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追古溯源,阐明降胃之理论源于内经,成于促景,并得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展,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临床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 标签: 降胃气 脾胃病
  • 简介:1病例介绍.女,68岁,因右上腹痛4天,加重伴发热1天入院。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上腹明显,莫菲氏征阳性,肠鸣音减弱。急诊B超示胆囊稍增大,壁厚1.2cm,壁周见低回声模糊影,内可见3.2cm×2.8cm片状稍强等回声混合光团,声影不明显。白细胞升高。诊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继发性腹膜炎。因病人不愿行胆囊切除术,而改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 标签: 治疗 胆囊造瘘 经皮 急性胆囊炎 诊断 肝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瘘术(PEG)在长期昏迷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长期昏迷患者行PEG并密切随访,对患者瘘前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瘘后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瘘前(P<0.05)。结论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PEG能够减少因为长期置鼻胃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内镜 胃造瘘术 昏迷患者
  • 简介:临床上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而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取决于所选用的营养方案.既往胃肠内营养多予鼻胃管或传统外科手术胃瘘管进行,以往的研究表明鼻饲易引进吸入性肺炎,并因患者拔管常致临时中断进食.近年国内外开展的经皮内镜下胃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tomy,PEG)是一种较新的胃肠内营养途径,它具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特点.为比较PEG与鼻胃管的疗效有何区别,我们比较了一组吞咽困难患者先后应用鼻胃管与PEG期间的营养状况(包括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及胆固醇含量)及其并发症,以探讨PEG这一新疗法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内镜 胃造瘘术 吞咽困难 营养支持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模式对腹壁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口门诊的腹壁永久性肠口患者50例,实施以国际口师为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干预措施,包括在每周2次口门诊,常规口健康教育等基础上,给予家庭访视、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口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口沙龙及信息化手段,社区家庭医生和护士参与等。比较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口自我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得分情况。结果: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口自我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得分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腹壁肠口患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造口患者 联合管理 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评价注法皮圈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我们应用内镜下注法皮圈结扎术治疗,评定的内容包括术后立即止血率、曲张静脉消除率、出血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应用注法皮圈结扎术治疗37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得到了立即止血(100%)。28例曲张静脉得到了消除(75.6%);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出血复发率为29.7%(11/33),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注法皮圈结扎术疗效好。安全,且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 结扎术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下 注气法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永久性结肠口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永久性结肠口患者中选取64例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干预组(n=32,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432、11.977、11.469,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OAS量表中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个月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固定,每日排便次数1-3次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永久性结肠口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造口 连续护理 自我管理教育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肝衰竭患者接受MARS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MARS治疗结束时,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分别为(40.3±3.7)pg/ml、(25.9±1.9)pg/ml、(33.6±2.5)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81.5±6.2)pg/ml、(49.3±2.2)pg/ml、(66.8±4.1)pg/ml,P均〈0.01】;治疗结束时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39.3±2.6)pg/ml和(168.7±8.5)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37.1±1.9)pg/ml和(98.6±6.5)pg/ml,P〈0.01】;在MARS治疗结束后7d,患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80.3±3.9)pg/ml、(48.6±2.1)pg/ml、(65.1±2.4)pg/ml、(38.4±2.2)pg/ml、(99.8.6±7.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ARS治疗肝衰竭患者有利于纠正失衡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组织的损伤,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机会。

  • 标签: 肝衰竭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