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既往确诊为冠心病或经心电图负荷试验和/或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受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钙化率逐渐增高,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随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组钙化的特异性降低(降至11.12%).钙化血管以累及一支血管最常见,多为左前降支(LAD),三支血管钙化者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者.结论: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事件有与病理相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诊断 钙化率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16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血管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对于慢性闭塞(CTO)病变PCI结果有无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冠状动脉MDCT证实为冠状动脉CTO,并在我院心内科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35例。根据CT图像判断CTO病变的位置、性质及钙化程度,闭塞血管远段血流分级以及闭塞近段管腔直径等指标是否对PCI结果及操作时间有预测及指导意义。结果35例患者中有37支闭塞血管,其中21支(56.8%)获得再通,未再通血管中43.8%位于右冠状动脉,56.2%位于血管近段,钙化斑块占56.2%,80.0%的血管在CT图像上无法看到闭塞远段造影剂渗漏。TIMI血流(P=0.0128)及闭塞部位血管病变的性质(P=0.0703)是CTO病变再通的影响因素。闭塞血管所处节段(P=0.0157)以及闭塞血管所处位置(P=0.0704)是开通CT0病变操作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MDCT可以准确判断CTO病变的走行,评价其斑块的性质及分布。闭塞病变远段有无血流及斑块的性质是PCI是否成功的预测因素。闭塞血管的不同以及所处节段的不同是PCI操作时间长短的预测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应用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6月~8月间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8~87(58.7±6.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7ml/kg)、B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6ml/kg)和C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5ml/kg),推注浓度为350mgI/ml,注射速率均为5.0ml/s,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评价CT图像质量。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C组右冠状动脉远段和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均比A组和B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级图像957个(92.7%)、Ⅲ级图像54个(5.2%)、Ⅱ级图像21个(2.1%),图像质量较高。B组中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50%狭窄共219段,左冠状动脉主干2段,右冠状动脉71段,左回旋支57段,左前降支89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6.1%、98.0%、86.3%。结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为0.6mg/kg,推注浓度为350mgI/ml,此剂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较高。

  • 标签: 对比剂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APE)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选取86例APE患者,其中严重APE有35例,记为A组,非严重APE有51例,记为B组,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肺动脉造影的心血管参数。结果A组CT阻塞指数、右室短轴最大径、右室壁厚、肺动脉直径、右心室/左心室(RV/LV)短轴最大径比、上腔静脉直径、室间隔左突占比显著大于B组(P<0.05),左室短轴最大径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对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判断APE病情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急性肺栓塞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冠脉CTA患者56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对比剂速率3.0ml/s和4.0ml/s进行16层MSCT冠状静脉CTA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显示评分及CT值。结果4.0ml/s组CT值优于3.0ml/s,两组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但显示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流速4.0ml/s显示冠状静脉总体优于3.0ml/s,但两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对比剂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冠状静脉 注射速率
  • 简介: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选取图像质量较佳的22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8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0%,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0%,假阴性率13.30%。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率为60.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0%,假阴性率10.0%。两者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根据APE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76例APE患者被分为高危APE组(41例)和非高危APE组(35例)。在CTPA图像上,分析两组患者CT阻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分析CT阻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高危APE组比较,高危APE组CT阻塞指数[8.58%比24.69%]、室间隔平直或左突(31.43%比73.17%)、支气管动脉扩张比例(5.71%比24.39%)显著升高,除上腔静脉直径外,两组其余右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阻塞指数与右室短轴最大径(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呈显著正相关(r=0.684-0.954),与LVMSA呈显著负相关(r=-0.786),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V∶LV诊断APE严重程度的AUC最大(0.949)。结论:多层螺旋CT右心功能参数是评价APE严重程度的准确而实用的参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60名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一天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CT在检测狭窄程度方面,测定狭窄程度分别〈50%、〉50%、〉75%的病变的敏感性分别是75%、81%、88%,特异性达97%。冠状动脉管壁钙化程度分析显示,同一年龄段人群,冠心病高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低危组,低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钙化积分结合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元创检查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通过与同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作对照,评价定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QCT)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利用QCA和QCT测量同一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等指标,比较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78例患者中,存在明显冠状动脉病变62例(79.49%),QCT和QCA一致认为重度狭窄(〉75%)的节段共为47段,其中右冠状动脉15段,前降支27段,回旋支5段。QCT和QCA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测量最小管腔直径、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CT和QCA测量最小管腔直径,靶病变长度,参考直径,参考面积,直径狭窄率一致性较好(0.5≤rc≤0.8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则一致性不佳(rc〈0.5)。结论QCT检查能良好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可用于术前即可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和支架的选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AD)的患者200例,2周内先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两者结合对冠心病检出率的有关指标.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两者结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1.3%(74/81)、70.6%(77/109)、69.8%(74/106)、81.9%(77/94)和75.5%(151/200);83.5%(76/91)、84.4%(92/109)、82.6%(76/92),85.2%(82/108)和84.0%(168/200);98.0%(53/57),100%(143/143)、100%(53/53)、97.3%(143/147)和98.0%(196/200).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明确诊断或排除冠心病.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 标签: 感染 普外科 抗生素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64排螺旋CT(CTA)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64排螺旋CT,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7.10%(27/31),特异性为97.14%(34/35),准确性为92.42%(61/66),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敏感性为93.55%(29/31),特异性为85.71%(30/35),准确性为89.39%(59/66)。冠脉64排螺旋CT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上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冠脉64排螺旋CT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别,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乙腈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1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培养分离出的78株感染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心脏术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APACHEⅡ高评分、全肠外营养及侵入性检查治疗等均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心脏术后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血液、静脉导管顶端,继之为泌尿系。大多数真菌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对大扶康及伊曲康唑部分耐药。结论: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全身营养及脏器功能支持,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监测真菌感染的一切临床迹象,注重预防及经验性治疗;治疗上应选择敏感、毒副作用轻的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心脏手术 感染 真菌
  • 简介:冠心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它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细菌感染,包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感染作为CHD的危险因素是近年提出的一种较新的观点,目前未取得统一认识。我国是Hp高感染率国家,达32%~75%(1g岁以上),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45%),加之其根治方案简单且易被病员接受,根治后再感染者并不多见,故阐明Hp感染与CHD的关系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

  • 标签: 冠心病 根治 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 CHD 病员
  • 简介:随着每年使用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数目不断的增长.这些仪器引起的感染也越来越普遍。超过6%的使用起搏器或植入式除颤器的患者出现了感染.且感染率增长加快的速度超过了植入率。这些感染中,有些是轻微的,但也有些是严重的。

  • 标签: 植入起搏器 感染率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植入率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MSCT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平扫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彩超及MSCT平扫均表现出典型或不典型征像,12例患者CT未发现明显征像而彩超发现明显征像,5例CT异常征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还有4例患者彩超和MSCT平扫均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能弥补超声心动图受肠气影响的缺点,联合诊断可提高主动脉夹层较高诊断率。

  • 标签: 多层螺旋 CT平扫 主动脉夹层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学分析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分析临床上抗感染药物的药学特性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0例患者中80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0%;患者中,左心衰竭感染率最高为15%,其次为多发伤为10.4%;79张处方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常用抗感染药物有头抱克洛、青霉素G、阿奇霉素等。其中,头抱克洛使用最多,占38%;青霉素G使用率占,占20.2%;阿奇霉素使用率占15.2%;80例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后均得到痊愈,且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抗感染药物临床上使用较多,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情及其病原菌分离试验等选择合理的抗感染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药学分析 治疗效果 治愈率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诊治手段特别是侵袭性操作的采用,抗生素的更新及广泛使用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医院感染日益增多,而受到关注。本文观察1996~2000年我院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特点及防治措施。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因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

  • 标签: 心血管系统疾病 医院感染 防治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