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半月板在分散负荷、吸收震荡、稳定及润滑关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1948年fairbank就从分析X线片中发现了半月板的损伤及缺失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存在联系,随后又有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半月板切除术会导致进行性退行性关节炎。全部或者部分半月板切除可使关节表面的峰值压力增加40%~700%,增加的关节接触面压力必然会同时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Rijk等人研究显示,与半月板切除术相比,立即进行半川板移植并术显著减少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而延迟半月板移植比半月板切除会导致更严重的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对于那些损伤较重的半月板.恰当的半月板移植不失为一项可行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椎板成形术(A组)和椎板切除融合术(B组)的患者的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的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的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简介:目的完整的外侧壁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CT证实为外侧壁粉碎的AO/ASIFA3型骨折、接受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8个月者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术中在牵引床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采用对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倒置固定,10例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7%。术后3个月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18-44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62-86分,平均71.4分。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等。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新术式(菊地法).方法手术适应证为合并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要点为多节段椎板间开窗.共施术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2~77岁.手术前JOA评分为7~13分,平均9.2分.随访1~4年.结果手术后脊髓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至最后随访时恢复率为14%~88%,平均为63.6%,其中优4例,良12例,可1例.无1人出现新发持续轴性症状.颈椎前凸指数与屈伸活动范围与手术前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板间开窗可维持颈椎前凸及活动度,防止手术后畸形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一定疗效.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腰椎间突出症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近年来经外科干预治疗方法呈增多趋势,尤其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同和接受,对于基层医院尤以后者最为可行。本文就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小切口开窗法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经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单开门小钛板经口复位固定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应用经口单开门小钛板复位固定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患者13例,其中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6例,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3例,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和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各2例。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CT以评价寰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情况以及寰枢椎的稳定性。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前ASIA分级D级2例,E级11例,术后均为E级;VAS评分由术前的(6.2±1.8)分降低至术后的(2.0±0.8)分。随访3~24个月,X线片、CT复查示小钛板固定良好、无松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寰枢椎失稳、脱位发生。结论经口单开门小钛板复位固定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有效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脊柱科应用颈椎单开门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30例,其中Centerpiece钛板固定16例(钛板组),传统丝线悬吊14例(悬吊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椎管横截面积。比较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开门角度的变化。结果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2组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术前与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管矢状径、开门角度及椎管横截面积在末次随访与术后2个月比较中,钛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可良好保持开门椎板的稳定状态,维持开门角度以扩大椎管的容积,而传统丝线悬吊组椎板的稳定性在随访期内有所下降。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asT-Fix系统进行半月板撕裂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对43例半月板撕裂应用FasT-Fix系统进行关节镜下全内半月板缝合,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者同时用自体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评估半月板缝合后的临床愈合情况,并进行Lysholm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the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kneeevaluationform,IKDC)评分。结果随访12~26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Barrett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37例临床愈合,临床愈合率为86.05%;Lysholm评分:术前(45.79±8.67)分,术后(90.05±4.75)分;IKDC评分:术前(42.49±4.52)分,术后(73.95±1.85)分;KSS评分:术前(39.14±5.29)分,术后(91.60±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Fix修补半月板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是临床上可靠的半月板缝合方法。
简介: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1例、T1220例、L133例、L212例,为L1,21例和L2,3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钛板43例,PROFILE钛板19例,ALPS钛板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块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钛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块或钛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T及MRI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块和钛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钛板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钛板内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行后路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寰枢椎失稳患者,有效随访资料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1-66岁,平均42.3岁;有脊髓损伤症状者28例,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9.3±1.8;有颈枕区疼痛症状者30例,颈枕区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3.9±1.1;36例患者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术前27.6±8.3;有发作性眩晕症状者6例;寰枢椎脱位26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术并达到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80-600mL,平均295mL;手术时间95-210min,平均157min。术后随访个6-42个月,平均21个月,35例术后6月获得融合,影像学检查可见连续骨小梁,植骨融合率97.2%。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至13.7±2.0,平均改善率58%;术后VAS评分1.8±0.9;NDI降低至12.9±6.4。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出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椎板钩脱位、松动,6例有发作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手术操作简单、风险低,手术时间短,有良好临床的效果,可作为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一种选择。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PEID)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为此项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6月一2015年6月,共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LS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0例,女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改良PE1D组(改良组),每组各37例。记录2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椎管矢径和横径的变化,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Qswestiy功能障碍指数(QD1),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方面,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VAS评分和0D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和0D1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改良PE1D可以取得与开放减压术同样的临床效果。且改良PE1D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放减压术,提示它是治疗DLSS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简介:目的评估带锁髓内钉(interlockingintramedullarynail,IIN)与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固定胫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按胫骨近端不同位置模拟骨折将其分成A、B、C三组,使用两种不同内固定物分别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并用有限元法分析胫骨骨折模型及内固定物在500N轴向压缩载荷下的位移和等效应力及分布情况。结果3组模型中使用IIN固定的胫骨骨折模型及胫骨的最大轴向位移均比使用LCP的小;IIN及其固定的胫骨最大等效应力值均比LCP及固定的胫骨的小。且IIN应力分布较均匀,LCP应力集中在骨板与锁定连接处。结论IIN抗压缩能力强且固定坚强可靠,应力分布较均匀,抗疲劳性好,其固定胫骨近端骨折稳定性优于LCP。
简介:由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举办的“第七届国家级脊柱畸形学习班”,将于2007年6月14~19日在南京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学习班授课内容:①理论授课:脊柱畸形的临床评价和支具治疗原则;脊柱侧凸和单一矢状面畸形的外科矫治策略、方法和最新进展;脊柱畸形矫形的美学与平衡理念;脊柱畸形微创矫形术;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和翻修手术策略;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及外伤性迟发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②模型操作:学员有机会在脊柱侧凸模型上进行三维去旋转矫形器械操作。③手术观摩:学员将分组参观脊柱侧凸的后路和前路矫形手术。④病例讨论:学习班将提供大量复杂脊柱畸形的临床病例,学员可利用现代矫形理论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