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病房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月我科新生儿病房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设为参照组(n=50)、研究组(n=50),其中参照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引入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家属对临床服务满意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精细化护理 医院感染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运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成本和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手术治疗患者624例为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312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末)和观察组(n=312例,2021年6月-2022年5月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观察组联合精细化管理,两组均完成3个月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成本运行效率、手术间利用倍数、合格率、非计划手术再返率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管理3个月后管理方法、手术流程、无菌操作、管理效果、服务态度及手术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3个月后手术费用(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准时开台数及手术时间利用倍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3个月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医疗文书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手术再返率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运行中,能提升管理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有助于提高手术间利用倍数和合格率,降低非计划手术再返率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细化管理模式 手术室 成本 运行效率 手术间利用倍数 医疗不良事件
  • 简介: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入院时存在的感染是以前在医院获得的,或与医院接触后发生的感染。目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包括一过性和定居的细菌院内感染密切相关。手是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接触病人,极易引起交叉感染,为此笔者于2001-01/2001-12对医护人员洗过的手进行采样,52份,合格者38份(标准细菌数<8个/cm2),占73.1%,不合格者14份,占26.9%。

  • 标签: 院内感染 洗手 预防措施 细菌 消毒液
  • 简介:细胞内钾占体内总钾量的98%,其中3/4存在于肌细胞内。细胞外液中钾仅占2%,其浓度为3.5~5.0mmol/L,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人体内钾主要来自食物,多在小肠吸收,90%由肾排泄,其余10%主要由大肠排泌,少量从汗液排出。肝硬

  • 标签: 代谢紊乱 低血钾 低钾血症 酸中毒 细胞外液 碱中毒
  • 简介: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原素之一,正常人体内含铁3~5g(平均4.5g),其中2/3分布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约1/3以铁蛋白(ferritin)、含铁血黄素(homosiderin)的形式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正常人血清铁为14.3~26.9μmol/L,铁蛋白男性为15~200μg/L,女性为102~150μg/L。血清转铁蛋白含量为2~4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35%。铁的生理功能不仅参加制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而且铁氧的运输和生物氧化反应关系亦甚密切,还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合成,电子传递

  • 标签: 铁代谢紊乱 血清铁蛋白 胎盘酸性铁蛋白 单核-巨噬细胞 血色病 血清转铁蛋白
  • 简介:硒是人体中一种必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二价、四价和六价三种异构体。NcKeeban等指出硒在人胚胎发育至成年时期均有重要作用,缺硒可产生心、肝、肾和肌肉等多种组织病变,硒过多则可导致硒中毒。一、硒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和抗氧化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

  • 标签: 硒代谢紊乱 硒缺乏 完全胃肠外营养 谷胱甘肽 抗氧化作用 酒精中毒
  • 简介:锌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有200多种代谢酶的活性需要锌的存在。成人锌的日需要量15mg。人血清锌正常值为7.65~22.95μmol/L。一、锌的生理作用锌是碳酸酐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DNA和RNA聚合酶、醛缩酶、脱氢酶、肽酶和磷酸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呼吸及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及分解代谢起着重要作用。锌具有肝保护作用,这与其消除自由基和膜稳定作用有关。谷胱甘肽是动物细胞生物膜上最重要的巯基(SH)化合物之一,有

  • 标签: 锌缺乏 代谢紊乱 自由基 血清锌 生物膜 肝性脑病
  • 简介:宫外孕由著名的阿拉伯外科医师Ablucasis于公元前963年首先报道,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其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无论用什么统计方法,宫外孕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外报道:绝育后发生的妊娠中15%~20%为宫外孕。用紧急避孕药者,宫外孕发病率增加。也有些作者报道,人工流产可以增加宫外孕的危险性。传统的观念认为,宫外孕的病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影响受精卵到达宫腔的因素,另一类为孕卵的内在因素。

  • 标签: 宫外孕 治疗 诊断 统计方法 紧急避孕药 外科医师
  • 简介:一、铜的生理作用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铜兰蛋白、钢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2n-SOD)、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酶、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的重要组成成分,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细胞生长。铜和血浆铜兰蛋白参与造血过程,促进铁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加速红细胞成熟释放。在正常情况下血清铜含量极微,仅占全身铜总量的5%~10%。机体缺铜时可出小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骨质疏松、脑组织萎缩、神经元减少,神经发育受阻和嗜睡,皮肤和毛发脱色,甚至形成白化病。过多的铜可催化O2H2O2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OH,加重活性氧对组织的损害。铜还具有抗生育作用,使精子活力下降。

  • 标签: 铜代谢紊乱 血清铜兰蛋白 抗坏血酸氧化酶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肝硬化患者 骨质疏松
  • 简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对胃癌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胃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胃癌 病因 预防 分子生物学 诊断
  •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Ghrelin是由Kojima等于1999年发现的一种28肽,该物质最初由大鼠胃组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growthhormonesecretagoguereceptor,GHSR)的天然内源性配体,能促进生长激素(GH)释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ghrelin主要来源于胃肠道,也可由下丘脑、垂体和多种外周组织器官产生。其受体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调节GH分泌、摄食和能量平衡,影响神经内分泌以及胃肠功能、心血管系统、记忆、睡眠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 标签: GHRELIN 消化系统疾病 生长激素(GH) receptor GHRELIN 组织提取物
  • 简介:活体肝移植(LDLT)可扩大供肝来源,有效缓解供体紧缺局面,尤其是对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和无,法长期等待的肝癌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尽可能减少LDLT潜在的手术风险,尤其是供者的风险,应由肝病内外科医师共同进行严格的供受体术前评估和准备,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中闰应稳步开展LDLT,并积极拓展尸体和脑死亡供体肝移植,进一步发展儿童LDLT和劈离式肝移植(SIX)以提高器官利用率。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会议期间,国内外肝病专家就LDLT的现状作了相关报道,本文就此次会议的有关内容和最新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肝移植 肝病 肝肿瘤
  • 简介: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婴幼儿。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均发病突然,同时伴有意识丧失,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四肢强直、痉挛或不停的抽动等,如不及时控制,可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以来共接诊150例,经抢救护理无1例死亡,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惊厥 症候群 临床表现 症状 急救措施 护理经验
  • 简介:脂肪性肝病(FL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过多的脂肪堆积,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FLD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一大慢性肝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临床上FLD根据是否饮酒及饮酒量分为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初期涌常表现为脂肪肝.讲而可发展成酒精件肝餐、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硬化肝癌 肝细胞脂肪变性 酒精性肝纤维化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
  • 简介:正常成人体内总钠量约100g,每100g肝组织含钠6~12mmol。肝硬化时由于肝功能改变、钠水潴留、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内分泌和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等,可导致钠代谢系乱,主要引起血清钠降低。一、稀释性低钠血症肝硬化患者体内钠总量正常或稍高,但潴水多于潴钠,引起血清钠降低。发生机理下列因素有关:1.抗利尿激素活性增加或灭活减少,肾血流量和滤过率减少,结果总液体量增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2.高醛固酮血症、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血管舒缓素水平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等因素可引起钠潴留;3.低蛋白血症时细胞内呈低渗状态,加重水钠潴留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

  • 标签: 电解质紊乱 代谢紊乱 稀释性 血管活性物质 血清钠 交感神经活性
  • 简介: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首次提出概念。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调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调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细胞调亡 细胞凋亡 疾病 发生机制 临床学 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