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的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24hpH值监测及胃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结果提示管胃+抗反流组与管胃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hpH值测定术后1个月、6个月的总反流数,术后1个月、6个月的反流〉5min数,术后6个月、1年的pH值〈4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胃+抗反流组抗反流效果总体优于单纯管胃组.其中管胃+抗反流组无吻合口瘘出现,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管胃组(19.4%vs10.8%).结论管胃+重建贲门、胃底术式较单纯管胃术式能更好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且降低了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
简介:患者男性,14岁,缘于2年前无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以剑突下为重,不向后背部放散,与呼吸体位无关,伴腹泻,无脓血便,不伴恶心、呕吐,无停止排气排便及发热,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上述症状间断不定期发作。3天前症状加重,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而入院。外科情况:腹部饱满,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可触及10mc×8cm质硬肿物,表面欠光滑,触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查体及各项实验室检验指标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平扫CT)显示:胰头部有一类圆形肿物影,最大层面直径约5cm,其内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及钙化灶,边缘完整,下部与十二指肠水平段分界不清,胰管轻度扩张,肝、胆、脾未见异常(图1)。术中所见:肿物位于胰头部,表面较光滑,大部区域有包膜,体积10×8×7cm,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肝、胆、脾大小及色泽如常,腹腔无积液及肿大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