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加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18-65岁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2μg/ml,B组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C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不加芬太尼,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4-5min后分别注入预先配妥的混合液16.2ml。结果:无痛平面达T10所需的时间(tT10),在A组为8.7±3.1min,B组为5.6±1.4min,C组为8.2±2.1min;B组显著短于C组(P=0.017)和A组(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63)。追加第二次药物距第一次给药的间隔时间(t1-2)在A组为57.2±17.1min,B组为66.9±16.0min,C组为50.2±8.7min;B组显著长于C组(P=0.01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起效时间可缩短,作用维持时间可延长。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局麻药加入新斯的明的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均采用单次腰麻:A组腰麻药为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B组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中+新斯的明0.2mg;C组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中+新斯的明0.2mg+东莨菪碱0.I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C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高,C组仅l例恶心呕吐。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新斯的明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镇痛时间长,加用东莨菪碱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显着减少。
简介:随着全求IT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国风外现代化医院建设的热点,近10年以来,中国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简介:目的:观察停通气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29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0只)脑出血组(I组,60只)和缺氧预处理组(P组,60只)。每组从存活大鼠中取40只在脑出血(ICH)后6h、24h、48h和72h各时间点进行检测。所有大鼠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播管并给予肌松药维库溴胺(2mg·kg^-1).机械控制通气。P组进行停通气1分钟、复通气5分钟的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机械通气1小时后拔出气管导管,然后对P组和I组的动物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植中.S组注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从存活鼠中每个时间点取5只大鼠.流式细胞仪PI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另取5只大鼠连续切片进行caspese-3和bcl-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组和I组凋亡百分率(%)在24h明显增加,于72h出现高峰.P组凋亡百分率在注血后48h和72h分别为11.62±3.64和15.80±3.30,显著低于I组17.76±3.49和21.06±2.81。有极显著差异(P〈0.01)。Caspase-3阳性细胞在24h明显增多.72h过高峰.脑出血后24h.48h和72h时P组caspese-3阳性细胞数均少于I组差异显著(P〈0.01)。相反.P组48h时bcl-2阳性细胞数(18.71±1.19)明显高于I组(14.87±2.17),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既增强了凋亡的调节基因bcl-2的表达,又减少了凋亡执行器caspase-3的激活.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同时经颈静脉分别注入EGF100μ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2、6、12和24h检测血浆D-乳酸浓度,取水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p44/42MAPK、SAPK和p38的表达,设置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结果:EGF显著降低D-乳酸水平升高的幅度(P<0.05),明显改善I/R引起的病理损害,使p44/42MAPK和p38的表达增强和提前,前减弱SAPK的表达。结论:肠道I/R激活磷酸化MAPK系统,EGF通过调节MAPK的表达参与细胞的应激反应和增殖与分化。
简介:目的:应用心率变异功能频谱分析(HRV-PSA),观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成年女性患者,分为硬膜外组(EA组,n=16)和全麻组(GA组,n=16),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15min(T2)、切皮后1min(T3)、牵拉子宫(T4)、子宫切下后(T5)及术毕时(T6)的HRV、MAP及HR的变化。结果:EA组:与T1比较,LF/HF在T4时显著性升高;低频(LF)和高频(HF)在T5、T6时显著性下降;其余各时点的LF、HF、LF/HF无明显改变。GA组:与T1比较,LF、HF均显著性下降;LF/HF除T6时显著性升高外,其余各时点均显著性下降。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HRV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以硬膜外麻醉的影响较小,其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呈交感占优势的方向转移;全身麻醉对LF、HF的抑制较强,使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呈副交感占优势的方向转移,而术后LF/HF又急剧升高,提示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简介:目的: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采取预先注射小剂量麻黄碱、或氯胺酮,或力月西与异丙酚联合诱导三种措施,观察比较与评估其预防低血压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麻黄碱组(E组)、氯胺酮组(K组)、力月西异丙酚联合诱导组(MP组)和对照组(单纯异丙酚诱导组,P组),四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分别记录异丙酚诱导前(T1)、异丙酚注入3min(T2)、8min(T3)及18min(T4)时点的HR、SBP、DBP、SpO2、PETCO2数值。结果:P组、MP组于T2时点的SP、MP均显着下降(P<0.01),PETCO2也较T1有显着陛下降(P<0.01)。E组和K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MP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T3时点SBP、DBP,T4时间点SBP有显着性下降(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麻黄碱(0.15mg/kg)或氯胺酮(1mg/kg)可明显减轻异丙酚诱导期的血压下降程度,但尚不能完全避免血压下降;采用力月西和异丙酚联合诱导,术中心血管系反应反趋平稳,术后苏醒期较安静,但苏醒时间比单纯用药者稍有延迟。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二氧化碳气腹对于老年病人和年轻病人呼吸系统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80例,依据患者年龄分为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组(A组)与年龄〈50岁的年轻病人组(B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3min、平卧位气腹后5mh体位改变后5min、平卧位放气后5min的气道压及PETCO,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两组患者的气道压及PETCO均增高,而A组病例气腹后,气道压,PETCO2值均显著高于相应时点的B组(P〈0.05);改变体位后,A组病例的气道压也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CO2气腹对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老年病人而言,这种影响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