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道了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结果。在该前瞻性研究中,应用XStop植入物治疗有症状腰椎管狭窄,并定期收集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前后比较分析。XStop棘突间撑开装置是种比较新棘突间植入物,用以治疗有症状椎管狭窄,尤其伴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以前项随机研究显示,腰椎管狭窄患者行XStop植入后1年,其症状和躯体功能可以得到75%改善。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术 临床疗效 植入物 治疗 棘突
  • 简介:为了解我国河南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数据,作者应用美国Hologic生产双能X线4500w型骨密度仪,对117例正常人进行了全身和腰椎正、侧位(包括侧位区域值)检测,现就四肢和骨盆骨密度测试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均逐渐降低,但女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男性;不管任何年龄段女性骨密度均小于男性;左上肢骨密度小于右上肢;而双下肢骨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组检测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群体防治提供了有益参考数据。

  • 标签: 骨密度 正常人 骨盆 四肢 X线 男性
  • 简介: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仪对1208例正常人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39岁。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粗隆峰值骨量女性均为20~29。男、女全身骨峰值均为30~39岁,男性全身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腰椎、髋部和全身骨密度累积下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数据。

  • 标签: 全身 骨峰值 正常人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腰椎 女性
  • 简介:以往文献已经报道了腰椎间盘置换术能保留腰椎活动节段以及尽可能减少手术后腰椎邻近节段过度负荷。虽然尸体实验已经提供了这方面宝贵资料,但这些体外实验无法揭示在躯干肌肉收缩开始并维持稳定作用下腰椎生理活动范围。本文将研究病例分为3组,其中腰椎间盘置换术8例,

  • 标签: 腰椎间盘置换术 运动力学 融合术 环形 透视 X线
  • 简介:目的对比同组检测者,使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与QCT测量腰椎骨骨密度测定结果,发现不同设备,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志愿者63例(男性19例,女性43例),分别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BMD值和T值(n=63),再用QCT测量腰椎骨BMD值和T值(n=63)。分别以QCT测量腰椎骨T值、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T值,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诊断标准1994年WHO制定,T值≥-1.0SD为骨量正常,-2.5SD〈T值〈-1.0SD为骨量减低,T值≤-2.5sD为骨质疏松)。用SPSSl3.0软件对DTX-200和QCT测量BMD值和T值,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两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分别进行致性分析。结果两种设备检测结果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相同年龄段QCT测得BMD较DTX-200测得BMD要低,40岁以后更为明显,DTX-200与QCT测量BMD值相关系数=0.554(P〈0.01),二者骨质疏松症总体诊断符合率为52.4%。结论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BMD值与QCT测量腰椎骨BMD值密切相关,目前直接使用WHO制定诊断标准,对QCT与DTX-200测量结果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是否合适有待进步探讨,不同检测设备,不同检查部位应有不同诊断标准或换算系数。

  • 标签: 定量CT(QCT) 腰椎骨 前臂骨 双能X线(DTX-200)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自行设计肌腱缝合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肌腱缝合方法缝合手屈指肌腱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85岁,平均38岁。其中2区肌腱断裂14例14条肌腱断裂,3区7例12条肌腱断裂,4区4例9条肌腱断裂,5区肌腱断裂11例33条,共缝合肌腱68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平均22个月,36例病例共68条肌腱全部修复成功,无肌腱再断裂和肌腱黏连发生,平均每条肌腱缝合时间为14min。结论自行设计肌腱缝合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肌腱 缝合 方法
  • 简介:股骨干不典型骨折是相对于通常股骨干骨折而言,是指在没有明显暴力外伤情况下发生骨折,并且排除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本文报道患者在没有暴力外伤、股骨干皮质增厚情况下发生了股骨干骨折。为什么在没有暴力外伤、股骨干皮质增厚情况下会发生通常只会发生在有暴力外伤情况下才会发生股骨干骨折呢?我们详细回顾了该患者病史,发现该患者在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福善美,该不典型股骨骨折是否与长期服用福善美有关?本文就此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提醒临床实践中关注此问题并逐渐明确二者是否相关。

  • 标签: 股骨干 不典型骨折 福善美
  • 简介: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方法始终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后路手术相对安全,并可达到和前路手术同样远期效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在骨化物大病例中,前路手术疗效更理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6例椎管成形术临床疗效,以明确决定其疗效相关因素。66例患者于1986年~1996年间行椎管成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术前均有髓性症状。平均随访10.2年(5~20年)。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成型术 手术治疗 前路手术 手术疗效 椎管成形术
  • 简介:颈椎前路减压后行植骨是项重要操作,我们自行设计了种颈椎前路植骨打骨器,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颈椎前路植骨 临床应用效果 减压后
  • 简介:目的:测量斜坡椎管角在不同骨科患者群数值范围,分析X线及CT矢状位重建法测量斜坡椎管角致性,并探讨斜坡椎管角测量对枕颈融合术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9例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和37例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测量颈椎中立位和过屈、过伸位侧位X线片上斜坡椎管角数值。随机选取有或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各10例颈椎中立位X线和CT正中矢状重建图像,由2位测量者重复测量斜坡椎管角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无上颈髓压迫症状者过屈位、中立位和过伸位斜坡椎管角均显著大于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P<0.01);前者斜坡椎管角数值变化范围为23.87°±10.23°,后者为19.10°±7.96°(P<0.01);说明后者枕颈复合体较前者僵硬并处于异常屈曲位。X线法测量斜坡椎管角观察者之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619,低于CT重建法相应值0.897;X线法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在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0.635和0.657,也低于CT重建法相应值0.937和0.924;CT重建法较X线法具有更好致性。结论本研究得出了不同骨科患者群斜坡椎管角数值范围,为枕颈融合术患者体位摆放和枕颈部固定融合角度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术中准确测量斜坡椎管角提供了具体方法。

  • 标签: 颈椎 寰枕关节 椎管 脊髓压迫症 放射测量术
  • 简介:目的吸取以往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优缺点,模拟临床椎间盘突出病理形式,建立个新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直接压迫,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变化。根据行为学结果检测脊髓背角伤害性刺激标记物c—fos蛋白表达,并与行为学结果相对照。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后足底产生了个长时程机械痛觉敏感性升高,3周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3周时相应脊髓背角浅层中出现了c—fos蛋白表达。结论新建立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在病理机制上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产生过程相似,并且此模型能够产生个长时程机械痛觉过敏,因此这模型适于用来研究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机制。

  • 标签: 大鼠 腰椎 椎间盘 坐骨神经痛
  • 简介:目的探讨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1年5月,笔者对32例胸腰椎结核进行了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术前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7例,D级10例,E级9例;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为32.5°(5°~47°);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为20~37mm/L,平均28.2mm/L。患者随访时间12446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Frankel评分,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8例,E级21例;后凸Cobb角平均12.3°(4°~20°),矫正率62%;CRP平均为6.2mg/L。术后全身症状消失,腰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可从事工作及日常生活。结论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期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期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患者14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Nurick分级法评价,分析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末次随访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5年随访,出血量1550.3±740.7mL,手术时间278.5±54.6min。1例患者出现血肿,2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加重。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较术前提高(P〈0.01),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法术前3.6±0.7,术后6个月时明显提高到2.6±1.0(P〈0.01),末次随访时为2.3±1.1(P〉0.05)。满意度评分为1.8±1.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与JOA评分有明显正相关性(r=0.6493,P〈0.01),而与Nurick分级法呈负相关(r=-0.5941,P〈0.05)。结论期联合手术减压可达到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相关,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因串联骨化症进展而导致再手术会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

  • 标签: 颈椎 胸椎 韧带 骨化 异位性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本书是刘忠厚教授拟出版第五本书,计划用年多时间完成、于2013年春季出版,书名暂定为《代谢性骨病和骨矿代谢紊乱》,以美国ASBMR出版最新版“PrimerontheMetabolicBoneDiseasesandDisordersofMineralMetabolism”为蓝本,增加近年来国内外常见些代谢性骨病。

  • 标签: 代谢性骨病 代谢紊乱 骨矿 DISEASES 作者 征集
  • 简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有2种:即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于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以往采用上述方法2次完成,对患者身心及经济影响较大.为此,我科室内从2000年开展了"颈椎前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及后路半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术"次性完成,并取得了良效果,作为该手术式相关重要护理配合难度增加了,但经过护理人员细致护理,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多阶段 一次性手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后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和期前后路联合两种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例37例,其中A组23例采用前路术式,B组14例采用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依据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生理弧度、轴性症状、颈椎矢状位运动范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神经功能改善和D值恢复、维持: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轴性痛改善:A组优于B组;颈椎矢状位运动范围丢失和围手术期并发症:B组大于A组。结论和单纯前路手术相比,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短期疗效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 标签: 前路 一期前后路 脊髓型颈椎病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Osteoset人工骨期植骨治疗开放性掌骨缺损临床效果。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开放性掌骨缺损13例,急诊手术行彻底清创、AO微型钛板或克氏针内固定联合Osteoset人工骨期植骨进行治疗,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同时行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期愈合,皮瓣移植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1.6个月。所有骨缺损术后均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应用Osteoset人工骨期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开放性掌骨缺损,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尽早恢复,早期彻底清创和良好创面覆盖是手术成功关键。

  • 标签: 人工骨 内固定 骨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处理。结果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后主要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例),其次症状为肌痛16例,流感样症状15例,关节痛10例,头痛5例。以上症状均为过性,不超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2例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唑来膦酸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用药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不良影响。

  • 标签: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药物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