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桥接吻合在小腿开放性损伤期皮瓣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为15例小腿开放性损伤的病人期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将皮瓣血管蒂的近、远端(旋股外侧血管)分别与受区胫前或胫后血管近、远端吻合,这样既修复了小腿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重建了小腿远端血运,收到较好的效果。结果14例全部成活,1例因清创不彻底,术后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结论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断裂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期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并桥接血管是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 标签: 血管桥接 皮瓣 吻合
  • 简介:目的: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段骨折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本组27例胫骨段骨折,采用单侧型Hoffmann外固定架固定,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骨折愈合率为88.9%,平均愈合时间为62个月,优良率为88.89%.结论:外固定架对各种胫骨段骨折均适用,尤其是开放性骨折.

  • 标签: 胫骨多段骨折 外固定架 开放性骨折 治疗
  • 简介:本实验给大鼠肌肉流向地塞米松(0.1mg/100g体重),分别喂食低钙饲料和高钙饲料,观察大鼠骨灰重,骨密度,骨组织学形态及体内雌二醇,PGE3、1,25-(OH)2-D2和cAMP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钙组大鼠骨盐丢失明显,且血中雌二醇,1,25-(OH)2-D3下降,而PGE2和cAMP则升高,高钙组大鼠则无上述变化,接近正常大鼠水平,说明钙剂可对抗地塞米松对骨代谢的影响。

  • 标签: 正常大鼠 钙剂 骨质疏松 地塞米松 实验性 雌二醇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譬拿竺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段骨折12例。结果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段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外固定器 肱骨 多段骨折 骨切开术
  • 简介:目的观察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运用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其中期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探讨种新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临床观察,纳入60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补益肝肾治疗加基础钙剂。采用专家调查形式对各指标进行权重系数划定,观察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疼痛和中医主要症状、体征评分,骨代谢生化指标(β-CrossLaps、P1NP)、骨密度指标的检测值,从而确定疗效等级,评价其5个月后的疗效以及各指标前后的变化。结果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疼痛28%、中医症状体征28%、P1NP15.3%、β-CrossLaps6.7%、L2-L4椎体BMD22%。其中以综合权重评分分值〉23.8%为治愈,13.4%~23.8%为好转,〈13.4%为未愈,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有变化。结论对于指标评价体系,可以运用权重系数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肾阴虚 综合疗效 评价指标 骨质疏松症 权重系数
  • 简介: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裂肌退变程度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45~84岁,平均(63.02±10.59)岁。通过腰椎MRI测量患者两侧裂肌平均横截面积与第5腰椎椎体横截面积比值,通过多裂肌内脂肪浸润面积比例将患者分为0、1、2、3共四级,将0、1级患者分为A组,2、3级为B组,并对两组间VAS及ODI评分进行比较,对裂肌萎缩程度、脂肪浸润分级与VAS、OD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裂肌萎缩值平均为(0.78±0.05)。裂肌脂肪浸润分级为:0级6例,1级11例,2级20例,3级27例。所有患者VAS评分平均(5.3±1.4)分,ODI评分平均(47.1±13.5)%。A组VAS评分平均(4.7±1.9)分,ODI评分平均(33.7±8.6)%。B组VAS评分平均(5.8±1.4)分,ODI评分平均(53.2±9.3)%。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16),A组ODI评分也低于B组(P=0.009)。裂肌萎缩值与VAS及OD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43,P=0.024;r=-0.49,P=0.004),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及OD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53,P=0.019;r=0.44,P=0.01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裂肌退变程度与腰背痛程度存在相关性。严重的裂肌退变程度预示着更严重的腰背痛及功能障碍。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 多裂肌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腰背痛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是类棘手的感染性疾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然而,关于脊柱结核的治疗理念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外存在较大争议。激进或过于保守均会带来各种问题:手术指征过宽易造成过度治疗,增加医疗负担甚至各种手术并发症;手术指征过窄则会导致疗程延长,继发Pott畸形,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等。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脊柱结核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研究多为病例报道[2],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较少。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脊柱结核学组于1965年在亚非等脊柱结核高发生率地区开展了项除颈椎结核以外的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解决脊柱结核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3]。该研究随访时间长、观察指标全、设计完善,在随后长达40年(1973~2013)的随访观察中,比较了早期无严重并发症的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短程和长程药物治疗、单纯病灶清除术和病灶清除并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系列研究结果[4-16](13篇文献,630例病例)在JBoneJointSurgBr、Tubercle、IntOrthop等期刊发表,研究报道范围如下。①药物治疗:短程方案(6个月、9个月)和长程方案(18个月)疗效的比较;②住院和门诊药物治疗、门诊药物治疗是否佩戴石膏支具治疗效果的比较;③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并单纯病灶清除术、药物治疗并病灶清除及结构性植骨术等治疗方案在减少后凸畸形、椎体骨质丢失及提高融合率方面的比较。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方法行PLIF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常规模式镇痛组(B组,n=20)和脊神经后支阻滞模式镇痛组(C组,n=20),记录3组患者术前6h及术后6、12、24、48、72h及1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3、7d及出院时的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额外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术前6h,VAS评分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及1周,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romage评分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及出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麻醉 局部 镇痛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缝合手的屈指肌腱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85岁,平均38岁。其中2区肌腱断裂14例14条肌腱断裂,3区7例12条肌腱断裂,4区4例9条肌腱断裂,5区肌腱断裂11例33条,共缝合肌腱68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平均22个月,36例病例共68条肌腱全部修复成功,无肌腱再断裂和肌腱黏连发生,平均每条肌腱缝合时间为14min。结论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肌腱 缝合 方法
  • 简介:股骨干不典型骨折是相对于通常股骨干骨折而言的,是指在没有明显暴力外伤情况下发生的骨折,并且排除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本文报道患者在没有暴力外伤、股骨干皮质增厚的情况下发生了股骨干骨折。为什么在没有暴力外伤、股骨干皮质增厚的情况下会发生通常只会发生在有暴力外伤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股骨干骨折呢?我们详细回顾了该患者的病史,发现该患者在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福善美,该不典型股骨骨折是否与长期服用福善美有关?本文就此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提醒临床实践中关注此问题并逐渐明确二者是否相关。

  • 标签: 股骨干 不典型骨折 福善美
  • 简介:颈椎前路减压后行植骨是项重要操作,我们自行设计了种颈椎前路植骨打骨器,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颈椎前路植骨 临床应用效果 减压后
  • 简介:目的探讨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1年5月,笔者对32例胸腰椎结核进行了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术前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7例,D级10例,E级9例;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为32.5°(5°~47°);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为20~37mm/L,平均28.2mm/L。患者随访时间12446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Frankel评分,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8例,E级21例;后凸Cobb角平均12.3°(4°~20°),矫正率62%;CRP平均为6.2mg/L。术后全身症状消失,腰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可从事般工作及日常生活。结论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期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期联合手术治疗的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患者14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Nurick分级法评价,分析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末次随访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5年随访,出血量1550.3±740.7mL,手术时间278.5±54.6min。1例患者出现血肿,2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加重。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较术前提高(P〈0.01),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法术前3.6±0.7,术后6个月时明显提高到2.6±1.0(P〈0.01),末次随访时为2.3±1.1(P〉0.05)。满意度评分为1.8±1.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与JOA评分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6493,P〈0.01),而与Nurick分级法呈负相关(r=-0.5941,P〈0.05)。结论期联合手术减压可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相关,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术后因串联骨化症进展而导致再手术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 标签: 颈椎 胸椎 韧带 骨化 异位性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本书是刘忠厚教授拟出版的第五本书,计划用年多时间完成、于2013年春季出版,书名暂定为《代谢性骨病和骨矿代谢紊乱》,以美国ASBMR出版的最新版“PrimerontheMetabolicBoneDiseasesandDisordersofMineralMetabolism”为蓝本,增加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些代谢性骨病。

  • 标签: 代谢性骨病 代谢紊乱 骨矿 DISEASES 作者 征集
  • 简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始终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后路手术相对安全,并可达到和前路手术同样的远期效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在骨化物大的病例中,前路手术疗效更理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6例椎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以明确决定其疗效的相关因素。66例患者于1986年~1996年间行椎管成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术前均有髓性症状。平均随访10.2年(5~20年)。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成型术 手术治疗 前路手术 手术疗效 椎管成形术
  • 简介:目的比较同级别不同运动等级女子举重运动员骨密度(BMD)的差异,探讨相同训练方案不同力量负荷强度对运动员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测试48kg级别健将组(n=15)和级组(n=16)下肢链等速蹬伸肌力,腰椎L2-4和下肢主要部位BMD,分析下肢等速肌力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健将组的腰椎L2-4、股骨远端、髌骨BMD和下肢链收缩力峰力矩、拉长力峰力矩均显著大于级组(P〈0.05);下肢收缩力矩和拉长力矩与腰椎L2-4(r=0.507,r=0.519)、髌骨(r=0.482,r=0.456)和胫骨近端(r=0.613,r=0.580)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对女子运动员BMD有促进作用,随着力量负荷强度增加,BMD也呈增加趋势。

  • 标签: 举重 训练负荷 肌力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期清创、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8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骨折患者彻底清创,应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覆盖创面,对胫骨骨缺损同时行松质骨植骨及灌注冲洗。结果8例患者转移或移植的皮瓣、肌皮瓣均成活,伤口均期愈合,植骨在术后7~9个月获得骨性愈合,经术后7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感染无复发,肢体行走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对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行彻底清创、松质骨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灌注冲洗是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感染性胫骨骨缺损 一期闭合 植骨术
  • 简介:目的:测量斜坡椎管角在不同骨科患者群的数值范围,分析X线及CT矢状位重建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致性,并探讨斜坡椎管角的测量对枕颈融合术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9例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和37例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测量颈椎中立位和过屈、过伸位侧位X线片上斜坡椎管角的数值。随机选取有或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各10例的颈椎中立位X线和CT正中矢状重建图像,由2位测量者重复测量斜坡椎管角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无上颈髓压迫症状者过屈位、中立位和过伸位的斜坡椎管角均显著大于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P<0.01);前者斜坡椎管角数值的变化范围为23.87°±10.23°,后者为19.10°±7.96°(P<0.01);说明后者的枕颈复合体较前者僵硬并处于异常屈曲位。X线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观察者之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619,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897;X线法的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在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0.635和0.657,也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937和0.924;CT重建法较X线法具有更好的致性。结论本研究得出了不同骨科患者群斜坡椎管角的数值范围,为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体位摆放和枕颈部固定融合角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术中准确测量斜坡椎管角提供了具体方法。

  • 标签: 颈椎 寰枕关节 椎管 脊髓压迫症 放射测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