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062196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危险因素分析/曾淑珍…∥广东医学.-2006,27(4).-521~522062197四君子散加味治疗小儿厌食200例临床观察/白玫…∥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818~819四君子散加味,每次5g,3次/d(药量随小儿年龄不同增减)。结果:200例中男124例,女76例,年龄3~10岁,病程3周至半年不等,治愈86例,好转114例,总有效率100%。参1(原文摘要)062198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韩小梅…∥临床荟萃.-2006,21(4).-243~245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48例厌食症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的瘦素和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结果:厌食症组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T3、T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与T3、T4呈直线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56,均P<0.01)。图2表1参7(李志文)062199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董梅∥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387~389062200奥美拉唑预防危重病患儿应激性上消...
简介:910800陕西省临潼县小儿急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康秉学…∥陕西医学杂志。-1990,19(8)。-13~14被调查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1002例,分为0~、0.5~、1岁~、2岁~、3岁~、4~5岁6组。急性起病,腹泻4次/日以上,大便为水样便、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者诊断为急性腹泻。月发病率以7、8月为最高,达50%以上。11月最低为16%。年平均发病率(%):0岁~为39%,0.5岁~为5.2%,1岁~为41.7‰2岁~为17.9%,3岁~为14.3%,4~5岁为7.4%。各年龄组腹泻患儿构成比:0岁~为8.3%,0.5岁~为20.7%,1岁~为41%,2岁
简介: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已被确立为是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是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重要危险因素。Hp的致病性与毒力有关,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毒素(VcaA)是Hp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该研究通过了解Hp菌株类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探讨Hp感染的分型诊断是否有助于判断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1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Hp的血清学分型,并行胃镜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取胃窦黏膜经Harris配方苏木精染色观察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亚甲基蓝染色观察Hp感染情况。结果115例患儿中检出HpⅠ型菌株84例(73.0%),中间型菌株21例(18.3%),Ⅱ型菌株10例(8.7%);Ⅰ型菌株引起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83例、1例;中间型菌株引起胃窦黏膜中度炎症21例;Ⅱ型菌株引起胃窦黏膜轻度炎症2例,中度炎症8例,经统计学处理,各型菌株在引起胃窦黏膜炎症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X^2=15.444,P〈0.01),I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最重,Ⅱ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最轻;而在活动性、萎缩的发生率上,各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上,各型差异有显著性(X^2=10.171,P〈0.01)。各型菌株引起胃镜下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儿童Hp感染以Ⅰ型菌株最为多见。各型菌株100%存在胃窦黏膜组织学改变。Ⅰ型菌株感染所致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最重,且引起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最高。Hp感染的分型诊断无助于对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的判断,但有助于对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