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的肿瘤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04例临床分期≤N:阴茎癌患者施行了201侧次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采用经典根治术清扫范围,腹股沟浅组淋巴结整块清除。打开股管前方筛筋膜后清扫深组淋巴结,阔筋膜完整保留并与皮下组织点状缝合,未行缝匠肌转位。分析患者的生存、局部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2.5枚/侧。l例(1%)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阔筋膜边界以外的局部复发。3年总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2.1%,其中pN。、pN。、pN。、pN。患者分别为100%、91.3%、80.0%和33.3%。共59次并发症发生(29.3%),包括切口感染(2.5%)、皮瓣坏死(5.5%)、淋巴肿(11.8%)、血清肿(1.5%)、淋巴囊肿(5.0%)、感觉异常(3.5%)和深静脉血栓形成(O.5%)。结论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无淋巴结外侵犯的阴茎癌其控瘤效果与经典根治术相似,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简介: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BOO)引起导致排尿次数增加、每次尿量减少、逼尿肌肥大以及逼尿肌收缩和调控蛋白的改变。作者希望明确PBOO诱导的尿频及逼尿肌肥大,是否与尿道平滑肌收缩能力及肌球蛋白亚型的表达相关。通过外科手术构建标准新西兰白兔PBOO模型,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手术后12d,通过代谢笼监测24h的排尿次数及每次尿量。每24h排尿(43±12)次(梗阻组)、(6±3)次(假手术组)的兔子进入研究。通过光镜及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尿道的形态学改变。肌球蛋白亚型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发现PBOO白兔的尿道壁及平滑肌肥大。PBOO白兔纵行肌条在苯肾上腺索、氯化钾及阈刺激下的收缩力分别减少50%、37%、40%,免疫荧光显微镜提示神经密度下降。RT—PCR及Westernblotting结果提示肌球蛋白亚型SM—B表达的下降的同时SM~A表达上升。因此,在PBOO的白兔中,尿道壁及尿道平滑肌的肥大,尿道平滑肌收缩功能的改变,神经密度的下降,以及肌球蛋白亚型的改变,导致了逼尿肌的肥大。
简介: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海洛因依赖者6例,年龄32-46岁,均为男性,均有静注海洛因史,吸毒年限2~10年。行尿吗啡定性、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培养、心脏彩超及肾活检检查,予抗感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血象升高、贫血、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低补体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例,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6例患者心脏彩超均示三尖瓣前瓣赘生物形成。肾脏病理表现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炎各2例,IgA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各1例。经治疗后病情均好转,血象、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贫血、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滥用海洛因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肾小球肾炎,常合并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病理类型多样。经抗感染治疗后尿蛋白、肾功能明显好转。
简介:目的了解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法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控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同一术者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7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23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尿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及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情况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经腹膜外完成,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吻合口无漏尿,两组均有1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两组在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Gleason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在术后12~16d拔除尿管,治疗组拔除尿管后3d内、1个月内和3个月内的累积完全控尿比例分别为52.9%、64.7%和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26.1%和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控尿能力。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变化,以及急性腹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的血和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最后一次的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和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的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的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的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的转运增加及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耐药性,及其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致病菌与耐药性,探讨其与转归的联系。结果116例次培养阳性,培养总阳性率达68.6%,近5年高达87.7%。致病菌中G^+球菌占58例次(50%),G^-杆菌45例次(38.8%),真菌6例次(5.2%),G^+杆菌、G^-球菌及混合感染7例(6%)。G^+球菌中最常见为葡萄球菌(56.8%);G^-杆菌中大肠杆菌阳性率最高(62.2%)。从耐药性看,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6.7%),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9%、3.4%)。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1%、7.9%)。腹膜炎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退出率为10.1%(17/169),以真菌腹膜炎为主。结论近5年本中心培养阳性率较高,及时采用血培养瓶留取标本很关键。G^-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而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宜作为抗G^+球菌的经验用药。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症状、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通过对10例EAML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43.9岁,8例无明显阳性体征,2例有腰痛症状。CT平扫呈略高密度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实质期强化密度最高,排泄期密度下降较少。分别行肾肿瘤剜除术和肾根治性切除术,组织学主要以上皮样分化为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HMB45(+),A103(+),SMA(+),Ki67(+),Desmin(+)。术后1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9例存活,1例术后6个月复发,12个月死亡。结论EAML临床较少见,术前多无明显症状,确诊需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治疗方法可予肿瘤剜除或肾脏切除,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具有潜在恶性,存在恶变可能,术后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简介:目的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及血清肌酐(SCr)诊断儿童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方法对136例儿童肾脏病患者分别测定CystatinC,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校正的Ccr值将患儿分为4组。A组62例,Ccr≥80ml·mim^-1·(1.73m^2)^-1;B组33例,Ccr50-79ml·mim^-1·(1.73m^2)^-1;C组30例,Ccr30~49ml·mim^-1·(1.73m^2)^-1;D组11例,Ccr<30ml·mim^-1·(1.73m^2)^-1。CystatinC采用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以Ccr<80ml·mim^-1·(1.73m^2)^-1为肾功能减退,比较CystatinC与SCr检测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以及该两项指标与Ccr的相关性。结果Ccr与上述两项指标均呈负相关。CystatinC与Ccr的相关性优于SCr与Ccr的相关性,且CystatinC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佳。结论CystatinC发现肾功能损害敏感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患儿肾功能监测。
简介: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腹膜炎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PD中心发生的318例次PD相关性腹膜炎,对病原学种类、耐药性情况及腹膜炎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腹膜炎细菌的分布情况:腹透液培养阳性185例次,培养阳性率58.1%。共培养得细菌1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1株(67.5%),革兰阳性杆菌49株(25.2%),真菌14株(7.2%)。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9%和10.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占40.8%)。(2)腹膜炎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真菌呈现出较低耐药性。(3)腹膜炎结局分析:共治愈腹膜炎267例次(83.9%),退出51例次,退出率16.0%,其中拔管转血液透析31例次(9.7%),死亡13例(4.0%),失访7例。(4)腹膜炎复发、再发和重现致病菌分析:腹膜炎复发感染有3例次(0.94%),其中2例次为路邓葡萄球菌感染,1例次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再发感染有1例次(0.31%)。重现感染有2例次(0.62%)。结论本PD中心导致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和革兰阳性菌都对非加酶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愈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