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据WHO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达690万人,新发病例870万例,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随着抗肿瘤新药的不断推出和各种联合化疗的应用,肿瘤化疗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仍是阻碍长期化疗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化疗药物 肾脏损害 恶性肿瘤患者 抗肿瘤新药 新发病例 联合化疗
  • 简介: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肾脏血流丰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积很大,近端小管细胞对多种药物兼有分泌和重吸收作用,肾脏髓质的逆流倍增机制使髓质和乳头部的药物浓度明显增高,肾脏排泄药物时,肾内多种酶的活性可被各种毒性物质抑制和灭活,以上肾脏解剖、生理

  • 标签: 药物性肾损害 防治 发病机理 临床类型 急性肾小管损伤 急性间质性肾炎
  • 简介:迄今,药物治疗在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减轻ARF的严重性和缩短ARF的病程等方面仍起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在正确理解ARF的各种病因和发病机理,弄清不同病因和病理类型ARF,以及同一类型ARF在不同时期中发病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点,正确选择和适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防治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32例药物性肾损害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0~78岁,用药致发病时间为1h~9年。抗菌药物所致23例(头孢类15例,半合成青霉素3例,氨基甙类1例,喹若酮类3例,克林霉素1例),非甾体药物4例,阿昔洛韦2例,抗结核药物1例,造影剂1例,中药1例。

  • 标签: 药物性肾损害 临床分析 肾脏损害 半合成青霉素 抗结核药物 发病时间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发现,许多药物在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用药患者的性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性功能是人类生理功能中最有效应的一部分。所谓性功能障碍、紊乱或失调,是指某些原因所致使性功能及性欲亢进减退,生精及排卵障碍。现对产生男女性功能紊乱,有一定影响的药物加以介绍,希望用药者加以注意。

  • 标签: 性功能障碍 药物 性功能紊乱 现代医学研究 科学技术 临床发现
  • 简介:WHO报告显示糖尿病(DM)将成为21世纪全球严重流行病,患病人数将从目前的1.17亿升至2025年3亿。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患DM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列第二位。近期在国内进行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DM在珠海市和桂林市的城市居民中的患病率分别为4.57%和7.95%,高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对全国11个省市4万多名20-74岁常住人口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当时的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3.21%。

  • 标签: WILSON 强化治疗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糖尿病流行病学 社区流行病学 消长
  • 简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阴茎不能勃起而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者,是泌尿男科常见病之一。过去认为ED的病因极大多数是心理性,现已证实78%的ED是器质性或器质性因素与心理性因素并存。大量资料证明:ED并非因为阴茎“失责”,而是男人躯体疾病,包括内分泌性、神经性和血管性三方面,许多药物和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影响ED的发生。目前治疗ED的有效方法较多。

  • 标签: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心理性 病因 器质性
  • 简介:他汀类药物又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有效的降脂药。而高脂血症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它既是许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其本身又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新近研究表明他汀类具有多方面的肾保护作用,它对许多本身无明显高脂血症或治疗前后未表现出降脂作用的肾病动物模型,同样能起到减少尿蛋白、改善肾脏病理的作用,提示其肾保护机制并非完全由其降脂作用引起。本文将综述他汀类药物非降脂相关的肾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疾病治疗 肾小球 继发性肾脏病 肾保护作用
  • 简介:在男性不育的治疗中是否使用睾酮是一个重要问题。2013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在其最新版的男性不育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睾酮替代治疗是男性不育治疗的严格禁忌证”,这个论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尽管目前还缺乏设计良好的临床对照研究来提供足够证据支持男性不育症的药物治疗,用来证明这些药物的有效性的研究机会不能被剥夺,药物治疗的研究应该被鼓励和加强(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无论从基本的医学原则、医学发展、医学专业知识方面,以及人文医学角度,包括睾酮在内的药物治疗都应该作为一线的治疗方法或基础治疗。因此,我认为EAU指南中于注男性不育治疗严格禁忌使用睾酮的论断考虑有欠周全,使用睾酮治疗男性不育的主要理由在本文中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药物治疗 睾酮 泌尿外科 临床试验
  • 简介: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去除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初期疗效肯定,但经过18~20个月,疾病即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CRPC),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

  • 标签: 晚期前列腺癌 抵抗性 药物治疗 去势 雄激素依赖性 雄激素去除
  • 简介:对于北美及欧洲的男性,除了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外,前列腺癌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死亡率也仅次于肺癌^[1-2]。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3]。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无论其病灶是局限型或是已出现转移病灶,抑制体内雄激素的水平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治疗药物 难治性 去势 转移病灶 非黑色素瘤
  • 简介: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和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炎。ANCA是其血清学标志,它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可将ANCA分为二种荧光类型:胞浆型(c-ANCA)和环核型(p—ANCA),前者的特异性靶抗原为蛋白酶3(PR3);后者特异性靶抗原之一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 标签: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药物诱发 间接免疫荧光法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特异性靶抗原
  • 简介:目的观察凋亡素联合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的体外抗膀胱癌效果,评价该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poptin中的Apopti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后,转染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EJ,利用RT-PCR观察基因表达情况,MTT法和流式细胞仪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Apoptin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并于转染后不同时段观察到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凋亡素与吉西他滨或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膀胱癌效应,凋亡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膀胱肿瘤 凋亡素 吉西他滨 多西紫杉醇 治疗
  • 简介:尿毒症患者属于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院内感染率特别高,在罹患感染时须考虑既无肾毒性同时对耐药菌株有较好疗效的抗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比较适合,且可一次性静脉推注,故常列为首选药。其副作用报道较少,我院于1992年8月-1999年12月有7例尿毒症患者在应用头孢曲松后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兹报道如下。

  • 标签: 尿毒症 头孢曲松 药物性脑病 抗菌素 户枢神经 副作用
  • 简介:用抗雄激素药物来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绝大多数患者都进展为侵袭性更强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HRPC的患者通常雄激素受体(AR)基因表达增加。现已证实第一代AR拮抗剂如康士德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表达更高的AR。作者介绍了两种化合物RD162和MDV3100,它们在AR表达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抗雄激素活性。其结合AR的亲和力比临床上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康士德更强,

  • 标签: 转移性前列腺癌 抗雄激素药物 治疗 第二代 进展期 AR拮抗剂
  • 简介:本项研究评估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TURBT术后即刻单次膀胱灌注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时,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和暴露时间或疗效的关系。研究入组2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低危)经单次膀胱灌注THP(30mg)治疗,间隔一定时间后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液中THP的浓度。

  • 标签: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浅表性膀胱癌 药物浓度 TURBT 蒽环类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芪当归合剂及阿托伐他汀对缺氧/复氧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黄芪当归合剂组、阿托伐他汀组、黄芪当归合剂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检测活性氧的产生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kB。结果缺氧复氧组活性氧高于对照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各自mRNA表达上调,黄芪当归合剂组、阿托伐他汀组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达,黄芪当归合剂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黄芪当归合剂、阿托伐他汀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能与通过抑制核因子-kB炎症通路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标签: 黄芪 当归 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药物性急性肾损伤脾阳虚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过程中经排除脱落、终止病例等,实际纳入研究病例78例,其中研究组4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立即停用肾损害的药物,卧床休息,给予低盐、低脂及优质蛋白质饮食,预防感染,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醋酸泼尼松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附子理中汤,2组疗程均为4周。另设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予抽血行T淋巴细胞亚群、vWF检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vWF因子的变化,同时将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vWF水平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肾功能均改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Cys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治疗后肾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较健康人群明显下降,而vWF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上升,vWF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vWF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能改善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下调血清CysC水平,且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下调vWF水平。

  • 标签: 药物性肾损害 加味附子理中汤 胱抑素C T淋巴细胞亚群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