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技术辅助下,采用改良的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借助数字技术微创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3-45岁,平均35.3岁;左侧27例,右侧16例;高处坠落伤34例,其它9例。借助术前薄层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3D打印、模拟手术,最终根据模拟手术效果选择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式,并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高度、宽度差异,依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平均12.3个月;均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5.2个月,平均4.1个月。未出现皮瓣坏死、内固定外露、神经损伤、腓骨肌腱激惹等常见并发症。术后和末次随访时B9hler、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21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3%。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结合数字技术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迅速、固定牢固、复位丢失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为解决低龄儿童因桡骨头化骨核不显影导致复位困难的问题,采用术中肘关节造影方法辅助术中复位,观察复位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对16例桡骨头化骨核显影不明显或不显影的桡骨颈骨折儿童行术中肘关节造影,然后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7岁,平均5岁1个月。按O’brien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术中肘关节造影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造影剂为碘海醇。采用1枚2.0mm克氏针进行经皮插入骨折断端撬拨复位,2枚1.2~1.5mm克氏针通过骨折断端或骨折断端近端内固定。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评价术中造影对复位效果的影响。结果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桡骨头的关节面,有效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直观地判断复位后的效果。按照Metaizeau的整复标准评价,优14例,良2例,优良率100%。术后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个月。按照Metaizeau的疗效标准评价,16例均为优,优良率100%。随访时拍片复查未见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无桡骨头缺血坏死,无针眼感染及桡神经深支损伤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可有效提高儿童桡骨颈骨折桡骨头化骨核不显影的复位优良率及临床疗效优良率。
简介: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术与传统切开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通过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切开手术,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大黄素和小剂量雌激素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3月龄大鼠双侧卵巢去除术后预防用药90d。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大鼠胫骨近端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观察骨物理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指数。结果大黄素90mg·kg^-1·d^-1和己烯雌酚5μg·kg^-1·d^-1联合应用可抑制去卵巢大鼠的破骨细胞活性,完全对抗其骨转化率增高和骨量丢失的骨质疏松症状,与己烯雌酚30μg·kg^-1·d^-1的作用相当,且降低己烯雌酚对子宫和肝脏的刺激作用。结论大黄素和小剂量己烯雌酚联合应用可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
简介:0—2度脊椎前滑脱基本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出现的一些影响背痛的因素,从而导致慢性下腰痛。标准的治疗方法为物理治疗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但有些患者因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治疗。AunobleS等介绍一种治疗0—2度脊椎前滑脱症的新技术:视频辅助下前路椎间融合和固定。选择慢性下腰痛2年以上并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20例患者,记录临床信息和根性痛情况。术前和术后(直至随访结束)应用Oswestry评分和可视性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对腿痛和腰痛进行评估。X线平片提示0度滑脱8名、1度滑脱10名、2度滑脱2名(根据Meyerding分类法)。所有病例手术途径均为前路视频辅助下经腹膜后途径,行椎间盘摘除术、植入前路椎间融合器(填塞自体髂嵴松质骨)、以及三角锥形钢板固定。在分别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例女性和9例男性,平均年龄39岁,BMI为25.6岁。所有患者的向前滑脱部位均在L5,平均滑移19%,7例L5椎体变异。失血量低于100ml。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8周的腰围固定。男性患者均未出现逆行射精,女性也未出现性功能异常。1例2度滑脱的患者疼痛无明显缓解,再手术行腰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在2年的随访中有19例患者取得良好的融合(95%),Oswestry平均评分从术前的74%提高到术后随访结束时的21%,腰痛的可视性评分从6.5提高到2.7,而腿痛的评分是从6.2到3.4。在平均5.5个月内(6周到1年)有18例患者回到了工作岗位。结论:与后路椎间融合和固定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疗效相似。但2度以上滑脱患者似乎不太适合于本技术。从研究中可以看到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避免了腰后背肌肉的损伤以及减少失血量而有利于术后恢复。
简介:目的评价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采用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扫描获取数据经Mimics10.0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理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表面数据设计个性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在3D打印机上制作“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椎X线和CT检查结果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采用颈部和/或枕骨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数字化双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2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并椎板螺钉固定。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48枚,枢椎椎弓根螺钉46枚,枢椎椎板螺钉2枚。术后CT检查示所有螺钉均未穿破钉道骨皮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颈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78±1.12)分降至术后(2.4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肌力下降者术后均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寰枢椎不稳提供更合理的置钉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L,B组为(93.7±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影像测量结合自行研制的激光导航器辅助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8月,共5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接受PETD治疗,32例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式行PETD(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激光导航器辅助穿刺行PETD(试验组)。术中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患者术中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腰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导航器结合三维影像测量辅助穿刺,能够有效减少PETD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手术效果良好,可减少患者术中长期俯卧产生的不适感,降低医患人员辐射暴露剂量,间接降低PETD的学习曲线。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肱骨髁间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6~54岁,平均29岁。闭合伤32例,开放伤3例,合并尺神经损伤2例,肘关节脱位3例。左侧19例,右侧16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18例、平地跌伤4例、砸伤1例。按Riseborough分类,度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关节面平整;度骨折块有移位,但两髁无分离及旋转,关节面基本平整;度骨折块分离并有旋转移位,关节面破坏;度胫骨髁部粉碎成3块以上,关节面破坏严重。本组度12例、度18例、度5例。螺钉横贯加钢板“八”字形固定16例,AO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加14号丝线捆扎固定7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例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10例小于8h,12例小于14h,8例小于24h,5例小于7d。结果本组34例获得随访,占97%,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尺神经损伤1例6个月完全恢复,另1例9个月完全恢复。疗效按文献评定标准:优18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5%。疗效与手术时机关系:伤后小于24h的29例,优良率85%;小于7d的5例,占15%。结论经尺骨鹰嘴斜行截骨入路具有显露充分、不损伤关节面、利于不同的内固定操作的优点。钢板“八”字形固定、AO螺钉固定、克氏针加14号丝线捆扎固定都具有手术简单、时间短、固定可靠的优点,都是较好的固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