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16岁,学生.半年前,在跨越教室门坎时,突感左跟腱处疼痛,同时听到跟腱裂响声.迈右腿时又感右跟腱处疼痛,同样听到跟腱断裂声.当时尚能坚持学习,逐步感双足跖屈无力,走路及跑步速度减慢.体检:双足跟轻度肿胀,双侧跟腱可触及断裂间隙,局部压痛,双足跖屈无力,不能提踵.血生化正常,血常规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试验正常.

  • 标签: 跟腱 双侧 正常 突发 疼痛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26例,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采用Krackow缝合方法修复跟腱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年。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8例,良8例,无感染及无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需早期手术治疗,Krackow缝合方法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小腿及足踝部功能。

  • 标签: 急性 闭合性 跟腱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发病原因及诱因,16例病发前分别有桡骨远端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史,反复多次行局部封闭治疗病史,并分别采用端端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掌长肌移植,桡侧伸腕长、短肌及伸拇短肌腱转移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1例端端直接缝合,术后2周再断裂,改用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另1例发生肌腱黏连二次手术松解,其余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折端磨损或炎症侵蚀是伸拇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理基础,修复方法有多种选择,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疗效更为确切。

  • 标签: 拇长肌腱断裂 自发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成为困扰人类的疾病之一[1-3]。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下腰痛,其中椎间盘退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目前临床上针对椎间盘退引起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是解除椎间盘退变相关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刺激或压迫,并非针对椎间盘退的病理过程,因而临床症状可反复发作,而且手术后病变节段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加速[5-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进步,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退正成为可能。目前治疗椎间盘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治疗及基因治疗。本综述主要着重基因治疗。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基因疗法 综述
  • 简介:椎间盘退行性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性改变是髓核中蛋白多糖特别是聚合体含量下降、胶原类型的改变及伴随的水分的丢失.

  • 标签: 炎性因子 细胞因子 椎间盘 退变
  • 简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此类疾病呈年轻化趋势。

  • 标签: 椎间盘 模型 动物 综述
  • 简介:腰痛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领域的权威杂志《Spine》在1996将腰痛列为关系人类健康的世纪难题——8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腰痛。据保守估计,美国每年用于腰痛的医疗支出约900亿美元。腰痛因其巨额的医疗支出引发经济压力而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临床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外基质 分子生物学 综述
  • 简介:Arnold—Chiari畸形(基底压迹综合征),又称Arnold-Chiari综合征,指小脑下部畸形或同时有脑干下部和第四脑室畸形,向下作舌形凸出,并越过枕骨大孔嵌入椎管内,可伴发脊柱畸形,其中部分患者以脊柱严重畸形为首诊原因。现报告1例Arnold—Chiari畸形伴脊柱后凸畸形术后双棒断裂的病例。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柱后凸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椎间盘退,以期对椎间盘早期退进行定量诊断。方法88例对象430个椎间盘纳入研究(排除磁敏感性伪影较重的10个椎间盘),行PM分级后经GE1.5T超导MRI对腰椎行常规(矢状面T1加权、12加权和横断面T2加权)和矢状面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其中脊柱常规扫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FSE)脉冲序列,弥散成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脉冲序列。根据正中矢状面他加权像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变化,在ADW4.2后处理工作站使用Functiontool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在DWI矢状面上分别对腰椎椎间盘手动画出感兴趣区并测量其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430个椎间盘纳入DWI研究,PM分级Ⅰ级0个,Ⅱ级166个;Ⅲ级146个;Ⅳ级69个;Ⅴ级49个。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ADC值与PM分级有相关性(P〈0.05)。以ADC=1.05×10-3mm2/s作为评价椎间盘状态定量指标,其灵敏度为73.48%,特异度为75.3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定量评价椎间盘退程度。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腰椎间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元,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由于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退变行性变
  • 简介:椎弓根螺钉技术作为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大量地应用于下腰椎病变的治疗,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病例亦日渐多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腰椎病变的治疗效果。本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共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腰椎病变(包括腰椎间盘退伴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再发伴顽固性腰痛或椎间隙狭窄、腰椎间盘突出伴严重椎管狭窄、

  •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 简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临床上引起颈腰痛、颈椎及腰椎神经根病变及颈椎脊髓病变最常见的原因。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医疗支出巨大,同时也不能从根本延缓椎间盘退的发生。如何早期抑制椎间盘退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脊索细胞是新发现的一类髓核组成细胞,其可以促进髓核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成人髓核组织中脊索细胞的减少和消失可能与椎间盘退的发生有关。本文将就当前脊索细胞的特征以及其在椎间盘退方面的相关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脊索 综述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升高。由于骨的结构破坏,可引发脊柱退行性,使椎体高度丢失应力改变及使人体成骨、破骨细胞代谢紊乱,发生脊柱尤其是腰椎小关节退。但由骨质疏松症引起脊柱小关节退尤其是腰椎小关节退原因发病机制文献报道较少,目前认为骨质疏松对脊柱小关节退与成骨,破骨细胞代谢影响,及发生椎体内微骨折,改变椎体高度及软骨下骨血供应微环境,增加小关节应力,减少其血供营养有关。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脊柱小关节 退变 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ial,TGF-β1)对正常成年的羊椎间盘组织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TGF-β1注射进羊的椎间盘内,生理盐水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ingfactor,bFGF)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术前及术后2.4.6个月检查腰椎X线及MRI,观察影像学变化;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取出完整的椎间盘组织,观察椎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羊L5/L6椎间盘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即出现明显退。结论外源性TGF-β1可以导致正常椎间盘的退

  • 标签: 椎间盘 转化生长因子Β 山羊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腰椎椎间盘MRI特点及相关退规律。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本院就诊的成年男女患者各420例,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月经史、职业等,每位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女性患者按照月经史分为5个组:绝经前组(n=76),绝经〉0年且〈6年组(n=98),绝经≥6年且〈11年组(n=82),绝经≥11年且≤15年组(n=80),绝经〉15年组(n=84)。用Pfirrmann分级系统对腰椎椎间盘退程度进行分级,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男女患者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Pfirrmann分级≥Ⅲ级的椎间盘比例高于女性(男78.2%,女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Ⅳ、Ⅴ级时差异更显著。在女性亚组中,绝经前组各椎间盘水平Pfirrmann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各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高,L1/L2、L2/L3、L4/L5及L5/S1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1年且≤15年组与绝经〉15年组间各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腰椎椎间盘退较女性严重。绝经后女性腰椎椎间盘退较绝经前严重,且在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长,退越严重;绝经〉15年后,腰椎椎间盘退进程减缓。因此,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腰椎椎间盘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雌激素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3(MMP-3)在人类退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对照组为取自脊柱侧凸患者的正常腰椎间盘组织;实验组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退椎间盘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组椎间盘组织中uPA及MMP-3的光密度值。结果uPA和MMP-3在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椎间盘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值表达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突出椎间盘中uPA、MMP-3呈正相关关系。结论uPA和MMP-3均可能参与了人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且MMP-3与uPA在人类退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

  • 标签: 椎间盘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溶解素1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与标记
  • 简介:PyeSR等征选英国Aberdeen地区一个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或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骨赘形成、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这些影像学特点在腰椎间盘退人群的联系程度。使用一个分级(从0级到3级)的半定量方法评估椎间隙(L1/L2到L4/L5)中这些影像学特点的情况。使用线性模型来分析这几个特点和患者表现出来的结果的关系,分析beta系数和95%可信区间。结果:共有286男性(平均年龄65.3岁)和299女性(平均年龄65.2岁)参与这项研究,行椎管造影,包含了2340个腰椎节段。一共有73%的腰椎节段具有骨赘,26%具有终板硬化,以及37%具有椎间隙狭窄。随着骨赘严重程度的增加,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的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而随着终板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椎间隙狭窄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各个椎间水平均符合这种情况。联系最大的是骨赘与终板硬化的关系(beta系数=2.7;95%CI2.4.3.1)。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之间的beta系数是1.9(95%CI1.7,2.1),而骨赘和椎间隙狭窄的beta系数较弱,为1.2(95%CI1.1,1.3)。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椎间隙狭窄 硬化 终板 骨刺形成 骨赘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后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A组(30例)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B组(30例)行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的PLIF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前、末次随访时测量腰椎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和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并进行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L3~4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例患者出现了L3~4节段的邻近节段退(adjacentsegmentdisease,ASD),B组17例出现了L3~4节段的ASD。其中A、B两组均有2例患者为有症状的ASD。术前两组患者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6例,2级22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B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4例,2级24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可减少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的发生。

  • 标签: 后方韧带复合体 腰椎 椎间融合术 邻近节段 退变
  • 简介: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多裂肌退程度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45~84岁,平均(63.02±10.59)岁。通过腰椎MRI测量患者两侧多裂肌平均横截面积与第5腰椎椎体横截面积比值,通过多裂肌内脂肪浸润面积比例将患者分为0、1、2、3共四级,将0、1级患者分为A组,2、3级为B组,并对两组间VAS及ODI评分进行比较,对多裂肌萎缩程度、脂肪浸润分级与VAS、OD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多裂肌萎缩值平均为(0.78±0.05)。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为:0级6例,1级11例,2级20例,3级27例。所有患者VAS评分平均(5.3±1.4)分,ODI评分平均(47.1±13.5)%。A组VAS评分平均(4.7±1.9)分,ODI评分平均(33.7±8.6)%。B组VAS评分平均(5.8±1.4)分,ODI评分平均(53.2±9.3)%。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16),A组ODI评分也低于B组(P=0.009)。多裂肌萎缩值与VAS及OD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43,P=0.024;r=-0.49,P=0.004),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及OD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53,P=0.019;r=0.44,P=0.01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多裂肌退程度与腰背痛程度存在相关性。严重的多裂肌退程度预示着更严重的腰背痛及功能障碍。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 多裂肌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腰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