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由于克罗病(C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及人口老龄化出现,将可能有更多老年CD患者。目前对老年CD临床特点缺乏足够了解和认识。目的:通过分析老年CD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探讨老年CD与中青年CD异同,减少误诊率。方法:采用χ^2检验分别对15例老年CD和118例中青年C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CD占所有CD患者11.3%,男女比例为2.0:1;临床表现以腹痛、消瘦、发热、腹泻和乏力较为多见,除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外(33.3%对54.2%,P〈0.05),其他临床表现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大、小肠同时受累者最为多见,实验室指标中白蛋白下降和血沉增快最为多见,但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并发症发生率为53.3%,以肠梗阻最为多见,未见肛周疾病;肠外表现发生率为26.7%;老年组CD误诊为结肠癌、缺血性肠病较多。老年CD中33.3%患者因并发症行手术治疗,26.7%患者为明确诊断而手术。内科治疗包括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和激素。结论:老年组CD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受累部位和并发症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误诊为结肠癌、缺血性肠病居多,治疗中应用激素相对较少,且国人老年CD临床特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 标签: 老年人 CROHN病 回顾性研究 肠外表现 并发症
  • 简介:复新属于新型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在体外实验证实。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作用相当于第3代头孢菌素。而复新对不动杆菌作用比其它抗生素药效更强。我院从1997—07月开始应用复新治疗31例各种外科感染,尤以在其它抗生素应用效果欠佳基础上应用。其疗效好、副作用小。

  • 标签: 治疗 外科感染 临床观察 体外实验 抗生素应用 不动杆菌
  • 简介: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生物抗体制剂在克罗病(CD)治疗中取得较大成功,随之提出疾病早期即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抗体制剂top-down治疗方案,但该方案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淋巴瘤或结核.目前如何选择合适CD患者行top-down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中国致残性CD患者危险因素,以期指导top-down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9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诊断满5年或未满5年但至少符合项致残标准CD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危险因素.结果:共216例CD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分别为156例(72.2%)和177例(81.9%).Logistic回归分析示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危险因素均为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2年:OR=8.175,95%CI:4.102-16.294,P=0.000;5年:OR=9.703,95%CI:4.297-21.910,P=0.000)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2年:OR=7.056,95%CI:1.959-25.423,P=0.003;5年:OR=6.734,95%CI:1.466-30.922,P=0.014),联合这两个因素预测2年和5年致残性CD准确率分别为79.2%和81.9%.结论:中国CD患者伴有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等致残性危险因素时,说明其适用top-down治疗.

  • 标签: CROHN病 致残性疾病 危险因素 糖皮质激素类 肛周疾病 top-down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方法43例HBeAg阳性和18例HBeAg阴性患者接受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时疗效。结果在治疗24周时,HBeAg阳性组HBVDNA转阴15例(34.9%)4,8周时转阴28例(65.1%),而HBeAg阴性组分别转阴15例(83.3%)和17例(94.4%,P=0.001和0.018);两组在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713和0.138);在34例HBVDNA定量〉10^7copies/ml与27例HBVDNA定量〈107copies/ml两组中,治疗24周时,HBVDNA转阴例数分别为11例(32%)和19例(70%,P=0.03),治疗48周时,则分别为23例(68%)和22例(81%,P=0.22)。结论本研究提示替卡韦治疗CHB有很好抗病毒活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置管引流术应用格菲、卡铂和顺铂治疗恶性腹水。方法应用微创置管技术引流恶性胸腹水,从导管内灌注格菲2400IU+DDP40mg+CBP200mg以治疗恶性胸腹水病人.结果治疗28例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总有效率(CR+PR)82%(23/28),其中:CR18例,PR5例,S3例,PD2例。表明该生物制剂可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和顺铂等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更能促进对肿瘤细胞杀伤力。结论本组采用导管留置术为微创手术,组织损伤小。病人活动不受限制。提高了生存质量,且持续引流能迅速缓解胸腹水对组织器官压迫,避免反复穿刺引发感染。

  • 标签: 恩格菲 卡铂 顺铂 恶性积液 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本文对克罗病长期中西医药维持治疗,综述了循证医学分级标准,西药诱导缓解后、手术诱导缓解后和中医中药维持治疗,对临床工作很有帮助。

  • 标签: 克罗恩病 诱导缓解 维持治疗
  • 简介:背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物不耐受在IBD中发生情况及其与IBD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活动期克罗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食物不耐受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活动期134例CD、67例UC患者和42名正常对照者。以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据此评价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差异。结果: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D患者又明显高于UC患者(P<0.001)。三组间食物不耐受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07,P<0.001)。CD患者4种和6种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UC患者(P<0.001)。与UC患者相比,病变累及结肠CD患者食物不耐受率无明显差异(P=0.100),而累及小肠CD患者明显升高(P=0.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物不耐受≥4种为病变累及小肠CD危险因素(P=0.040)。结论: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高、程度重、种类多,病变累及小肠CD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肠型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4种可能为小肠型CD预测因素。

  • 标签: 食物不耐受 食物特异性IGG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学优化指标PLT/ALB、CRP/ALB在判断经治疗已达到临床缓解期克罗病患者是否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诊断效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确诊克罗病且经治疗已达到临床愈合(CDAI〈150分)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镜SES-CD评分是否小于2分,分为黏膜愈合组与非黏膜愈合组。对比患者般资料、血清学资料及SES-CD评分,通过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黏膜愈合判断诊断效能。结果与非黏膜愈合组患者相比,黏膜愈合组ALB较高,PLT、PLT/ALB、CRP和CRP/ALB较低。其中ALB、CRP、CRP/ALB和PLT/ALB在治疗前后均与SES-CD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在诊断黏膜愈合效能方面,各指标诊断黏膜愈合敏感度、特异度如下:ALB(敏感度84.4%,特异度55.8%)、CRP(敏感度81.4%,特异度68.7%)、PLT(敏感度76.7%,特异度56.2%)。当血清学指标优化后使用时,正确指数高于相应单个血清学指标,其中CRP/ALB诊断正确指数最高,当CRP/ALB〈0.147时诊断黏膜愈合敏感度79.1%,特异度71.9%。结论血清学指标ALB、CRP、PLT均能在定程度上判断克罗病患者是否处于黏膜愈合状态,但血清学优化指标CRP/ALB诊断效果最佳,优于单用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克罗恩病 黏膜愈合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 简介:目的了解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补体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采用Beckman-CoulterImmage800免疫化学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补体C3和C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HBVDNA水平。结果在治疗6月结束时,63例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转阴,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25.4%)HBeAg阴转;替卡韦治疗前后CD3、CD4和CD8比率分别为1002.3±356.5、563.2±185.6和435.6±156.8,及1350.5±258.3、745.0±223.4和601.5±336.5(P〈0.05);C3和C4水平分别为0.705±0.102g/L和0.135±0.082g/L,及1.185±0.189g/L和0.216±0.046g/L(P〈0.05)。结论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替卡韦治疗后能得到定程度纠正。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T细胞亚群 补体
  • 简介:目的观察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接受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生化、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ALT25.60±35.82U/L,TBIL18.82±9.76μmol/L;对照组ALT45.57±44.42U/L,TBIL24.33±12.14μmol/L,两组相比,P〈0.05。结论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替卡韦单用药。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复方甘草甜素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方法9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病毒学、生化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替卡韦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血清HBVDNA水平小于1000copies/ml比率分别为73.9%(34/46)和85.7%(36/42),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等于0.009和0.00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4.8%(39146)和88.0%(37/42),高于对照组52.5%(21140)和44.1%(15/3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为0.000);Child-Pugh计分分别为8.42±2.78和8.92±2.7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也比对照组10.75±3.14和11.41±2.69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18和0.044)。结论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降低HBVDNA水平,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计分等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恩替卡韦
  • 简介:目的探讨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96周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替卡韦治疗HBVDNA阳性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96周。结果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和96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分别为61.76%(21/34),82.35%(28/34),94.12%(32/34)和94.12%(32/34,P〈0.05);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也分别为72.73%(16/22),81.82%(18/22),81.82%(18/22)和90.91%(20/22,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与应用替卡韦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疗效,安全性较好。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肝硬化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护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替卡韦0.5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和络舒肝胶囊5粒口服,3次/d,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HBV-DNA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分别由治疗前10.6±1.7和9.8±1.2降至治疗后6.5±1.4和7.4±1.6(P〉0.05);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44.7%,显著高于对照组27.3%;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持续抑制病毒复制,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治疗效果,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恩替卡韦 和络舒肝胶囊 活动性肝硬化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卡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他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1.90%和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肯定,可保护患者T细胞亚群,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仍属安全,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卡培他滨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补气健脾祛湿方联合艾迪沙、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消化内科收治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艾迪沙、菲康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气健脾祛湿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NF-α、CRP和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活力显著升高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气健脾祛湿方联合艾迪沙、菲康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补气健脾祛湿 培菲康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2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胺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4.78%,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小板计数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3.04%)、对照组(10.87%)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好控制患者腹腔感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谷氨酰胺 亚胺培南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
  • 简介:随着英夫利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病(CD)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ATI)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率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为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而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性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性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 标签: CROHN病 英夫利西单抗 谷浓度 抗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患者男,72岁.干部,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6天来我院诊治.病史中无呕吐、反酸,无腹痛、腹泻。近期无服药史。既往史:健康。体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肋下未及。左手掌面弥漫性增厚,皮肤粗糙、无名指与小指间皱褶糜烂,脱屑。实验检查:血常规、肝功正常,血糖3.9mmol/l。电子胃镜检查:(见图)食管上20cm至贲门口以上2cm处,食管近圆形,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不易脱落,食管蠕动

  • 标签: 食管霉菌感染 胃镜检查 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菌种鉴定 抗菌治疗
  • 简介:为维护《胃肠病学》声誉和广大读者利益,维护学术研究公平、公正和严肃性以及起码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本刊就稿两投和稿两用问题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