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二氯乙酸盐(DCA)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高压大鼠肺小动脉重构的作用,以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皮下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溶剂.7d后治疗组以80mg·kg-1·d-1DCA溶液喂养,对照组和模型组饮用水喂养.各组于第7、14、21、28天随机选3只大鼠行平均肺动脉压力测量.28d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心脏及肺进行检测.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力测量:建模第14天始,治疗组低于模型组;中膜厚度百分比:模型组大于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右心室肥厚指数:模型组大于治疗组大于对照组;bcl-2染色阳性率:模型组高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bax染色阳性率:治疗组高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TUNEL染色阳性率: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大于模型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A在抑制bcl-2表达的同时使bax的表达增强,从而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逆转肺血管重构.
简介:目的探讨经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均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住院时间、脱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经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后,其脱机时间、出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经本次相应治疗及护理后发生不良反应几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数据对比P〈0.05。结论经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基础上,对患儿提供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后,有利于提高其病情康复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177例,根据年龄分中年组(124例)和老年组(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无症状(16.9%vs5.7%)、无体征(39.5%vs17.0%)、气急(41.9%vs66.0%)、颈静脉显露(6.5%vs18.9%)、下肢水肿(25.8%vs64.2%),差异显著(P〈0.01),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44.4%vs64.2%)、心房颤动(12.1%vs35.8%)、超声心动图测左右心房最大容积、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肺主动脉内径及双向分流(11.3%vs30.2%)、二尖瓣反流(19.4%vs49.1%)、心包积液发生率(5.6%vs22.6%)均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较中年组患者突出。介入治疗是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成功率高。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老年干部呼吸病房的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资料,比较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氧情况,并对其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急性加重发生、进行夜间吸氧护理。结果急性加重期氧气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昼夜动脉血氧分压在2:00、8:00、14:00、20:00均明显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症状多在7~12d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合理吸氧,对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是有益的。
简介:目的:研究在肺静脉高压患者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右心功能的价值与效果。方法:在2021年04月-2022年04月期间,从我院随机选择100例于我院进行肺动脉高压检查的患者(实验组),选择同期的100例健康受检者(参照组),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右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右心功能相关指标(RVEDA、RVESA、RVFCA以及Tei)同参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相关指标(LVESV、LVEDV、LVEF、Am、Sm、Em以及CO)中,两组仅有LVEF和CO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静脉高压患者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右心功能,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的显示心肌功能受损情况,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50例先心病患儿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浆ADM浓度。50例先心病患儿经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力,分为4组:无肺高压组16例、轻度肺高压组14例、中度肺高压组12、重度肺高压组8例。结果先心病无肺高压组ADM浓度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患儿血浆ADM浓度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ADM浓度升高,检测ADM对先心病并发肺高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magneticresonance,CMR)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CMR检查,分别测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及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同时评价室间隔运动、心肌延时强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左、右心室功能参数,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右心功能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异常与心肌延时强化的关联.结果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14例室间隔运动异常,14例出现心肌延时强化.室间隔运动异常组心肌延时强化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室间隔运动异常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较左心功能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的右心功能更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出现心肌延时强化比例高.CMR能够提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及相关结构信息,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简介: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经过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确诊为OSAHS,并经心脏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1例,随机分为两组,即nCPAP治疗组(共11例)和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缓释片0.2,每晚一次,共10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PSG及肺动脉压力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经过3个月的正规治疗后nCPAP治疗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缺氧时间、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24.8±6.6)mmHg∶(35.1±4.5)mmHg)],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nCPAP治疗能显著减少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显著改善睡眠时的低氧状态,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
简介: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术联合药物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脑钠肽(BNP)及血管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予介入封堵术联合药物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和仅给予介入封堵治疗的对照组(介入封堵对照组),各35例。观察各组细胞因子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与介入封堵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BNP[(352.7±56.2)ng/L比(194.5±25.2)ng/L]、血管ET[(68.4±8.4)ng/L比(37.5±5.2)ng/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值,(63.7±6.9)cm/s比(71.7±7.4)cm/s]、左室舒张早期/晚期充盈峰速度比值[E/A比值,(1.10±0.13)比(1.34±0.16)]、左室射血分数[LVEF,(62.3±7.6)%比(66.4±7.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8.9±5.7)mm比(54.1±5.8)mm]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介入封堵术联合药物干预有助于降低脑钠肽及血管内皮素的含量、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s,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yhypertension,PAH)患者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VSD患者,按PAH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每组患者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BNP和CysC水平并分析血清BNP和CysC和肺平均动脉压(Pulmonaryarterialpressure,PAP)的关系及VSD合并PAH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血清BNP和Cys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异常组和正常组患者血清BNP和Cys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异常组患者血清BNP和CysC水平亦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和CysC与VSD患者PAP呈正相关(rBNP=0.69,rCysC=0.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年龄、血清BNP和CysC等。结论VSD患者和VSD合并PAH患者血清BNP和CysC水平均升高,BNP和CysC与PAP均呈正相关,高血压病史、BMI、年龄、血清BNP和CysC均是VSD合并PAH的危险因素,血清BNP和CysC可用于VSD合并PAH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