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奇霉素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活血汤口服及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8.3%(14/24)、总有效率91.7%(22/24);对照组为30.0%(6/20)、65.0%(13/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通络活血汤联合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有助于缩短疗程。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5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症220例列入观察组,无肺外并发症患儿340例列入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结果MP感染肺外并发症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等。观察组患儿病程和热程明显长于对照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和肺不张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MP感染肺外并发症累及全身各类系统组织,积极实施MP治疗与杀灭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患儿热程、胸片大片状阴影征和肺不张等可作为并发症预防的观察指征。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28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分为初次喘息组(65例)、反复喘息组(83例)和无喘息组(80例)。收集患儿入院当天或次日空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MP-IgM,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常见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并且收集患儿特应性体质表现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临床资料。结果初次喘息组和反复喘息组患儿MP感染阳性率及血清TIgE水平高于无喘息组(P〈0.05);反复喘息组患儿sIgE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次喘息组和无喘息组(P〈0.05),且这部分患儿特应性体质表现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密切相关,MP是诱发婴幼儿喘息发作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过敏原、特应性体质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主要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0~14d,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60/65),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退热时间、胸片大片影及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简介: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采集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3srRNA编码基因2063/2064A:G突变情况,依结果分为突变耐药组(耐药组,n=81)和野生型敏感组(敏感组,n=55),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构成、呼吸道症状、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改变、治疗方式及住院天数。结果耐药组较敏感组发热时间、高热时间延长,有血氧饱和度降低的例数多(P〈0.05);耐药组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敏感组(P〈0.05)。常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敏感组疗效好,而耐药组更多需要加用激素治疗。结论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单从某一项临床特征无法鉴别,但发热和高热时间延长、血氧饱和度降低,以及ALT、LDH升高有一定提示作用。对于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配合激素可能是更佳的治疗模式。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喘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年龄3岁以下MP感染患儿,根据其有无喘息症状进行血清IgE水平及有无特异性体质如湿疹史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儿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MP感染患儿喘息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无喘息组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史比例高于无喘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患儿随访喘息组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住院比例高于无喘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感染合并喘息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高于无喘息组,应向家长详细交代病情及预后.
简介: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防止误诊。方法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11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的特异性抗体(IgM),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嗜异凝集试验。结果10例MP-IgM呈≥1:80,为阳性,1例在上级医院确诊CMV合并MP感染,均应用红霉素治疗14-25d痊愈。结论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简介:目的为正确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状态,该研究检测了MPP和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探讨其对MPP和非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并为选择合理的MPP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MPP患儿(n=41)及非MPP患儿(n=20)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及sIL-6R含量.结果①MPP患儿血清IL-6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2.01±0.41,1.12±0.67ng/L;sIL-6R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1.87±0.25,1.92±0.27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7±0.52ng/L,1.71±0.15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MPP患儿恢复期血清IL-6含量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sIL-6R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非MPP患儿血清IL-6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为1.56±0.26,0.84±0.6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血清sIL-6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高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sIL-6R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sIL-6R含量较非MPP患儿急性期升高(P<0.01或P<0.05);MPP患儿恢复期血清IL-6含量与非MPP患儿恢复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L-6R含量明显高于非MPP患儿恢复期(P<0.01).结论MPP患儿血清IL-6及sIL-6R改变较非MPP患儿明显,提示MPP患儿免疫功能改变较非MPP患儿显著,IL-6及sIL-6R参与了MPP的发生和发展,有必要对MPP患儿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取得成效结果,并且分析对于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定54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应用随机法每组划定27例,命为比对组(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增加服用丙种球蛋白),比较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G/M、肺功能监测值。结果:治疗前,免疫球蛋白A/G/M测评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以上监测值获得评分更高,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治疗前,肺功能各项监测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以上监测值改善更快,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收治的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于机体细胞、体液免疫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调整,炎症改善较快,肺功能得到有效性的调整,值得普及和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排痰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予以3%高渗盐水雾化诱导排痰,观察组加用桑菊饮口服7d。治疗前及治疗7d后测定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桑菊饮可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简介:小儿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其在X线可见肺部有大片致密阴影。小儿肺炎一旦治疗不及时,容易转为哮喘,更为难治,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很多时候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普通感冒,但最后却变成了更为严重的肺炎。原因就是从早期症状上来看,小儿的普通感冒与肺炎都比较相似,比如小儿都会咳嗽、都会流鼻涕等,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小儿肺炎早期症状的认知与深度的了解,仔细辨别小儿肺炎症状与感冒的区别,争取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以免一直将肺炎当成小儿普通感冒治疗,导致孩子病情加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小儿肺炎,让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小儿肺炎早期症状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旁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分析伴有肺炎旁胸腔积液的31例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原学、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儿中以支原体感染19例(63.3%)为主要原因;细菌感染6例(5.16%).其中合并败血症1例,肺不张2例,肺脓肿1例,心包积液2例,先天性肺发育不良1例,中耳炎听力减退1例.病因不明6例.经3~5d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小儿肺炎旁胸腔积液以支原体感染占首位,常为混合感染,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影像学改变均为大叶性肺炎,特别以右侧多见,肺部呈实变体征,罗音及胸片可游走性变化,高热中毒症状明显.强调综合治疗,合并基础体质疾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