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引发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产后出血产妇137例进行分析,其中产后出血引发胃肠功能障碍69例,作为观察组,产后出血但未引发胃肠功能障碍6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其护理前后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34岁、麻醉方式采取除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外的其他麻醉方式、出血量〉1000mL以及合并感染等因素是造成患者出现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而有妊娠并发疾病和发生应激反应则可能降低患者产后出血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风险,是患者的保护因素。观察组护理前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后肠鸣音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产妇年龄、麻醉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感染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护理干预,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临床症状。同时避免高龄生产,注意预防感染,以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
简介: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原素之一,正常人体内含铁3~5g(平均4.5g),其中2/3分布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约1/3以铁蛋白(ferritin)、含铁血黄素(homosiderin)的形式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正常人血清铁为14.3~26.9μmol/L,铁蛋白男性为15~200μg/L,女性为102~150μg/L。血清转铁蛋白含量为2~4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35%。铁的生理功能不仅参加制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而且铁与氧的运输和生物氧化反应关系亦甚密切,还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合成,电子传递
简介:一、铜的生理作用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铜兰蛋白、钢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2n-SOD)、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酶、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的重要组成成分,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细胞生长。铜和血浆铜兰蛋白参与造血过程,促进铁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加速红细胞成熟与释放。在正常情况下血清铜含量极微,仅占全身铜总量的5%~10%。机体缺铜时可出小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骨质疏松、脑组织萎缩、神经元减少,神经发育受阻和嗜睡,皮肤和毛发脱色,甚至形成白化病。过多的铜可催化O2与H2O2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OH,加重活性氧对组织的损害。铜还具有抗生育作用,使精子活力下降。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率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