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讨论前路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共完成前路切口开胸入路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病例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37岁。结核病灶位于T_(3~5)1例,T_(3~4)3例,T4~54例,T_(6~7)1例。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16°~39°,平均为(26±3.7)°。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切口开胸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行抗结核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25个月,平均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植骨骨性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10°~20°,平均为(15±2.1)°。结论前路切口开胸手术有创伤、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确切等优点,疗效可靠,尤其适应于上胸段结核。

  • 标签: 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手术治疗技术,在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狭窄性腱鞘炎422例,采用11尖刀片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情况,以手指掌侧部无肿痛,无压痛,屈伸活动正常,无弹响声及交锁与否制定治愈标准。结果97%一次性治愈,3%两次治愈,总治愈率达100%。结论切口手术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小切口腱鞘炎 体会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腰椎间突出症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近年来经外科干预治疗方法呈增多趋势,尤其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同和接受,对于基层医院尤以后者最为可行。本文就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切口开窗法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经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 开窗治疗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 腰椎间突出症
  • 简介: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其中约75%为关节内骨折,致残率在20%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保守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常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虽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术后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软组织并发症。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切口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螺钉内固定治疗 小切口复位 经皮克氏针 跟骨骨折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少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进行外科干预(髓核摘除)的方法是必须的。本文是本院近年来局麻下开窗手术治疗单间隙后外侧型LDH资料完整的156例患者的总结报告。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局部麻醉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外侧低位手术切口对涉及跟距关节跟骨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手术治疗38例40足距下关节塌陷性跟骨骨折患者,按照Sander分型,Ⅱ型20例22足,Ⅲ型15例15足,Ⅳ型3例3足。骨折手术切口采用跟骨外侧低位切口,骨折内固定材料选用跟骨"Y"型钛板。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跟骨外侧切口术后全部愈合,跟骨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8足,良9足,中3足,优良率为92.5%。结论涉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尽可能恢复跟骨形态和关节面平整,而采用跟骨外侧低位手术切口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距关节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肘前侧外侧联合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该方法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0例,通过肘前侧外侧切口联合入路,直视下观察骨折对位达到解剖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骨折。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48周均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优6例,良11例,一般3例,优良率85%。结论肘前及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好,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血管损伤,肘内翻发生率低,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前侧外侧联合入路 克氏针固定
  • 简介:请作者在投稿和修稿时,按实用骨科杂志对、表的格式要求进行处理。图表以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号。每幅或表均应注明序号并冠以(表)题,注释资料应置于(表)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采用三横线法(顶线、表头线、底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应墨绘在硫酸纸或白纸上,

  • 标签: 投稿 硫酸纸 线条图 注释 位数
  • 简介:椎间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ialjoint)简称Z关节(Zjoint),又称椎间关节(facetjoint)。Goldwaith在1911年首先提出腰椎椎间关节病变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Ghormley在1933年提出“椎间关节综合征(facetjointsyndrome)”的定义,即椎间关节出现骨关节炎的增生肥大改变,并因此引起的下腰痛和臀部大腿的放射痛心。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腰痛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205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男118例,女87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5岁。左侧117例,右侧86例,双侧2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37例,高处坠落伤53例,重物砸伤15例。开放性骨折90例(GustiloⅠ型38例,Ⅱ型29例,Ⅲ型23例),闭合性骨折115例。本组全部病例均于伤后1~14d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腓骨均用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05例,髓内钉固定75例,外固定架固定25例。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周。按Johner-Wruth评分标准,205例中优132例,良47例,中18例,差8例,优良率87.3%。术后并发症:伤口不愈合,皮肤软组织坏死或缺损,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1~2疗程仍有骨、钢板外露25例,其中15例行远端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5例行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或推移修复,3例行远端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2例行交腿皮瓣转移成活;感染15例;骨折延迟愈合16例,骨不愈合5例。截肢2例。结论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显露,避免在小腿前内侧的皮肤作切口,保护了小腿内侧皮肤,减少骨、钢板外露,为骨折愈合保存血供,保护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为胫骨骨外露进行的皮瓣转移保存供区,较好地实现修复重建,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单切口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报道掌背联合切口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5例,采取掌背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带血管的桡骨瓣植骨促进舟骨愈合。结果所有病例经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6.7%。结论掌背联合切口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复位容易、暴露充分,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 复位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肠造口袋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治疗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45.3岁。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23例和对照组(B组)20例,A组采用病灶清创+自制肠造口袋结合皮肤贴膜负压冲洗引流治疗,B组采用病灶清创+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结果病灶清创+自制肠造口袋结合皮肤贴膜负压冲洗引流组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病灶清创+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创+自制肠造口袋结合皮肤贴膜负压冲洗引流治疗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能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自制肠造口袋 负压冲洗引流 骨科术后 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升高。由于骨的结构破坏,可引发脊柱退行性变,使椎体高度丢失应力改变及使人体成骨、破骨细胞代谢紊乱,发生脊柱尤其是腰椎关节退变。但由骨质疏松症引起脊柱关节退变尤其是腰椎关节退变原因发病机制文献报道较少,目前认为骨质疏松对脊柱关节退变与成骨,破骨细胞代谢影响,及发生椎体内微骨折,改变椎体高度及软骨下骨血供应微环境,增加关节应力,减少其血供营养有关。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脊柱小关节 退变 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夹板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骨折复位维持情况(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放射学Lidstrom分级,腕关节功能Gartland_Werle评分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Lidstrom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_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的早期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相对稳定时改用夹板固定可有效解决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问题,两种固定手段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 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目的分析下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改良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系统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下腰椎骨折病例资料89例,按AO分型:A3.1型22例,A3.2型22例,A3.3型31例,B2.3型6例,C1.3型8例。用改良TLICS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对比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影像结果,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切口无感染。随访12~60个月,平均29.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及椎管占位恢复方面,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植骨融合良好,脊髓神经功能有Ⅰ~Ⅱ级的恢复。结论由于下腰椎具有完全不同的损伤特点,应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改良TLICS系统是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骨移植
  • 简介: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19岁,工人。外伤特点:左手背被重物(铁块)砸伤,患肢出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无其他合并损伤。专科检查示左手背中部见长约0.5cm小挫裂伤口,局部渗血、肿胀,腕掌关节处畸形、压痛,第1掌骨基底部异常突出及浮动感,左手掌指关节活动部分受限,余关节活动可,末梢感觉血运尚可。

  • 标签: 小多角骨 关节脱位 掌腕 第1掌骨基底部 骨折 关节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单开门钛板经口复位固定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应用经口单开门钛板复位固定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患者13例,其中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6例,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3例,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和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各2例。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CT以评价寰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情况以及寰枢椎的稳定性。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前ASIA分级D级2例,E级11例,术后均为E级;VAS评分由术前的(6.2±1.8)分降低至术后的(2.0±0.8)分。随访3~24个月,X线片、CT复查示钛板固定良好、无松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寰枢椎失稳、脱位发生。结论经口单开门钛板复位固定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有效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