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需上止血带患者40例,于患肢止血带远端在消毒铺巾后无菌条件下,以20G静脉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通路,用于给药及血样采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静脉用川芎嗪组20例(Ⅰ组)。局部静脉用生理盐水组20例(Ⅱ组)。两组分别在缺血前(止血带充气前)5min,缺血后再灌注前(止血带放气0-1min内),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等各时点,监测缺血再灌注患肢静脉血中的MDA,LDH,CK的水平。结果: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升高(P〈0.05,Ⅰ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降低(P〈0.05)。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LDH,CK与缺血前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的MDA较好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际情况,LDH,CK则未能有效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以LDH,CK作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肢体 缺血再灌注 评价标准
  • 简介: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前瞻性观察脓毒症病人期28天,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共观察42例,其中19例(45%)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者与生存者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AVDO2)、四项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SIRS)指标积分和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脓毒症时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紊乱、酸中毒和缺氧状态影响病人生存,脓毒症发生初期的一些临床指标水平有助于早期进行预后评估。

  • 标签: 脓毒症 临床指标水平 预后 红细胞 氧合指数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HOS)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cN组)、中毒组(c组)和中毒治疗组(H组),审毒治疗组再根据输注HOS剂量分为.在中毒后1h输注HOS20ml/kg(H2O组)、25ml/kg(H25组)和30ml/kg(H30组)。C组与各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入CO120mlAg建立中毒模型.N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空气。各组大鼠分别在输注不同剂量的液体后即刻抽取动脉血0.5ml进行血气指标检测.染毒后1d抽取静脉血3ml进行脑、心.肝、肾敏感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CO120ml/kg腹腔注射1.5h能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由96.62±2.4mmHg降低到43.04±4.13mmHg。中毒后1d能够引起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S-100D蛋白.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明显升高.CO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HOS后。血浆溶解氧的含量显著升高,PaO2由43.04±4.13mmHg上升到81.65±3.85mmHg。各种生化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虽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CO中毒组比较各种指标的升高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其中H30组降低最明显.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经静脉输注HOS能降低急性CO中毒大鼠血浆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对急性CO中毒引起的重要脏器损害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高氧液 生化指标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而原发损伤所引起的缺血和缺氧,是导致继发损伤的主要因素。神经晕症监测的目的则在于及早发现缺血缺氧的迹象,预防和治疗继发损伤。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临床引入了多种先进监测手段,主要针对脑灌注和代谢监测。本文将慨述这些监测手段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并介绍近年来形成的针对脑功能的多元化监测理念。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重症监测 技术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继发损伤 缺血缺氧
  • 简介:如何把每个临床麻醉做到艺术化,是麻醉医师所追求的高级境界。麻醉艺术具有个性、特殊的内涵,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因个人的态度、技术、方式、方法和自身素质等而有所不同。麻醉技术反映的是共性、普遍的问题,是基本技能,靠训练获得,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完美。

  • 标签: 麻醉技术 麻醉艺术 麻醉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成像方法。目前,临床中应用的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在2.0-50.0MHz之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低,反之亦然。频率在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也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的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声波的穿透性和分辨率之间是呈反比的。因为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衰减越多。因此,在通过超声检查患者的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的神经解剖结构的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超声波的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波的传递效果。比如:对于浅表神经多的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的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的超声波。

  • 标签: 超声技术;临床麻醉
  • 简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技术已得到临床普遍开展,一般需采用市场供应的专用穿刺器械包,采用“针内针”法,先后施行腰麻注药(SA)和硬膜外腔置管备用(EA)、注药。本文作者身处基层医院,深感市售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的价格较为昂贵且还存在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的潜在顾虑。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 穿刺器械包 蛛网膜下腔 技术改良 麻醉效果
  • 简介:医用监护仪在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重要价值已得到广泛认知,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随着各类专科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的不断发展,对监护仪功能的要求也日渐增多。目前国内医院普遍使用的床旁六参数(心电、呼吸、体温、血氧、血压和脉搏等)监护仪已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无线医用监护仪,特别是组合式无线监护仪由于具有远距离调控、多功能组合和无干扰性长时间监测等优势,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无线医用监护仪 技术 应用 技术类型 远距离调控
  • 简介:麻醉过程中脑血流的变化及其调节非常复杂而TCD可对脑血流进行无创的实时监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是一种日益成熟和完善的脑血流监测方法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实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TCD 脑血流监测 麻醉
  • 简介:目前,多种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这些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临床医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一些疑惑,通过运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论对多种经皮气管切开技术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皮气钱切开的微创技术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技术 方法论
  • 简介: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第三届基因技术产业大会,将于2009年12月1日至7日在广东佛山召开。

  • 标签: 基因技术 产业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医药生物技术 人民政府 佛山市
  • 简介:为了提高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在呼吸道管理方面应用的有效性,我们Glidescope视频喉镜协助下实施了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发现在经口气管插管中将两者联合应用不仅可互补不足,而且亦是培训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就该联合气管插管方法的操作技术,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和优点进行了评述。

  • 标签: GLIDESCOPE 视频喉镜 纤维光导支气管镜 气管插管技术
  •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定于2008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2008第五届天坛全国呼吸内镜技术高级讲习班》(项目编号:2008—03—02—012,授予国家级I类学分10分)。呼吸内镜技术是我科的特色,呼吸内镜室拥有日本01ympusBF-240系列电子支气管镜及胸腔镜、德国ERBE氩气电刀及CO2冷冻、德国STORZ硬质支气管镜等非常完善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设备。

  • 标签: 呼吸内科 内镜技术 讲习班 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电子支气管镜
  • 简介: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与宣武医院疼痛科于2007~2010年举办了四届门诊疼痛治疗高级培训班,得到了同行的大力支持,有来自全国700多位专家和代表到会,反响热烈,获得了同行们的好评。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疼痛的门诊注射及神经阻滞技术,促进我国门诊疼痛诊疗技术的发展。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定于2011年10月17—21日在北京举办“第五届全国门诊实用疼痛注射及神经阻滞技术新进展高级培训班”。本活动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1-04-11-094]。

  • 标签: 神经阻滞技术 高级培训班 疼痛科 门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注射
  • 简介:欢迎您于2011年11月25日前往北京参加由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重病中心联合医师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第十二期全国儿科临床热点问题暨急危重症诊治救护技术新进展研讨班”。

  • 标签: 救护技术 急危重症 儿科临床 诊治 十二 北京军区总医院
  • 简介:实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因间歇性胸痛两小时就诊。第一次胸痛发作住早上准备上班时,表现为胸闷、无放射,休息1-2分钟后病痛缓解。第二次胸痛发生在稍后上班时,1-2分钟后自动消失。患者很担心,自己开车到医院。由于工作压力和孩子学费等原因,他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最近被诊断患有早期糖尿病,要求控制饮食并需口服一种降血糖药。吸烟32年,5年前已经戒烟。每周饮酒2—3次。没有过敏史,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略超重,且不经常锻炼。双亲已故,母亲66岁时因乳腺癌去世,父亲72岁时因中风去世。

  • 标签: EASI 12导联技术 跨科室患者 数据传输 心肌缺血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