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体周围骨折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体周围骨折进行手术,包括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加锁定钢板固定术、环抱器固定术以及锁定钢板固定术等几种手术方法。结果7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前髋关节Harris平均分值为84分,术后髋关节为78分,无骨折不愈合、松动、体感染及深静脉栓塞形成。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体周围骨折的处理,应根据骨折类型、骨骼的质量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股骨假体 骨折
  • 简介:融合或强直的膝关节过去常常被认为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所以很少有此类疾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报道。但国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融合或强直的膝关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置换治疗 人工假体 强直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Bryan颈椎间盘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体置换术时,在满足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假体和植入物 外科减压术 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肠造口袋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治疗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45.3岁。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23例和对照组(B组)20例,A组采用病灶清创+自制肠造口袋结合皮肤贴膜负压冲洗引流治疗,B组采用病灶清创+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结果病灶清创+自制肠造口袋结合皮肤贴膜负压冲洗引流组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病灶清创+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创+自制肠造口袋结合皮肤贴膜负压冲洗引流治疗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能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自制肠造口袋 负压冲洗引流 骨科术后 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头石膏辅助行颈椎融合的临床结果。方法:用本法治疗21例创伤性颈椎不稳定病例。结果:经临床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满意。10例伴有神经损伤,其中9例获得完全恢复,另1例显著改善。在应用头不石膏背心固定器过程中,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结论:根据临床需要,该器械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立位固定。该固定器是颈椎外科中很有效的一种外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和易于调整的优点。适宜在颈椎不稳

  • 标签: 颈椎 融合术 头环石膏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通过用原股骨头体制备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方法,总结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前,对感染的治疗和关节功能保留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本中心接受分期翻修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11髋在一期感染病灶清除后,植入用原股骨头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占位器,待感染治愈后接受了二期翻修。观察使用这种占位器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效性以及并发症,观察患者一期和二期翻修术后的功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末次随访距二期翻修平均(12.6±2.5)个月。病灶清除术后患髋均能伸直0°,屈髋平均(89.1±6.3)°,外展平均(31.8±5.1)°。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5±9.9)分升至(79.3±4.5)分,二期翻修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达(91.7±2.6)分。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感染复发征象。1例患者一期翻修术后3周时出现髋关节占位器脱位,经两次手法复位均失败。1例患者发生占位器柄断裂。结论保留原股骨头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术中,表现出操作简单、感染控制满意、保留关节功能好的特点,需要注意占位器柄断裂、占位器脱位且难以复位的风险,通过改进方法后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感染 关节成形术 翻修 占位器
  • 简介:目的探索脊柱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后损伤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骨盆后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4例。按照Tile分型,B3型1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应用脊柱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将万向椎弓根钉从双侧髂后上棘处开槽置入髂骨后部内外板间,钉尾沉于骨质内,连接棒通过双侧骶棘肌隧道放置固定后,在骨盆后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支架”有效固定。结果30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棒、骶髂关节再次脱位及内固定物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3例,中2例。结论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后损伤,固定有效牢靠,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定位,创伤小,恢复快,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单位也可行手术,极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柱钉棒系统 骨盆后环 内支架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磷酰胺对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酰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磷酰胺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mg/kg、8mg/kg、10mg/kg)的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等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身骨密度分别下降了9.8%、13.3%和15.6%;股骨骨小梁数目分别下降了49.8%、65.5%和72.8%;股骨骨小梁分离度则分别上升了225.2%、416.9%和577.4%。结论磷酰胺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微结构受损,且磷酰胺剂量越大,骨微结构受损越严重。

  • 标签: 环磷酰胺 骨密度 骨微结构 骨质疏松
  • 简介: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特别是粉碎骨折,在治疗上为保留髌骨的完整性,促进骨S软骨关节面的平整修复及早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髌股关节炎的发生,不少学者从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方面作了不断探新的治疗研究和经验介绍,传统的髌周荷包缝合虽能将各骨折块聚拢,但缺乏对抗膝关节伸屈运动

  • 标签: 治疗髌骨骨折 粗丝线 粉碎骨折 软骨关节 膝关节功能 股四头肌
  • 简介:目的:探讨肘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结论:对肘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式 远期疗效 手术治疗
  • 简介:由于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应用已经日益增多,尤其是在颈椎病手术中更是被推荐使用,但关于阳性警报发生率和危险因素还不明确,本文研究了颈椎病手术中经颅运动诱发电位(TcMEP)监测阳性警报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对52例相继进行颈椎手术患者的术中神经监测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TcMEP报警进行鉴别分析。

  • 标签: 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型颈椎病 潜在危险因素 监测预警 外科手术 假阳性
  • 简介:急性腕综合征可由许多原因引起。腕管内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高,使正中神经受压于腕横韧带近侧缘,产生正中神经功能障碍。自1985年2月~1994年10月收治五例。经及早治疗,效果满意。一、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均为男性,左腕3例,右腕2例。年龄18岁~42岁,外伤性月骨掌侧脱位2例;Colles骨折整复后腕关节屈曲尺偏位固定1例;急性化脓性滑囊炎1例;火枪伤1例。发现正中神经受压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6小时。均述患肢腕、手部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

  • 标签: 急性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受压 月骨掌侧脱位 腕横韧带 月骨脱位 COLLES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钻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远段骨折时股骨髁间窝开孔处的临床应用。方法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46例股骨远段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及21例骨折骨性愈合后髓内钉取出手术时,股骨髁间窝开孔处应用钻代替三棱锥开口,保留所取带软骨骨柱,内固定置入或取出后骨柱原位植回,观察关节功能。结果67例均获得随访,46例内固定者随访12~32个月,平均16.5个月;21例取出内固定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3.3个月。依据膝关节Neer评价标准,优35例,良2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9.6%。结论股骨应用逆行髓内钉时钻代替开口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股骨滑车关节面完整,所取带软骨骨柱原位植回可获得满意生长和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骨折 逆行交锁髓内钉 环钻
  • 简介:目的探讨短柄股骨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年轻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20髋)年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DorrC型股骨髓腔采用短柄生物型股骨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中男10例(14髋),女5例(6髋);年龄22~35岁,平均26.5岁。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Ⅱ级6例,Ⅲ级14例。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体柄位置,Engh标准评价骨-体界面稳定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获16~41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15例(20髋)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2.1±8.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4.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P=0.000)。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短柄体与髓腔紧密压配。末次随访时20髋均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15髋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度(股骨矩密度低,且变圆钝)12髋,Ⅱ度(累及小转子)3髋。本组病例无大腿痛发生。结论年轻类风湿患者使用生物型短柄的股骨体可以得到良好的匹配并有效保留良好的股骨近端骨量,表面钛微孔涂层可有效促进骨长入,短小的柄端在髓腔内的指向作用可有效避免髋内外翻的发生。

  • 标签: 年轻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 Dorr C型 短柄股骨假体 髋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为神经根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根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的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根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下腰椎神经根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根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根真实变化;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的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根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根管 容积 测量 螺旋CT
  • 简介:神经根狭窄是腰椎根性疼痛的常见原因,Jenis等[1]报道神经根狭窄约占神经根受压因素的8%~11%,忽略或复发性的神经根狭窄可能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有关(failbacksurgerysyndrome,FBSS).Burton等[2]在回顾分析FBSS时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术中减压不充分,造成了60%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疼痛.自Lee等[3]提出了神经根狭窄概念后,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腰神经根通道功能解剖与腰腿痛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减少FBSS的发生,本文对腰骶神经根的解剖与神经根受压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解剖学 神经根受压 发病机制 神经损伤 神经根管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及肘部皮下前置治疗肘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共治疗肘综合征患者26例,方法为显微镜下神经松解,解除神经内外瘢痕对神经的压迫,并将带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尺神经行肘部皮下前置。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553岁,平均42.5岁。结果本组随访13-40个月,平均20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审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显微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并肘部皮下前置治疗肘综合征,疗效确切,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蒂尺神经 皮下前置术 神经松解
  • 简介:目的观察瓜氨酸多肽(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INF-γ、IL-4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24例RA患者和16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以下3组处理,RA空白对照组: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培养不加任何药物干预;RACCP组: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加CCP干预(CCP终浓度为20μg/ml);健康空白对照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培养不加任何药物干预。上述各组细胞培养72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及IL-4水平。结果与健康空白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IL-4及IFN-γ/1L-4相比,RA空白对照组IFN-γ水平升高(P〈0.05),IL-4水平下降(P〈0.01),IFN-γ/IL-4升高(P〈0.01);与RA空白对照组相比,RACCP组IFN-γ水平进-步升高(P〈0.05),IL-4水平进-步下降(P〈0.05),IFN-γ//IL-4进-步升高(P〈0.01)。结论CCP对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Th1及Th2型细胞因子IFN-γ及IL-4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在RA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环瓜氨酸多肽 T淋巴细胞 IFN-Γ IL-4
  • 简介:目的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引起神经根狭窄,利用椎间孔镜对神经根进行减压。方法对20例退变性神经根狭窄症患者行腰椎椎间孔镜下神经根扩大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术前平均腰痛VAS评分为5分,术后即刻为1.5分,术后3个月为0.5分。术前平均腿痛VAS评分为7分,术后即刻为0.3分,术后3个月为0.1分。1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例患者为良。结论对腰椎退变性神经根狭窄症,椎间孔镜可对突出的腰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黄韧带进行减压,有效地扩大神经根,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减压术 外科 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