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误诊情况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误诊率高达72.7%。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40.9%,Ⅲb~Ⅳ期患者高达81.8%,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青年肺癌的认识,重视青年人呼吸道症状,常规行X线胸片,痰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支纤镜、CT或MRI检查等,以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断,早治疗,改善青年肺癌的预后。

  • 标签: 肺肿瘤 青年人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15例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的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的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瘤的必要条件。食管间质瘤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瘤。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DNA分析在痰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中作用和意义。方法对HE染色痰涂片褪色后行Feulgen染色,用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全自动分析系统作DNA分析。结果35例肺癌细胞及9例不典型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均为异倍体(heteroploid,H)核型。两组细胞DNA二倍体,异倍体(2C/H)核型分别占37.1%和66.6%(P〈0.001),五倍体/非整倍体(5C/AN)核型分别占71.4%、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占97.1%、0.0%(P〈0.001);而增生期百分比(PF)分别占(83.8±19.7)%、(47.629±.5)%(P〈0.001)。癌细胞组29例非小细胞癌与6例小细胞癌的2C/H核型分别占44.8%和0.0%(P〈0.001),5C/AN占65.5%、10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为96.5%、100.0%(P〉0.05);而PF值为(83.1±20.1)%、(95.0±2.0)%(P〈0.02)。结论痰液细胞DNA分析指标(倍体核型、增殖期百分比)可作为细胞学肺癌诊断的重要理论参考。

  • 标签: 肺癌 DNA分析 图象分析仪 FEULGEN染色
  • 简介:大肠癌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1989年6月至2003年6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大肠癌368例,其中以血便为首发症状者228例,占61.96%,现就其出血原因及诊治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下消化道出血 大肠癌 手术治疗 首发症状 出血原因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肿块影28例,微小钙化14例,局限浸润7例,结构紊乱5例、乳管造影乳管不规则、管腔截断、显影间断2例,皮肤局限性增厚9例,乳头下陷及漏斗征7例,血管增多增粗15例,大导管征7例、腋下淋巴结13例。结论: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最主要方法。肿块和微小钙化是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局限浸润、结构紊乱为不典型征象。对乳头溢液者行导管造影,结合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乳腺癌 诊断 X线摄影
  • 简介:背景和目的:肺癌脑转移发生频率较高。本文总结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400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肺腺癌的脑转移发生率:腺癌41.3%,小细胞癌23.5%,鳞癌21.8%,鳞腺癌7.8%,未定型5%,肺泡癌0.8%。单发脑转移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运动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肺部原发灶未治疗组平均3.1个月出现脑转移,治疗组平均7.4个月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或γ-刀治疗辅以化疗/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1.1月,30.7%和15.2%,10.9月,31.6%和10.6%。结论:肺腺癌最易发生脑转移,肺部原发灶的治疗可以延缓脑转移的出现,部分病人采用脑转移灶手术或脑γ-刀辅以化疗/放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治疗模式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1968~2007年收治的35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5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该病发病率男女均等。首发症状以咳嗽、咳痰、咳血、气促气短等较大中心气道占位而引起的阻塞症状为主要表现。诊断:胸部X线、CT常显示中央性肿块,可伴支气管内肿物,但确诊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病理证实。治疗和预后:手术为最佳的治疗方式,对于手术切缘有癌残留的患者应予术后辅助放疗;单纯放疗亦有效,但不易治愈;单纯化疗效果不佳。该病低度恶性,一般发展较慢,病程长,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6.7%,46.2%。结论支气管腺样囊性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下的浆液及粘液腺,具有低度恶性,发展缓慢,罕见。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气管 腺样囊性癌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6例骨盆肿瘤及瘤样病变,男30例,女16例;年龄16~70岁,平均48岁;良性肿瘤20例,占44%。其中内生性软骨瘤6例,骨软骨瘤5例,单纯骨囊肿2例,骨巨细胞瘤2例,韧带样纤维瘤2例,骨巨细胞瘤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26例,占56%。其中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6例,骨转移瘤18例。从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骨盆肿瘤特点,3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良性肿瘤完整随访,随访1~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均无复发,髋关节正常。26例恶性肿瘤随访1—9年,平均5年,6例软骨肉瘤未复发,2例骨肉瘤局部无复发,出现肺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仍存活3例,19例手术后患者骨盆处症状明显改善,9例行骨盆重建术的患者术后复查均能做蹲起动作,步态基本恢复正常。7例行耻骨扩大切除术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脏器官的下坠。结论骨盆肿瘤中恶性肿瘤占较高比例,良性肿瘤手术后复发机会少;骨肉瘤及软骨肉瘤采取半骨盆截肢效果佳,肿瘤局部复发率低;骨盆恶性肿瘤切除重建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明显优于半盆截肢术,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恶性肿瘤单纯骨转移患者手术可明显减轻局部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肿瘤 肿瘤治疗方案 骨盆骨 骨盆肿瘤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并评价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3月5年期间收治的47例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47例病人中CD117阳性40例(85.1%),CD34阳性39例(83.0%),S-100阳性10例(21.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3例(6.4%),结蛋白desmin全部阴性。结论CT结合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最终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诊断 免疫组化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鲍恩病特点,提高其诊疗率。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经病理确诊为鲍恩病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例中,鲍恩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者居多,占70.4%。病变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但多发于躯干和四肢,为单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与神经性皮炎、湿疹、Paget病等疾病相混淆。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颗粒层减少,棘层明显增厚,细胞排列紊乱,全层可见异形细胞,真皮浅层有中等密度的淋巴细胞浸润,毛囊、皮脂腺导管及毛囊漏斗部外毛根鞘均可受累。误诊11例,误诊率为40.7%。结论鲍恩病误诊率较高,应尽早做组织病理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鲍恩病 病因 临床特点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TACE、TACE+PEI及PEI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综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进行TACE、PEI或TACE+PEI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PLC病例,对影响肝癌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3组中以TACE+PEI组疗效最好,生存率最高,中位生存期最长;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亦以TACE+PEI组为最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癌栓、肿瘤缩小率、TACE+PEI治疗及治疗后AFP值;多因素分析示癌栓、TA—CE+PEI治疗对预后有意义。结论TACE+PEI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EI方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无癌栓、行TACE+PEI治疗者的生存期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类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的直肠类癌常见,应根据类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直肠类癌的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类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肝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5例获手术切除肿瘤,其中3例行右半肝切除,2例行右半肝切除加术中无水酒精注射.术后分别生存11、12、15、20、21个月;未能行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均行病灶活检,其中1例同时行肝动脉结扎,1例行肝动脉置管埋泵化疗,分别生存3个月、11个月.术后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癌肉瘤1例.结论原发性肝肉瘤依靠病理免疫组化确诊.手术治疗可能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肝肉瘤 诊断 治疗 免疫组化 半肝切除术 无水酒精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LST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LST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L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外科切缘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LSTS患者局部复发和发生全身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期间,70例LSTS患者中,局部复发患者为15例,局部复发率为21.43%;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为22例,全身转移率为31.43%;初治、广泛切除肿瘤以及外科切缘阴性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低;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随着FNCLCC分级和MST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而与LSTS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深度无关(P﹥0.05)。结论LSTS患者应优先考虑广泛切除治疗,高分期、外科切缘阳性和二次治疗的LSTS患者术后应注意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肢体软组织肉瘤 复发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类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6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8例中良性16例(23.5%),以小肠腺瘤多见,其次为间质瘤.恶性肿瘤52例(76.5%),以小肠腺癌最多见,其次是间质肉瘤和恶性淋巴瘤.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4例,空肠24例,回肠20例.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及肠梗阻.术前55.9%(38/68)不能明确诊断.结论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小肠肿瘤诊断 小肠肿瘤手术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肿瘤误诊误治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例小肠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例小肠肿瘤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4例小肠腺瘤,1例小肠平滑肌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于术后2年肿瘤复发并转移,死于全身衰竭。结论重视小肠肿瘤的发生,选择有效的检查手段,可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降低其误诊误治的发生率。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误诊误治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总体预后还很差,关于治疗模式的选择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疾病特点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各种可能因素,旨在为脑转移瘤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4年1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经影像学或病理诊断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所有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原发灶的诊治情况,有无脑外转移灶,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的间隔时间,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病灶大小、部位、数目,治疗方法,KPS评分等。根据上述资料,将患者纳入RPAⅠ、Ⅱ、Ⅲ级3个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448例脑转移瘤患者,男性953例(65.8%),女性495例(34.2%),诊断为脑转移瘤时的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灶中,肺癌1173例(81.0%)、乳腺癌84例(5.8%)、结直肠癌43例(3.0%)、肝癌23例(1.6%)。457例(39.8%)患者在诊断脑转移瘤之前存在脑外转移灶,原发灶与脑转移诊断的平均间隔时间为8.7个月。898例(62.0%)患者诊断依据为颅脑MRI,524例(36.2%)为颅脑CT,26例(1.8%)为PET-CT。944例(65.2%)患者的转移灶位于幕上,其中额叶及顶叶最为常见;单发病灶522例(36%),201例(13.9%)具有两个病灶,621例(42.9%)具有两个以上病灶。临床表现中,头痛呕吐378例(26.1%),运动感觉障碍364例(25.1%),精神变差或体重下降230例(16.0%),无症状203例(14.0%)。379例(26.1%)患者接受了全脑放疗联合化疗,110例(7.6%)接受了单纯全脑放疗,23例(1.6%)全脑放疗后联合手术,42例(2.9%)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107例(7.4%)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854例患者具有完整的生存随访资料,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6个月、12�

  • 标签: 转移瘤 放射治疗 手术 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