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α)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47例NSCLC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而试验组在给予NP化疗的同时,分别在第1~7天和第11~17天肌肉注射rmhTNF-α4MU/m^2,两组均21天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有效率、KP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1例因病情进展放弃治疗,余28例均完成2周期治疗。试验组有效率为57.14%,对照组有效率为22.2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出现轻中度发热、感冒样症状、注射局部疼痛的例数较对照组增加(P〈0.01),但症状均可耐受,并在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rmhTNF-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与NP方案化疗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使晚期NSCLC患者获益的药物。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NC(rhTNF-NC)注射液单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组的320例患者中,可进行疗效评价310例,脱落9例,剔除1例。310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瘤71例,恶性胸腹水169例,恶性黑色素瘤18例,肺癌20例,肝癌12例,乳腺癌10例,结肠癌7例和肾癌3例。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等实体肿瘤患者给予静脉注射rhTNF-NC60万~90万IU/m2,最大剂量≤100万IU/m2,1次/d,连用4周;恶性胸腹水患者予以胸腹腔注射rhTNF-NC,剂量为200万~300万IU/次,1~2次/周,连用2~3周;体表肿瘤(主要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rhTNF-NC静脉给药的同时予以瘤体内或瘤床注射,推荐注射剂量为50万~100万IU/次,2~3次/周。结果可评价的患者310例,其中恶性胸腹水169例,实体肿瘤141例。实体瘤患者中获CR2例,PR21例,有效率(RR)为16.3%(23/141),疾病控制率(DCR)为79.4%(112/141)。恶性淋巴瘤的RR为28.2%(20/71),DCR为84.5%(60/71);恶性黑色素瘤的RR为11.1%(2/18),DCR为83.3%(15/18);肺癌无CR病例,获PR1例,MR2例;肾癌获MR1例;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均未见明显疗效。恶性胸腹水病例中获CR15例,PR102例,RR为69.2%(117/169),DCR为98.8%(167/169);其中,恶性胸水的RR为74.5%(105/141),恶性腹水为42.9%(12/28)。全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3),特别是恶性胸水患者提高更为明显。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38.8%)和寒战(23.5%),绝大多数为1、2级。结论注射用rhTNF-NC治疗恶性淋巴瘤和恶性胸腹水疗效明确,对肺癌、恶性黑色素瘤也有一定疗效,并能够明显改善各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伊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与亚叶酸钙(CF)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38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资料。CPT-11给药剂量按180mg/m^2,第1天静滴30min:CF200mg/m^2,第1~2天静滴2h;5一Fu400mgm^2,第1~2天静脉推注;5-Fu600mg/m^2,第1~2天持续静滴22h。每2周为1个周期,每例至少接受3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均可评价,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18.4%(7/38),稳定(SD)26.3%(10/38),进展(PD)55.3%(21/3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9.1个月。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迟发性腹泻。结论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可使部分患者临床获益,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简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型: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型: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型:指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型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型,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型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型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型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