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自从1989年choo等首先建立了血清抗-HCV特异性检测方法以来,仅短短几年,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有了长足的进展。经基因序列分析,根据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区分HCV的不同基因型。为了解哈尔滨地区的HCV基因型,我们对115份HCVRNA阳性血清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兹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哈尔滨地区 RNA基因 抗-HCV阳性 HCV基因型 基因序列分析 丙型肝炎
  • 简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25%并且是各种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CV的组织嗜性仍有争议,进入细胞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最近研究发现,一种膜表面粘附分子CB81能与HCV的包膜蛋白结合,可能与HCV感染靶细胞有关。现将有关CD81结构与功能以及在HCV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CD81分子 B细胞活化 T细胞 HCV感染 发病机制 粘附分子
  • 简介: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下同)以及揭示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有关Hp感染与中医病证的关系,已逐渐引起重视.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对慢性胃病患者206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辨证,结合Hp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胃病 HP感染 中医病证 分型 诊断 HP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里的50例远端胃癌患者,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病患。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实验组采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联合角吻合技术。比较和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术中、术后的情况以及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比较少,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重建消化道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d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几乎为0,,比对照组的26.67%显然要低,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安全可靠,效果显著,非常值得在外科临床中普遍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全腹腔镜 胃癌 根治术 三角吻合术
  • 简介:十二指肠胃返流病如果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损害,称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是胃镜直视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X线对该病报道甚少,现将我们在胃肠透视中发现有价值的X线征象,经与胃镜检查及胆汁酸浓度测定对照分析,制定的十二指肠胃返流病X线诊断与型的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十二指肠胃返流病 X线诊断 分型 胃粘膜充血 水肿 糜烂
  • 简介:目的探讨腔二囊管压迫、外科门奇静脉断流术及内镜多环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腔管压迫、外科门奇静脉断流术及内镜多环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共55例,对这3种治疗方法止血成功率、并发症作比较。结果在止血成功率上套扎组、手术组明显优于腔管压迫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并发症及病死率方面套扎组明显少于腔管压迫组、门奇静脉断流组。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优先选择内镜套扎。

  • 标签: 治疗 三腔管 压迫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 门奇静脉断流术
  • 简介:目前,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夫啶等均未能突破40%~50%的完全应答率。近2年来,我们采用宁波环研究所的免疫辩症联疗法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我们研究肝活检炎症组织学分级在环治疗应答的关系。

  • 标签: 慢性乙肝 组织学分级 完全应答率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
  • 简介:本文简述了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方法和中医药有关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中药联合"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治疗新模式。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三联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结肠水疗加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g,每天3次,治疗组经结肠途径治疗系统清洗肠道加用氧疗法,治疗观察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94.29%(P〈0.05)。结论氧疗法经结肠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途径治疗系统 三氧疗法
  • 简介:背景:在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序中,胃癌分居第二和第位。探索方法简便、敏感性高的非侵入性指标以筛选出胃癌高危人群接受胃镜检查是胃癌普查的有效途径。目的:探讨叶因子3(TFF3)作为胃癌筛查血清生物学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49例胃癌患者和29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FFs浓度,以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TFF1、TFF2、TFF3对胃癌的诊断性能,并进一步分析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TFF3血清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57±19.49)ng/mL对(29.97±14.20)ng/mL,P<0.01],两组间TFF1、TFF2血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FF1、TFF2、TFF3诊断胃癌的AUC分别为0.56、0.56和0.83,TFF3诊断性能最高;以33.0ng/mL为TFF3cutoff值,相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3%和82.8%,预测胃癌风险的OR值为8.27。TFF3血清浓度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TFF3是一个有应用前景的非侵入性胃癌筛查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胃肿瘤 筛查 生物学标记 三叶因子3
  • 简介:目的观察消化道黏膜肿物在超声内镜的表现特征。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114例消化道黏膜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对象均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观察黏膜肿物在超声内镜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检出的黏膜肿物包括平滑肌瘤(35例)、胃肠道间质瘤(29例)、脂肪瘤(20例)、类癌(12例)、异位胰腺(8例)、神经鞘瘤(4例)、错构瘤(4例)、血管球瘤(2例);超声内镜诊断符合例数为97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5.96%。其中对平滑肌瘤(94.29%)、胃肠道间质瘤(93.10%)、脂肪瘤(100.00%)、类癌(75.00%)、异位胰腺(75.00%)、血管球瘤(100.00%)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而对神经鞘瘤(25.00%)和错构瘤(0.00%)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结论各种消化道黏膜肿物在超声内镜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消化道黏膜肿物的鉴别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消化道 黏膜下肿物 超声内镜
  • 简介:内脏高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电针刺激足里治疗IBS正逐渐应用于临床,然而其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清楚。目的:研究电针刺激足里对大鼠内脏感觉的影响以及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阿片受体在电针治疗IBS中的作用。方法:32只Sprague-Dawlev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模型组(M组)、模型+电针组(MEA组)和模型+假电针组(MSE组)。采用直肠灌注乙酸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电针(假电针)治疗前后,大鼠行结直肠扩张后记录腹壁肌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斗阿片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电针刺激前相比,电针刺激后MEA组大鼠在相同结直肠扩张压力(20、40、60、80mmHg)下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均明显减少(P〈0.001);而MSE组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相比,MEA组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MSE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里可降低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中枢和外周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 标签: 受体 阿片样 μ 电针 足三里 内脏高敏感性
  • 简介:显微镜结肠炎(microscopiccolitis,MC)是一组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而肠镜及钡剂灌肠检查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只有结肠组织活检在显微镜才能诊断的疾病。一般包括2个疾病: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colitis,以下简称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1ymphocyticcolitis,LC),分别于1976年及1989年被描述为独立的疾病。因为二者有共同的临床表现、相似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药物疗效.在近年被认为是同一疾病,称为显微镜结肠炎。近年国外对M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由于该病较少见,加之人们认识不足,常常难以正确诊断。本文结合有关的资料,对MC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做一综述,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 标签: 镜下结肠炎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实验室检查结果 钡剂灌肠检查 胶原性结肠炎 特异性改变
  • 简介:目的通过内镜超声检查(EUS)结合细针穿刺活检来确定粘膜病变的起源和性质,并评价这种方法对粘膜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经胃镜发现28例食管胃实质性粘膜病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明确其来源的层次、病变的位置,观察有无淋巴结转移.排除腔外正常组织压迫,在超声内镜导引下对病变行细胞针穿刺活检.结果28例患者中,2例经EUS证实为腔外正常组织压迫,余26例患者均行EUS导此的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3例患者穿刺取材失败.23例患者经细胞学分析显示4例恶性肿瘤(淋巴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及19例良性病变(平滑肌瘤18例,脂肪瘤1例).全部病例20例经手术、1例经内镜电切及7例经临床随访验证.结论EUS结合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粘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粘膜 患者 细针穿刺活检 EUS 诊断价值 病变
  • 简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腔道泌尿外科学中最常用的技术,尽管有一定的手术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但仍是一种符合安全、有效、对病人打击小、痛苦少的治疗前列腺增生“金标准”的较好方法。我们白开展此项手术以来,通过5年多的临床实践,应用生理盐水步冲洗法冲洗防止膀胱内血块形成及清除组织碎片,作为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护理常规,既能达到冲洗渗血避免血块形成的目的,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408例采用步冲洗法冲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护理常规 冲洗法 术后 病人 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