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统计学方法对试剂评价的差异,为选择试剂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2416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双试剂初复检,并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差异对HBsAg2种试剂性能做进一步评价。结果:4项检测双试剂符合率均大于99.8%;χ2检验分析显示,HBsAg2种试剂χ2=29.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3项2种试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一致性检验表明,4项检测均具有双试剂一致性,一致性程度均较高。为了排除样本阴性、阳性率分布差异,本文对Kappa检验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结果显示4项双试剂一致性均为极强。试剂性能试验显示,χ2检验唯一具有统计学差异的HBsAg2种试剂在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方面均相差不大。结论:χ2检验与Kappa检验结论矛盾,但反映了试剂性能的不同方面;Kappa检验对于试剂性能一致性的评价更加客观;对于不同试剂的评价应当结合性能试验和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
简介:目的:在血液中心现行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70231份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单人份检测(包括联合检测和鉴别检测)。结果:总测试数为78866,无效测试率为0.09%。2台仪器的无效测试率相近,但不同项目的无效测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检测的无效测试率显著高于联合检测(P〈0.01)。在无效结果的原因分布中,联合检测较平均,而鉴别检测分布不均,其中样品原因和其他硬件原因的出现频率,鉴别检测均高于联合检测。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样品的检测前质量控制和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避免浪费。
简介:目的:用日本Sysmex公司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临床标本,探讨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影响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计数血小板分别为PLT-I,PLT-O,PLT-F和PLT-M,分别用PLT-I,PLT-O,PLT-F对PLT-M作Bland-Altman图。结合CLIA188室间评估指标(血小板的允许误差限值为T±25%),分析2种方法的一致性;并统计分析对照组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标本的红细胞碎片计数(FRC%)、小红细胞百分率(MicroR%)、网织血小板比率(IPF%)的95%可信区间,观察其对仪器法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比较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小红细胞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最高,偏差随着FRC%和或MicroR%的增多而变大,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越明显,而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时FRC%和Micro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PF%无明显差别。幼稚(大)血小板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和光学法结果可信度低,且光学法最低,而荧光法与手工法一致性较好,此时IPF%明显升高。结论:XN-9000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在正常血液标本中,3种方法与手工法一致性好,结果均可靠。在小红细胞和或红细胞碎片干扰标本及血小板形态异常标本中,电阻抗法结果不可靠,可用荧光法或手工法进行复查。而光学法抗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能力较强,对幼稚血小板会漏检。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细菌种类、致病菌科室分布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中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严格符合设计条件的200株细菌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对患者的基础病史、感染细菌种类、感染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等进行分析。结果:①200株病原菌分离株中普外科27%、ICU15%,比例最高;②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6.5%,其中大肠埃希菌29.5%、铜绿假单胞菌10.5%、肺炎克雷伯菌10.0%和鲍曼不动杆菌9.5%最为常见,而在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12.O%;③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短、年龄因素等都对医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④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较敏感,而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和唑烷酮类抗生素较敏感;⑤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对临床使用抗生素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论: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感染细菌的监测,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和培训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同时,临床需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延缓菌株的变异以及耐药菌株的增加。
简介:目的:研究孕产妇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的几率,探讨孕产妇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的影响以及对孕产妇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本地区17家医疗机构自2009—2012年3年的孕产妇3654人次,用试管法、做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和确认,并与3783人次随机无偿献血者的血样进行对比。结果:孕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18%,明显高于普通献血者的0.33%(P〈0.05)。其中E抗体的阳性率为0.65%(24人次),C抗体的阳性率为0.33%(12人次),其他抗体的阳性率为0.18%(7人次),而普通献血者的相应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19%(7人次)、0.11%(4人次)、0.03%(3人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产妇作为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几率比较高,输血时必须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必要时做RhE、RhC同型输注。
简介: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并制定合理的复查策略。方法:对2010-05-2011-11送检标本中低浓度HBsAg或属于乙肝少见指标组合模式的HBsAg436例、HBsAb194例、HBeAg147例、HBeAb161例、HBcAb85例,以及756例HCV阳性、707例Syphilis阳性和94例HIV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复查,评估两者之间的重复性。结果:HBsAg复查前后符合率为63.07%,HBsAg在浓度≤0.1U/mL、0.1~1.0U/mL、1~10U/mL和〉10U/mL的符合率分别为38.25%、66.07%、84.21%、96.11%,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组后在0.05~0.15U/mL与0.15~1.00U/mL两组中复查前后符合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均P〈0.05);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复查前后符合率分别为96.39%、91.16%、96.27%、96.47%、97.35%、98.73%、91.49%。HCV在S/CO值为0.90~1.09与1.10~1.59,两组复查前后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MIA检测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重复性好,但HBsAg重复性较差。当HCVS/CO值在0.90~1.09以及HBsAg浓度≤0.15U/mL时,必须通过高速离心复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简介:目的:通过对十堰地区加德纳氏菌(GV)感染途径的调查分析,以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578例女性,按其居住地分为2组:A组(城区)345例;B(乡镇)233例。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再从商品清洗液的使用、豢养宠物和性伴多少3个方面随机询问调查55例。结果:细胞学:A组:CⅡ344例,99.7%,CⅢ1例0.3%;B组CII231例,99.1%,CIII1例,0.9%,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V阳性率:A组:86例(86/345)24.9%,B组,35例(35/233)15.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①清洁液使用:A组(27/30)90.0%,B组(6/25)24.0%,P〈0.0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豢养宠物:A组(7/30)23.3%,B组(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多性伴调查:A组8例(8/30)26.7%,B组,1例(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妇女GV感染与商品清洗液的使用、豢养宠物和性伴多少有一定关系。
简介:目的:对台州地区机采血小板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献血宣传方式,有效保留和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确保本地区机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对台州地区2009-2013年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情况(包括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血型,淘汰原因等)通过officeexcel、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台州无偿成分献血人口比例高于2011年全国水平,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多分布于26~45岁,血型分布与台州地区人口血型分布基本一致,在各个淘汰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全血白细胞计数的淘汰率较高。结论:台州地区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工作中,可加强对年轻人群及女性的宣传号召力度,继续提高献血者的主动屏蔽意识,以减少成分献血的淘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