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作者: 李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红岭医院创伤骨科,重庆 400042
  • 简介:思维,即理性认识或者指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则是语言;思考的基本形式是概述、判断和推论等;思考的基本方式则是抽象、概括、描述、分类和综合等。顾名思义,外科临床研究思考方法就是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所进行的对疾病诊断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教育训练的认识步骤和方式

  • 标签: 外科临床;思维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疗效的差异.方法:30例肱骨踝间粉碎性骨折中,18例内固定采用钢板加螺钉;12例中采用骨螺钉或克氏针.所有病例获随访,平均13个月(3~36个月).结果:用改良G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评定,采用钢板加螺钉组的优良率达89%,显著优于其它内固定方式(骨螺钉或克氏针).结论:认为对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式以钢板加螺钉为首选.

  • 标签: 固定方式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钢板螺钉
  • 简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连续性颈椎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大多数病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而对于跳跃型多节段颈椎病,由于其累及的节段多、范围广、呈跳跃性,前路术式的合理选择就更为重要,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2001年9月~2005年5月收治的17例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不同颈前路术式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指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椎间盘退变等下腰部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腰椎滑脱,其峡部一般完整,因此又称假性滑脱,其发生率为各种病因所致腰椎滑脱的60%以上。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于腰椎退变的基础之上,绝大多数合并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术式。在融合方法上主要有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lumbarfusionPLF)与椎间植骨融合,椎间植骨融合分为前路与后路融合。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对4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Cage植骨融合组(A组)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2例,可2例;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两组的优良率均为90%。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所丢失,A组丢失量少于B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和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良好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失稳 植骨融合
  • 简介: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assistednavigationsystem,CANS)[1]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师所熟悉和认可。本院骨科2007年引入导航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导航技术的关键是以医学图像配准(注册)技术为核心的立体定位技术,

  • 标签: 颈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方式与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7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EKPREVAIL系统组35例(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治疗)、传统组32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EKPREVAIL系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PEEKPREVAIL系统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NDI、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Odom优良率为9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9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到100%,而传统组融合率为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46.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较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且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 标签: PEEK PREVAIL系统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单节段 颈椎病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选择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三柱分型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术入路设计,采用钢板固定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4例。结果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骨折延迟、畸形愈合。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及关节不稳。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在三柱理论指导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同时达到骨折良好复位及内固定、软组织损伤小和功能恢复良好的目标。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理论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成角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经前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172例,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随访时进行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生活质量评价(SF-36问卷调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病例术后与术前的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与随访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小(P=0.141)。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0°~5°组、5°~10°组、10°以上组三组间的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满意度、VAS疼痛评分及SF-36八个维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患者腰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与术后侧凸大小无关。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并发症 冠状面Cobb角 侧方成角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及结果。方法本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8例施行前路椎体及病灶切除减压+髂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30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Axis侧块钢板固定+关节突植骨。前后路联合手术8例,3例后路术后一期联合前路手术,5例为后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症状有加重,二期行前路手术。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采用JOA评分,观察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3种手术入路的减压效果。结果随访56例,颈前路患者的手术改善率69.69%;颈后路患者的手术改善率65.04%;前后路联合患者的手术改善率75.25%。3种术式存在显著差别。并发症发生率以颈后路手术者最低。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虽然以前后路联合手术为最好,但并发症发生率也最高,而颈后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因此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影像学表现仔细分析,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比较测试寰枢椎不稳Brooks法钛缆内固定术中不同操作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WD-5力学实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同操作方式Brooks法固定后的各钛缆组A组、B组、C组在屈、伸、侧屈、旋转等情况下的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扭矩、扭角等的大小。结果新型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固定强度最高,应变、载荷位移最小,间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好于单侧轮流锁定(P〈0.05),经休息后再次固定的强度高于单纯双侧同时锁定的强度(P〈0.05)。结论Brooks法钛缆固定时,双侧同时锁定后经休息再次锁定的固定效果最好。新型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达到了比进口钛缆更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骨固定钢丝 内固定器 关节稳定性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