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十堰地区加德纳氏菌(GV)感染途径调查分析,以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578例女性,按其居住地分为2组:A组(城区)345例;B(乡镇)233例。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再从商品清洗液使用、豢养宠物和性伴多少3个方面随机询问调查55例。结果:细胞学:A组:CⅡ344例,99.7%,CⅢ1例0.3%;B组CII231例,99.1%,CIII1例,0.9%,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V阳性率:A组:86例(86/345)24.9%,B组,35例(35/233)15.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①清洁液使用:A组(27/30)90.0%,B组(6/25)24.0%,P〈0.0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豢养宠物:A组(7/30)23.3%,B组(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多性伴调查:A组8例(8/30)26.7%,B组,1例(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妇女GV感染与商品清洗液使用、豢养宠物和性伴多少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加德纳氏菌 线索细胞 细胞学检查 生活习性
  • 简介:2012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新版《规程》在可经输血传播感染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中规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除现行2种ELISA试剂检测外,还可选择1种ELISA试剂检测与1种试剂检测核酸方法。

  • 标签: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实验室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说起血液安全、血液质量来,似乎觉得只要不输上什么传染病血液就是安全、高质量。不可否认输血检验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输血核心,而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物料也是输血安全最基本保证,大家在献血时一句“所用材料是一次性吗?”表达了献血者对物料安全关心。

  • 标签: 关键物料 安全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提高l临床输血病历书写质量,不断完善和细化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节约临床用血目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对临床输血病历标准对本院近一年内输血病历中书写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病历进行评估后,其存在显著性差异病历质量问题有五点:“申请单项目缺项”占总输血病历数15.6%;“申请血液种类或数量不规范”占21.3%;“大量输血审批单欠缺或缺项”占24.1%;“输血前未对相应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占27.1%;“输血后效果无评估”占29.4%。结论:有效提高输血病历书写质量,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临床病历评估体系及管理模式,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真正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

  • 标签: 输血病历 书写质量 输血安全 评估
  • 简介: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卫生部对全国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2003年卫生部开始了对全国血站系统行政及质量管理人员大规模培训,如QMP、AQMP、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培训。本中心同全国各采供血机构一样,也非常重视采供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继2005年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坚持科学管理,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全过程管理方法,较好地保持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质量管理
  • 简介:全面质量控制宗旨是对所采集血液从成分制备到血液检测以及血液成分储存全过程,从原辅材料、试剂、仪器设备到产品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检查一项常规性工作。质量控制结果不仅反应了各项操作规程是否得到遵守以及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标准,

  • 标签: 血液质量 统计 分析 质量 改进
  • 简介:目的:检测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与滤白后质量指标,比较评价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后质量。方法:对119份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与滤白后进行血小板、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含量检测,观察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后血小板、WBC及RBC含量变化。结果:滤白前血小板含量为(3.74±0.57)×1011/袋,合格率为99.3%,滤白后血小板含量为(2.86±0.52)×1011/袋,合格率为75.6%,血小板回收率为76.4%,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白前WBC含量为(1.37±0.45)×108/袋,滤白后WBC含量为(0.41±0.20)×108/袋,白细胞去除率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含量在两个制备阶段均超过标准(均参考单采血小板质量要求)。结论:混合血小板血小板含量及WBC含量在滤白前已达到质量要求,可以直接使用于临床;滤白后WBC含量有明显减少,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过滤去除白细胞可能会更安全。

  • 标签: 滤白 浓缩血小板 混合血小板 质量要求
  • 简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主要含有F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临床适应证为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以及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导致出血、外科大手术及大出血,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差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FⅧ:C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对抗-HIVELISA试剂进行动态质量评价,确保使用试剂符合质量要求。方法:用国家参考品及临界值质控血清对抗-HIVELISA试剂进行考核。结果:抗-HIVELISA试剂有不合格现象存在,国产试剂符合率优于进口试剂,不同厂家试剂假阳性率及对弱阳性标本检出能力存在差别、同一厂家不同批号试剂盒质量也存在差异。结论:血站定期对抗-HIVELISA试剂盒监测并进行质量评价很有必要

  • 标签: 抗-HIV ELISA试剂盒 国家参考品 质量评价
  • 简介:输血前对全血或血液成分进行辐照是目前唯一用于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发生方法。血液辐照是指对全血(或)成分血进行一定剂量放射线照射处理,放射线主要指γ射线(或)x射线。目前常用为γ射线,放射源主要为^137Cs(或)^60Co。

  • 标签: 血液辐照 血液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经血小板滤器去除手工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后对血小板质量及体外功能影响。方法:从新鲜全血中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用床边型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滤除白细胞,分别用细胞计数、离心、血小板质量检测技术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过滤前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CD62p表达率、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等指标,并观察临床输注反应。结果:经床边型血小板滤器除去白细胞后,浓缩血小板回收率为90.32%,白细胞去除率为98.21%。除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有明显下降外,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低渗休克反应和CD62p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浓缩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过滤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相关要求,可以明显降低临床输注反应发生。

  • 标签: 浓缩血小板 白细胞滤除 血小板质量 血小板功能 体外
  • 简介:目的:确保血液检测试剂盒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质量,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方法:2011年所购进部分试剂批号变更时对外观、精密性、板底模式等项目进行质量抽检。结果:夏季室外温度较高,经物流运输时间过长,包装箱内冰块融化冷链失控导致2011年6月16日所购进A厂抗-HCV试剂盒(批号2)和2011年6月7日所购进B厂抗-TP试剂盒(批号3)精密性CV值均超出国家规定(CV≤15%)。同时抗~HCV试剂盒(批号2)板底不均一。均作退货处理。结论:我们在选择ELISA检验试剂时,不可以忽视使用前质量抽检,要对每一批购进试剂进行抽样检查,建立科学接收标准,并及时和厂家进行沟通,以促进试剂质量改进和提高。

  • 标签: 检验试剂 质量抽检 冷链 精密度
  • 简介:2006年随着新《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及实施,我站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框架,将两个规范要素和条款整合融汇到体系内,完善血站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并建立以常态核查、内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体系 常态核查
  • 简介:医院评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重要措施。输血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重要前提。输血安全除了考虑血液安全外,还要严密监管实施输血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制度建立、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妒夺与发放、输注过程监护及输血后疗效评估等,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就医院评审中输血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 标签: 医院评审 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改良质量调整生命年来评估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实施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临床疗效和实用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PABD实施方案,有效节约血液资源,为临床贮存式自身输血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自愿进行PABD外科择期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经过PABD适合度评估,以评估级别,采用随机法,随机分配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为PABD组,对照组为异体输血组。用改良质量调整生命年(IQALY)来分析2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预后情况。评估PABD临床疗效和实用性,为临床开展贮存式自身输血治疗提供科学可靠有效依据。结果:在IQALY分析应用中,我们将较小值定义为较为优良生活质量;用IQALY计算得出值:IQALY试验组=16.67;IQALY对照组=34.00。结论:进行PABD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平均住院天数更少,在手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和感染少,临床医生在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建议考虑这些后续效应和作用。

  • 标签: 改良的质量调整生命年 贮存式自身输血 择期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献血者外周血小板体积指标对机采血小板质量影响,并探讨适宜标准筛选献血者。方法:收集194名献血者献血前外周血小板体积指标(包括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与机采血小板收集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并对献血者采集前后相应指标作配对比较。结果:献血者采前外周血小板平均体积、体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均与血小板收集量呈负相关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是筛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重要指标。

  • 标签: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大血小板比率 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在输血机构质量管理项目中提出输血机构应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血管到血管整个输血链条过程控制,即建立在过程方法模式上。

  • 标签: 新法规 采供血 关键质量控制点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以及溶血率检测,了解去白悬红储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影响。方法:收集储存期1周(1w组)、2周(2w组)、3周(3w组)、4-5周(4-5w组)去白悬红各10袋,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后立即(0h)和(4±2)℃保存24h取样测定其K+、FHb,并计算溶血率。结果:洗涤后0h,4组K+含量分别为(0.38±0.04)、(0.44±0.08)、(0.53±0.23)、(0.65±0.20)mmol/L,3w组和4-5w组明显高于1w组、2w组(P〈0.05);洗涤后保存24h,各组K+分别为(1.89±0.32)、(1.89±0.60)、(2.02±0.45)、(2.62±0.31)mmol/L,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但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无论是洗涤后0h,还是保存24h,FHb、溶血率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而且4-5w组洗涤红细胞保存24h,FHb为(0.90±0.32)g/L,明显高于国标水平。结论: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保存期4-5w去白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而且制备好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减少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悬浮时间。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钾离子浓度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 简介:检验技术不断进步,检验设备全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使得检验医学成为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不可缺少辅助手段,对提高临床诊疗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循证检验医学兴起和发展,使检验医学成为向临床提供有效检验证据,并成为影响患者最终临床结局

  • 标签: 检验医学 临床 沟通 质量管理
  • 简介:室间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可以帮助实验室提高检验技术,通过分析检测中存在问题并加以克服,从而保证检验质量。全国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EQAS)项目由上海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承担,已连续多年举办,该项目每年上下半年各1次(以下分别称为第1次、第2次),

  • 标签: 室间质量 实验室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