IL-6的变化,初步探讨HBV感染过程中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将31只树鼩幼崽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6)。实验组接种人HBV,接种后第8周至第24周定期检测树鼩外周血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根据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慢性感染组7只(血清HBsAg或HBV-DNA持续阳性时间达到24周)和疑似慢性感染组5只(血清HBsAg或HBV-DNA不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阳性),其余13只HbsAg和HBV-DNA均阴性,不纳入研究;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树鼩外周血TLR-4、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树鼩肝组织中TLR-4、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期间内,慢性感染组和疑似慢性感染组外周血TLR-4与IL-6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感染组TLR-4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LR-4、IL-6在树鼩HBV感染模型中表达升高,可能在HB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