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各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病诱因、发病经过、肝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阵脱逃本组急性肝性脑病38例,慢性复发性肝性脑病30例,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1例,亚临床型肝性脑病5例。Ⅰ期(轻型肝性脑病)17例,Ⅱ期(中型肝性脑病)20例,Ⅲ期(重度肝性脑病)17例,Ⅳ期(深昏迷)15例。患者在12小时时清醒11例,24小时清醒19例,48小时清醒12例。急性肝性脑病死亡22例,慢性复发性肝性脑病死亡5例,但多有复发。结论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肝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而不是血氨水平,肝性脑病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应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经验治疗,可提高苏醒率和存活率。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后胃肠肽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以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观察组A(29例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B(5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另选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的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血清胃泌素、血清瘦素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为34.0%,明显高于观察组A的24.1%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脏是胃肠肽激素的主要生物降解和清除场所,血液透析治疗可影响患者胃肠肽激素的血清水平,增加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是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简介:目的掌握影响肝性脑病(HE)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国内发表资料完整、统计设计合理的11个HE研究(共1131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HE诱因分别为:消化道出血43.8%,感染33.9%,电解质紊乱29.1%,大量利尿和/或放腹水14.5%,饮食不节14.2%,肾功能衰竭13.0%,手术/创伤6.0%,药物4.5%,输血/输复合氨基酸3.2%,腹泻2.4%,便秘1.8%,原因未明/无2.7%.与HE死亡率相关因素包括:①诱因数:单一诱因死亡率33%,二种诱因为71.4%;三种或以上诱因为92.3%;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②诱因纠正情况:可纠正组死亡率为18.2%,未纠正组为100%,二组间差异显著(P〈0.01)。③HE分期:Ⅰ期死亡率为O%,Ⅱ期为4.9%.Ⅲ期为34.4%,Ⅳ期为85.1%,四组间差异显著(P〈0.01)。④肝功(Child—pugh分级):A级死亡率为19.8%,B级为49.8%,C级为80.8%,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重视HE预后的危险因素,警惕多种诱因并存,消除其不利影响。保护肝功能是改善HE预后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