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各种急、慢性肾衰病人不断增多,血液透析病人也随之增多,而股静脉对于血透病人血管通路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静脉置管术 病人 临床应用价值 血管通路 血透 人血
  • 简介:目的:分析髋膝关置换期患者的抗栓减少肠功能紊乱治疗采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在我院行髋膝关置换的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3例,参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围期给予血栓弹力图检查,对该患者进行合理抗凝减少肠功能紊乱治疗,待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双下肢血管进行检测,检测患者是否出血血栓症状,对比2组患者出血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平均输血量。结果:参照组有20例患者发生出血症状,占总比的37.74%,研究组患者发生出血症状的患者有4例,占总比的7.5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照组患者术后有24例患者因为血红蛋白低而进行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211.15±13.26)ml,研究组患者术后有4例患者因为血红蛋白低而进行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24.45±1.12)ml,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症状。结论:通过血栓弹力图能够证实髋膝关置换患者如果凝血指标没有超过3则不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如果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治疗,会导致患者出血时间发生率逐渐增多,该种检测方式对临床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髋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抗栓治疗
  • 简介: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PICC 穿刺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里的50例远端胃癌患者,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病患。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联合三角吻合技术。比较和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中、术后的情况以及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中出血量明显比较少,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重建消化道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d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几乎为0,,比对照组的26.67%显然要低,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中,安全可靠,效果显著,非常值得在外科临床中普遍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全腹腔镜 胃癌 根治术 三角吻合术
  •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病程早期可发生急性液体积聚,积液可继发感染或形成假性囊肿。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引流(PCD)治疗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9月~2011年3月泰州市人民医院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早期胰腺、胰周急性液体积聚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接受保守治疗,61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48h内接受超声引导PCD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D治疗组体温和血清CRP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假性囊肿发生率以及手术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和引流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内脏损伤,局部皮肤无严重感染,拔后无瘘管形成。结论:超声引导PCD治疗胰腺、胰周积液简单、有效、安全,可作为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 急性胰腺炎 急性液体积聚 治疗结果 安全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9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3天服用瑞素进行营养支持和肠道准备,术前晚及晨给予洗肠。术后扩肛,口服“肠功能恢复汤”,并服用瑞能进行营养支持。恢复期指导恢复控便功能。结果本组术后保肛成功率100%,无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ICC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成立预见小组:首先找出常规组存在的主要并发症即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过敏性皮炎及血栓并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其次针对性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关PICC的系统化培训,理论和操作均合格者方可入选小组成员,干预组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笔者对两组患者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预见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的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PICC置管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外麻醉在子宫中的应用与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麻醉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完善,肌松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阻滞平面 骶神经阻滞 监测
  • 简介:宫颈缝扎常用于妊娠期宫颈内口松弛的矫治。由于较多的习惯性晚期流产是由宫颈内口松弛引起的,住院行宫颈缝扎成为了产科较常见的手术。我院产科病区配合临床上的宫颈缝扎的围期实施了一整套的护理措施,并达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宫颈缝扎术 护理措施 围术期 宫颈内口松弛 产科病区 晚期流产
  • 简介:我院于2002年3月开始对硬膜外一点穿刺双导管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研制成的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是在传统(Tuohy)硬膜外穿刺针基础上研制而成。其结构简单,由针体、针管、针芯组成。经体外模拟试验成功后,并于4月应用于临床,获得了临床麻醉满意效果。操作方法与传统针大致相同,可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的椎体任一间隙双导管(同向、反向),推注药物,实施麻醉。本文介绍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一点穿刺,同向双管用于胸腹手术麻醉的应用体会。

  • 标签: 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 胸腹手术 麻醉效果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硬膜外麻醉
  • 简介:《中华科医学》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152,国内统一刊号CN11—5710/R。期刊为月刊,大16开,120页,每期定价8元,全年96元。主要栏目:专家论坛、科基础研究、科临床研究、科医学探讨、科医学教育、科临床实践、科临床护理、急诊医学、医疗卫生管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技术交流、调查分析、专家讲座、药物与临床、社区卫生与康复、预防与保健、医疗与法律、中医中药、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卫生信息、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科医学教育 征订启事 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医疗卫生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三腔二囊压迫、外科门奇静脉断流及内镜下多环套扎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三腔压迫、外科门奇静脉断流及内镜下多环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共55例,对这3种治疗方法止血成功率、并发症作比较。结果在止血成功率上套扎组、手术组明显优于三腔压迫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并发症及病死率方面套扎组明显少于三腔压迫组、门奇静脉断流组。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优先选择内镜下套扎。

  • 标签: 治疗 三腔管 压迫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 门奇静脉断流术
  • 简介:脑出血的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多见于严重脑外伤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颅内血肿的特点,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现将中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术中护理 病死率 物品准备 药品准备 静脉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异丙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中适应人群、最佳剂量、安全性和顺应性。方法术前了解受检者身体基本状况、双腔鼻导管持续吸氧、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异丙酚,中监护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术后了解病人遗忘度和满意度。结果异丙酚起效时间为15~20s,持续时间为8~10min。用药后,心率下降13.22%,血压下降24.48%,氧饱和度基本不变。术后遗忘度100%,满意度100%。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性结肠镜检查可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和痛苦感,显著改善病人耐受性,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顺应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内镜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异丙酚 结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病人 氧饱和度 顺应性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切除期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以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5月-2017年8月,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肝段切除治疗,实验组则在超声诊断下实施肝段切除治疗,分析2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其手术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12.00%)、疾病复发率(1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2.00%)、疾病复发率(4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切除期接受超声诊断,可取得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老年患者 原发性肝癌 围术期
  • 简介:背景:临床上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治疗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但研究显示药物治疗EVB的疗效不甚理想,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探讨内镜套扎联合硬化治疗EV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2年5月温岭东方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伴EVB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内镜套扎联合硬化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72/76),复发率为3.9%(3/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0/7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7%(59/74),复发率为14.9%(11/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21/74)。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内镜套扎联合硬化治疗EVB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扎术 硬化疗法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