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首选血管通路形式,但部分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工血管内瘘,需要应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作为长期透析通路或者过渡通路。因左侧颈内静脉、左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走行中有两个生理弯曲,而且左侧头臂静脉的走行是先向右前下方,再向右后下方走行(图1).

  • 标签: 颈内静脉 隧道式 皮下隧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够敏感,主要是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需要超剂量的胰岛素才能引起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由IR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被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resistancesyndrome,IRS),又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syndrome,MS)。2005年4月,在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NCEP-ATPⅢ)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基础上,综合多学科专家讨论意见,国际糖尿病联盟首次颁布MS全球定义(详见本期赵佳慧、程庆砾的讲座),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S能引起和加重肾脏损伤。由于MS的共同病理基础为IR,可见IR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密切。IR通过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诱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肾脏损伤,本文拟就IR导致肾脏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肾脏损伤 NCEP-ATPⅢ 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胆固醇教育计划 国际糖尿病联盟
  • 简介:在男性配子各种不同的DNA异常中,DNA断裂最为常见,尤其是在不育症患者中。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断裂并不显著影响精子细胞的存活率、活动率、形态以及与卵细胞的结合能力。研究还证明,卵母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受损的DNA,其修复程度依赖于精子细胞DNA的损伤类型和卵母细胞的质量。因此,研究精子DNA断裂(SDF)在自然分娩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中对胚胎发育、胚胎着床、妊娠结果、子代健康的影响变得非常重要。至今,针对SDF对生殖的影响的研究极少,且研究报道的结论很不一致。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检测SDF的手段不同、实验设计不同和精液标本选择标准不同有关。因此,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将SDF检测拽术砬用于受精评估和ART技术中。这表明,制定SDF检测技术的标准化方法势在必行,另外关于SDF对ART的影响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COMET DNA断裂 ICSI 体外受精.胚胎转移 精子染色质结构试验
  • 简介: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诺一许兰综合征(Henoch-Schoenlein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极易累及肾脏,称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e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HS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主要涉及免疫学因素异常,基因遗传多态性改变以及其他方面。

  • 标签: 过敏性紫癜肾炎 发病机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系统性血管炎 免疫学因素 遗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当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cuffedcatheters,TCC)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与常规重新置管方法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爿至2014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年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28例,依据同一部位曾留置导管2次为常规置管组,超过2次为原位换管组,其中常规置管组16例,原位换管组12例;原位换管组采取原位更换导管方式,在涤纶套及上次静脉穿刺点中间位置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后挑起导管,离断并退出远心端,在原导管静脉端置入导丝后退出剩余导管。重新建立一皮下隧道,将新导管从皮下隧道穿过,导丝法置入新导管。与常规重新置管方式比较,观察其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曾留置导管次数、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eareductionratio,URR)、置管成功率、感染率、末次置管使用时间等指标,对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常规置管组16例中,6例置管失败;原位换管组12例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导管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ml/min以上。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经抗生素静脉治疗及局部封管后好转。统计结果显示,原位换管组在导管血流量、Kt/V值、URR、透析时间、年龄、性别上与常规置管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同部位血管曾换管次数越多,末次置管使用时间越长,需要使用原位换管的可能性越大,原位换管组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置管组高(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出现功能不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原位换管方式,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有效实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原位换管
  • 简介:研究表明,男性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危重症病人中,男性肾功能下降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死亡风险更大。在慢性肾脏病(CKD)发生发展过程中,男性比女性更易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证实,雌激素对急、慢性肾脏疾病均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抗氧化作用 肾脏保护 细胞凋亡 肾脏疾病 肾脏纤维化
  • 简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由多种原因引发肾脏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水肿、时而伴有高血脂症,属于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西医治疗NS主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支持等方法,虽疗效肯定,但疗程长、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因此开发疗效肯定的中药制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黄芪在NS的治疗中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张昱[1]临床治疗肾病蛋白尿,经常重用黄芪,剂量常从60g、100g、150g依次递增至200g,他认为大剂量黄芪能够充分发挥其大补元气之力,元气循三焦之道布散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表,使正气旺盛,邪气则去。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通过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蛋白尿、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泄、改善高凝状态、抗纤维化和调整机体免疫力等途径治疗NS。

  • 标签: 治疗效果 黄芪制剂 临床应用 NS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 血浆白蛋白
  • 简介: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尤其43岁至70岁以上者较为多见。多数人认为老年人高发ED是衰老的结果。为探索衰老对阴茎勃起机制的影响,我院着重抗衰老方法,建立性生理,采用“三性疗法”,即“心因性,针对性,激发性”的方法来诱导和弥补其阴茎勃起机制不退化,少退化的功能,并在女方的积极配合下,使阴茎勃起机制维持正常水平,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阴茎勃起机制 延缓衰老 疗法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抗衰老方法 发病率
  • 简介:近来,慢性肾脏疾病(CKD)的脑血管问题开始受到比较普遍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将目光投向尿毒症接受透析的患者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而对于CKD本身存在和引起的脑血管问题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鲜有阐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 发病机制 DN 尿毒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改善作用,以及对钙、磷、FGF-23及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62只用腺嘌呤灌胃造模28d,另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5组:模型组,升清降浊胶囊低、中、高浓度组(剂量0.09、0.18、0.36g/ml)、肾衰宁胶囊组(剂量0.225g/ml),每组各10只。造模完成后第3天,每天8:00am给药治疗,观察实验第8周大鼠一般情况、肾脏病理形态学、血清中Scr、BUN、钙、磷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GF-23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TGF-β1、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BUN、Scr、磷、FGF-2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UN、Scr、磷、FGF-2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以升清降浊胶囊高剂量组最为显著;血钙水平上升,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肾脏组织TGF-βl、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Smad6、BMP-7蛋白表达与上述因子相反(P〈0.05)。结论:(1)升清降浊胶囊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降低血清中磷、FGF-23的水平,提高血钙含量,以高剂量组明显。(2)升清降浊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干预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升清降浊胶囊 TGF-β1/Smads/BMP-7信号转导通路 FGF-23 钙磷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FTY720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24只,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FTY720治疗组,每组8只。后两组制作5/6肾切除肾小球硬化模型。末次手术后治疗组给予FTY720灌胃。术前、术后第8、12周取大鼠尾静脉血,采用计数板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第12周末处死大鼠后做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FTY720对肾小球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NCA)、p27、CD3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较肾硬化组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与肾硬化组相比,治疗组PCNA表达明显减弱,p27蛋白表达升高。结论FTY720能减少肾小球内淋巴细胞浸润、上调p27蛋白、下调PCNA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细胞增殖,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 标签: FTY720 肾小球硬化 动物 模型
  • 简介: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ongenitalanomaliesofthekid-neyandurinarytract,CAKUT),在先天性器官发育畸形中发病率最高,每5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患儿。随着产前超声检查普及,发病率在逐步上升[1]。CAKUT占引起儿童终末期肾脏衰竭病因的50%[2]。此外,CAKUT可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大影响。虽然,近年科研水平极大提高,但我们对该类疾病仍然知之甚少。从长远来看,解开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早期基因筛查,进行早期治疗,提高婴儿存活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相关致病基因 产前超声检查 生活质量 早期治疗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辛伐他汀改善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纤维化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UUO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Sim组),治疗组术前3d予20mg·kg-1·d-1辛伐他汀生理盐水混悬液3mL灌胃治疗,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成模后7d处死各组大鼠。行HE、Masson、PAS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Wnt4和β-catenin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β-catenin、Wnt4、GSK-3β、p-GSK-3β、CollagenⅠ、α-SMA和E-cadherin蛋白在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肾组织β-catenin、Wnt4、α-SMA、p-GSK-3β、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UUO组相比,Sim组肾组织α-SMA、CollagenⅠ、Wnt4、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表达减少(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多(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改善肾脏纤维化病变,可能与其抑制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和传导有关。

  • 标签: 肾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结扎 Wnt4 辛伐他汀 Β-CATENIN
  • 简介:维护腹膜透析(perilonealdialys,PD)患者良好的腹膜功能和透析效能是保持长程透析、减低治疗退出率的关键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进入PD治疗前3年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优于血液透析,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腹膜的结构与功能将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透析效能下降与透析失超滤。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mesothelialcells,PMCs)除了维持腹膜结构的完整外,

  • 标签: 腹膜间皮细胞 透析效能 腹膜功能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慢性尿酸性肾病(亦称痛风性肾病)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引起尿酸及其结晶沉积于肾脏,造成肾损害的一类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带来饮食结构的巨变,高脂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增加致使高尿酸血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损害问题日益突出。肾脏是高尿酸血症最易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而炎症在高尿酸所致肾损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尿酸性肾病 炎症损伤 高尿酸血症 肾损伤 嘌呤代谢紊乱 高热量饮食
  • 简介:国内外很多研究都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欧美地区痛风的发病人数约占总人口的0.13%~0.37%,年发病率为0.020%~0.035%^[1]。20世纪90年代后期山东的人群调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为5.79%,女性为2.44%,痛风患病率0.0352%^[2]。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损害机制 非梗阻性 肾脏 慢性 年发病率
  • 简介:1971年Combes等报道首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该患者具有持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症,肾活检及免疫荧光检查,在肾小球内发现HBsAg补体3(C3)和免疫球蛋白G(IgG)存积,光镜下为膜型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理改变,认为HBsAg可能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引起肾小球肾炎,并称之为乙肝病毒免疫复合物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免疫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阿霉素7.5mg/kg,制备阿霉素致大鼠肾脏损伤模型,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24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失;线粒体和溶酶体囊状扩张,结构模糊;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复方丹参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其MDA水平,减轻大鼠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损伤.结论:复方丹参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药理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密切相关,从而为临床采用抗氧化剂防治肾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肾脏 近曲小管 超微病理 阿霉素 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