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诊治现状,探讨COPD规范化诊治宣教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PD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金山区某社区医院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住院并诊断为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的23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规范化宣教和常规宣教后,观察3个月及6个月,了解2组患者的CAT评分、戒烟率、专科就诊率、COPD确诊率、规范化治疗率、延伸处方率、急性加重次数及肺功能的改善比率。结果2组3个月及6个月戒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3个月及6个月CAT评分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COPD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2组3个月及6个月专科就诊率、规范化治疗率、延伸处方率、肺功能改善者比率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均〈0.01);3个月及6个月期间急性加重次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PD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普遍较低,通过COPD规范化诊治宣教可促使COPD患者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规范诊断和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影响,为明确个性化护理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和急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88.33%,P<0.05;96.67%vs81.67%,P<0.05);观察组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83.33%,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对华北地区门诊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用药现状进行分析,为促进老年和中青年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地区15家三甲医院,通过门诊访谈、调查问卷、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回顾病历等方式,收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门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老年和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延长,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来控制血糖,两组无论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双胍类均为最常用的药物(老年组45.7%、中青年组53.0%);在药物最大剂量、超剂量应用方面磺脲类药物所占比例均最大(老年组73.5%、中青年组81.2%);在联合用药方面:双胍类+磺脲类组合均是最常见组合(老年组22.8%、中青年组42.6%);在发生低血糖事件中服用磺脲类药物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比例最高(老年组55.6%、中青年组64.3%)。结论华北地区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和单药治疗所占比例过大,开始用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时间偏晚,部分药物应用剂量偏大,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老年人支沟穴的中枢响应特征,探讨其与支沟穴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有无相关性。方法本试验把17例健康右利手受试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针刺左支沟穴组,对照组针刺左内关穴组。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在分别针刺左支沟穴、左内关穴时进行大脑皮层区域扫描,同时与自身未针刺前的静息状态、同穴位贴皮电刺激状态进行对照。使用SPM8分析软件,根据一般线性模型方差分析(P〈0.05,簇〉50)得出相关激活区域。结果左支沟穴的对照序列中大脑皮层被激活:右侧前扣带回,两侧枕叶,两侧颞叶,两侧顶叶,辅助运动氏,楔前叶。左支沟穴的针刺序列中大脑皮层被激活:前扣带回,两侧颞叶,右侧顶叶,左侧额上回。左支沟穴的针刺序列与对照序列相比,显著激活区域有:左侧颞叶,右侧额中回。左内关穴的对照序列中大脑皮层被激活:两侧颞叶,右侧顶叶,右侧楔前叶,右侧枕叶,岛叶。左内关穴的针刺序列中大脑皮层被激活:两侧颞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两侧顶叶,两侧枕叶。左内关穴的针刺序列与对照序列相比,显著激活区域有:两侧额中回,两侧额下回,右侧岛叶,右侧颞叶,右侧前额叶。结论针刺左支沟穴特异性激活左前扣带回,左额上回,左侧颞叶。这些区域和已知的功能性胃肠病的大脑响应区域具有一致性。支沟穴的便秘主治功能与大脑皮层的综合调控有关。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通过剂量递增试验来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观察近期疗效及其放疗反应。方法有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完成肝肾功能,胸部CT,腹部B超,心电图及全身骨扫描检查,根据1997年围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标准,选择未经手术的II期III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放疗前曾经过2~3次以DDP为基础的化疗;对肺癌原发灶及纵膈淋巴结进行照射,剂量1.8~2.0Cy,1次/d,5次/w,达40Gy后复查CT缩野,纵膈淋巴结加量至60Gy,对原发病灶加最至66GY后开始剂量递增;总剂量依次为68Gy、70Gy、72Gy、74Cy、76Cy,每组5例病人,采用适形放疗技术,剂量计算参考点为等中心点,一组5例病人中有1例发生RTOG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则再人组5例,冉有3级以}=反应则终止剂量递增。结果30例病例进入本研究,剂量递增到78Gy仍能耐受,全组病人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13.3%(4/30),部分缓解率70%(21/30),无进展(SD)率16.7%(5/30),总有效率(CR+PR)83.3%(25/3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0%,、30%。1年局部控制率76,7%(23/30),2年局部控制率53.3%(16/30)。结论利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剂量递增至68Gy以上,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有明显提高,而早期放射反应并未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