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尹同川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简介:肿瘤是“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和身体。中国是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发区。由于其初期检出率较高,许多胃肠道肿瘤都是中晚期被发现因此导致了高病死率,令人深感悲痛。就拿胃癌来说,只要及早诊断,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通过胃肠镜检查进行治疗,5年生存时间可以达到90%以上。然而,中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只有10%,90%患者被确诊为、晚期。大多数早期消化系统肿瘤都不会出现明显征兆,所以最好通过胃肠镜来确诊。

  • 标签: 胃肠镜检查;胃肠道肿瘤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及人类健康观念更新,整体护理成为护理服务重要内容。整体化护理主要任务是: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方面来考虑病人身心健康问题。这表明社会向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而整体化护理开展使护理服务工作量自然而然地随之大幅度增加。

  • 标签: 护理医德 整体护理 医学模式 健康观念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 简介:黏着斑是细胞与周围环境接触点,其组装和解聚周转过程通过机械信号传导驱动细胞迁移,这种信号传递分子机制对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生物进程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较大难题是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药物治疗抗性和肿瘤转移,有关研究提示这与黏着斑分子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就黏着斑结构、功能及肿瘤转移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黏着斑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力传导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关键。MiR-20a胃癌患者癌组织、循环血液以及胃癌细胞株表达均明显上调,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MiR-20a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调控胃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诱导化疗耐药产生。血清/血浆miR-20a单独或与其他miRNAs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以及疾病进展、复发和预后预测,有可能成为新非侵入性胃癌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微RNAS MiR-20a 胃肿瘤 诊断
  • 简介:瘦素(Leptin)是人类肥胖基因(obesegene,ob-gene)编码一个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1994年,Zhang等[1]应用定位克隆法(positionalcloning)从肥胖和糖耐量异常小鼠首次成功克隆出ob基因及人类同源序列(位于人类染色体7q32),人和小鼠间ob基因编码序列同源性高达84%,基因高同源性提示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功能高度保守性.

  • 标签: 瘦素 肝病 病理机制 肥胖 基因结构
  • 简介: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人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重要致病菌,但H·pylori诱导疾病发生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针对H·pylori尿素酶、移行能力、粘附因子、应激反应蛋白以及其它早已了解致病因素研究仍在继续深人,空泡毒素(VacA)及其异质性与疾病相关性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对其诱导上皮细胞空泡形成机制了解也有所进展。脂多糖胃炎及H·pylori相关性自身免疫潜在角色也已被认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CAG致病岛 致病机制 诱导 相关性 空泡毒素
  • 简介:本文使用特异兔抗人肝组织蛋白酶B抗体及全长人CBcDNA,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CB人胃癌组织表达,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水平(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胃癌组织CB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生长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B胃癌生长浸润过程起着一定作用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浸润转移 胃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 简介:食管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可能与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由于进展期肿瘤预后较差,早期诊断、监测和干预特殊肠化生上皮、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变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色素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原理及其诊断Barrett食管病变作用

  • 标签: BARRETT食管 色素内镜 窄带成像
  • 简介:胰腺癌起病隐匿,具有高度侵袭性,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因此亟需寻找胰腺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研发能有效治疗胰腺癌靶向药物。微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nt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胰腺癌中高表达,参与胰腺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和转移,并与胰腺癌不良预后和化疗抵抗有关。miRNA-21作为诊断和治疗胰腺癌新靶点,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就miRNA-21胰腺癌发病和诊治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RNAS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起有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对肿瘤发生、发展起有决定性作用。而肿瘤细胞通过自身适应性变化可改变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结直肠癌发生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结直肠肿瘤 免疫疗法
  • 简介:糖尿病(DM)几乎可影响消化道所有部位,约75%DM患者伴有胃肠动力障碍。DM胃肠动力障碍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其发生系由多因素所致,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病变、Cajal间质细胞病变等有关。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体内葡萄糖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经非酶促反应生成化合物。DM时高糖环境可促进AGEs形成,AGEs异常蓄积在DM并发症如DM肾病、DM血管病变发生、发展重要作用,但其与DM胃肠动力障碍相关性少见报道。本文对AGEsDM胃肠动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活动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治疗急诊脑外伤应用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诊脑外伤患者满意率;住院天数、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脑疝、脑水肿等急诊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急诊脑外伤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护理服务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疝、脑水肿等急诊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急诊脑外伤护理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症状,提高功能独立性,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急诊脑外伤 应用作用
  • 简介:人体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存在复杂交互作用,从而维持肠道稳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衡是IBD发生、发展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IBD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衡IBD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治疗
  • 简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或生化异常可查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但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其主要决定患者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研究又集中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常,但其与症状相关性较差。无法解释FGIDs患者多种多样症状。近年研究发现FGIDs患者胃肠道存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对机械或化学刺激敏感性增高。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是FGIDs症状产生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其产生部位、发病机制及其调节已成为FGIDs研究热点。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内脏高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IBS) 消化道症状 胃肠动力异常 患者症状
  • 简介: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过调节NK细胞分泌功能,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Th1细胞FFh2细胞平衡调节、上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达及与IL-18结合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大量研究发现,IL-18与HBV感染后不同疾病转归有着密切联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发病机制
  • 简介:背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是一种新近发现促炎症细胞因子,其血清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及合并胰外脏器损伤方面存在相关性,但有关IL—18重症急性胰腺炎(seuereacutepancreatitis,SAP)合并肺损伤作用却鲜有报道。目的观察IL-18SAP大鼠肺组织表达,探讨IL—18SAP合并肺损伤作用。方法采用4%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SAP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eathcontrol,HC)和SAP6h、12h、18h组。动态监测血清淀粉酶(AMS)、肺湿干重比率,留取标本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8肺脏表达和定位,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肺内IL—18蛋白表达。结果SAP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肺湿干重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P各组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随时间明显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AP组IL-18肺泡巨噬细胞胞浆表达较HC组明显增多。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SAP组各时间点IL-18表达明显升高,与HC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AP时肺组织IL—18主要由肺巨噬细胞生成,IL-18可能在SAP合并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18 肺损伤
  • 简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B-inducedacute013chronicliverfailure,HB—ACLF)主要由免疫介导损伤引起肝功能损伤。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cell17,Thl7)HB—ACLF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和Th17细胞起源于相同初始CD4cr细胞,但在分化及功能上相互制约。研究表明Treg细胞、Thl7细胞及Treg/Thl7比值失衡与HB—ACLF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辅助性T细胞17 调价性T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肠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运动、分泌和血液供应具有独立调节作用,功能性胃肠病(FGIDs)慢性症状如腹泻、便秘和疼痛与肠神经调控胃肠道功能异常有关。某些FGIDs存在肠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甚至神经元退行性改变;肠神经系统与肠道Cajal间质细胞、胶质细胞和免疫细胞连接和功能异常亦可能参与了FGIDs发病;脑-肠轴功能紊乱是应激和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之一。肠神经系统FGIDs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肠神经为靶点为开发治疗FGIDs有效药物开辟了广阔前景。

  • 标签: 肠神经系统 功能性胃肠病 脑-肠轴 发病机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