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超声筛查曾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的婴幼儿泌尿系统,证实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食品可使人类特别是婴幼儿产生泌尿系结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11月因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在本院B超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筛查9224人次,确诊为婴幼儿泌尿系结石112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21%;其中双肾结石21例,左肾结石46例,右肾结石4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7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处5例;超声检查显示4mm左有结石中,31例呈彗星尾征,8mm以上结石中,2例后方声影不明显;随访确诊为结石的婴幼儿58例,发现11例为5mm左右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1例8mm以上结石消失,5例结石变小或数量减少,4例结石发生位移。结论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食品可使人类特别是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结石;此类结石质地疏松,以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为主,累及范围较广。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28例胆囊结石临床资料,男15例,女13例,年龄5~14岁,平均10岁,病程5d至3年,所有患儿均2次B超检查确诊,其中单纯胆囊结石1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12例,急性胆囊炎症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8例,肝功能异常7例,本组无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结果本组28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泥沙样结石10例,颗粒状结石18例,单发结石7例,多发结石21例,结石直径2~10mm;手术时间25~55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15~45mL,平均30mL.其中有1例5岁女患,术后第2天出现低热、黄疸,行MRI检查疑胆道损伤,术后第5天再次剖腹探查,发现是合成夹夹闭了胆总管造成胆总管横断损伤,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患儿恢复好,随诊4年,无并发症发生,其余患儿住院时间4~7d,平均4.5d;时间6个月~3.5年,其中1例男孩术后6月因暴饮暴食,发生胰腺炎,其余患儿恢复好.结论正确解剖Calot三角是预防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关键,选择具有腹腔镜操作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目的评价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三聚氰胺-三聚氰酸所致大鼠肾脏结石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实验效果。方法40只sD幼龄鼠被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常规喂养。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加自来水组(Mc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加枸橼酸治疗组(CA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加金钱草治疗组(HL组)各10只,三聚氰胺三聚氰酸悬浮液每日400/400mg/kg连续灌胃3d后,分别用自来水2mL/d、枸橼酸溶液每日1g/kg、金钱草溶液每日1g/kg连续灌胃10d。评价各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MC组、CA组和HL组在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喂养期间平均体重进行性下降;停止喂养后分别用自来水、枸橼酸和金钱草溶液灌胃处理,平均体重逐渐上升。处理结束后3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NC组,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均明显高于NC组,肾功能明显受损,肾脏中均存在大量晶体。但MC组、CA组和HL组三组间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在大鼠肾脏中产生不溶性晶体并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短期的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不能促进晶体排出或溶解晶体,不能改善肾功能。
简介:062311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研究/徐宏贵…∥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126~130对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出现出血性膀胱炎(HC)的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发生11例HC(21%),发病时间为+2d~+25d。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发病仅与年龄(OR=3.53,P<0.05)和巨细胞病毒感染(OR=4.31,P<0.05)有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充分水化、碱化尿液、选择性输注血小板、抗病毒和尿道膀胱冲洗等综合性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治愈。表1参13(张小冬)062312影像学检查在儿童膀胱输尿管返流中的应用/陈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5).-473~476062313补体与小儿肾小球疾病/杨霁云…∥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246~25006231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PBMCNF-κB活性水平与IL-8关系探讨/邓颖敏…∥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264~26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和正常儿童IL-1β组核因子(NF)-κB活性及IL-8浓度最高,TPCK组最...
简介:910825尿细胞形态鉴别儿童血尿来源方法探讨/许亚欣…∥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5)。-289~290测肾小球性血尿患儿80例(年龄4~14岁),非肾小球性血尿者26例。发现尿细胞形态如环状、芽胞、穿孔三种形态为肾小球血尿特征性红细胞(GHCR)。按统计学原理和从临床分类计数误差,提出以下诊断标准:当GHCR>30%时肯定诊断,15~30%时初步诊为肾小球血尿,<15%诊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尿比重越低,尿叶特征性红细胞百分比越少,越易漏诊。比重>1.016时98%病例可肯定诊断。一日4次检查可减少漏诊机会,有助于两类血尿的鉴别。参5(梁桂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