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中孕期(20~26周)经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及其对于隐性脊柱裂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三维骨骼模式成像分别对290例中孕期正常胎儿(正常组)和10例隐性脊柱裂胎儿(异常组)的脊髓圆锥进行定位,计数正常组脊髓圆锥末端水平所对应的腰椎椎体,观察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在中孕期正常胎儿的分布趋势及两组脊髓圆锥的位置差异。结果282例中孕期胎儿经三维骨骼模式可清晰定位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正常组的脊髓圆锥在孕20~21周可位于L3.5及以上水平,孕22周开始全部位于L3及以上水平,脊髓圆锥的位置与孕周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79X+4.536(R=0.953,P〈0.01)。异常组的10例均位于L3水平以下。结论通过三维骨骼模式成像可以识别椎体的位置,以此进行脊髓圆锥的定位,隐性脊柱裂的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脊髓圆锥的定位对于隐性脊柱裂的明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以达到家属配合治疗、促进患儿健康之目的。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对1880位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实验组920位和对照组960位,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对照组不提供健康指导。两组分别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开展健康教育的儿科门急诊患儿及家长进行随机调查。结果:通过对健康教育前后比较,病人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由89%上升到96%(P〈0.001)。结论:①治疗的同时因时施教是做好门急诊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②应用语言的修饰和语气的美感是做好健康教育的成功之道;③应用专题讲座、音像、板报、保健护理手册是健康教育的深化;④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坚实基础;⑤护士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使接受教育的患儿家属,能够基本了解和掌握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更好地配合治疗,促使护患关系融洽。
简介:产妇产后康复包含很多方面,如子宫、阴道等方面的恢复。产后康复的目的就是帮助产妇找到更好的方法恢复身体,不仅可以帮助产妇促进生殖器官恢复,也可以恢复产妇身体松弛部位的紧张度以及弹性,如腹部、盆底、阴道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患妇科病的概率,从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什么是产后康复、产后女性盆底组织的康复、产后女性阴道的康复、产后女性的饮食指导以及产后女性的个人卫生指导,让产妇更好的了解产后康复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方法。1什么是产后康复
简介:目的:实施PICC置管,彰显护理人文关怀理念,对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减轻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患者痛苦有其积极的临床意义。适应症:目测外周静脉条件差、穿刺难的患者,避免化疗药物外渗造成血管硬化、堵塞、局部皮下组织坏死。方法对常规PICC置管失败及目测外周静脉血管差的患者,采取B超探测肘部血管直径、走向、弹性,引导穿刺针进入拟穿刺血管并置入导管。结果选择常规PICC失败及肉眼目测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87例,实验组:63例(含常规PICC置管失败者4例),此法穿刺成功62例,成功率98.41%。对照组:24例在目测条件下常规穿刺成功13例,成功率54.17%,失败11例,其中10例转麻醉科行锁骨下或颈外静脉穿刺置管(CVC),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研究B超探测肘部血管直径、走向与PICC置管成功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指导实施PICC置管,避免了穿刺盲目性,提高置管成功率,建立患者生命保障线,并节流医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