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不同病因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病因将入选患者分成冠心病组(78例)、退行性变组(62例)和心脏术后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右心室电极固定所需X线曝光时间、心室起搏参数和并发症等。结果心脏术后组与冠心病组、退行性变组在X线曝光时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心脏术后组与冠心病组、退行性变组术后一周内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因不同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均安全有效,但因心脏手术引起传导功能异常,行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高,其X线曝光时间及起搏的阈值、感知、阻抗值亦有所增加。

  • 标签: 不同病因 永久性起搏器 并发症 起搏器参数
  • 简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随着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不断增加,起搏器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也较前增加。起搏器相关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起搏器植入术后正确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指导对患者的早日康复非常重要。本研究对2005年至2013年在我中心确诊为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感染的患者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感染患者 护理指导 植入术后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 简介:心脏永久起搏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起搏器的电极导线植入是心脏起搏器手术的关键步骤。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目前最为常用。但近年来有关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并发症报道(如气胸、锁骨下挤压综合征等)日渐增多,故有必要开展新的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而腋静脉起始于第一肋外缘,因此起搏电极导管不受锁骨和第一肋夹角及肌肉韧带的挤压,故经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再次受到重视。

  • 标签: 腋静脉造影 X线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 穿刺 起搏器电极导线
  • 简介:目的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入选2013年9月~2014年6月于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行汉密尔顿(HAMD)24项抑郁量表问卷调查。术后根据量表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15)和非抑郁组(n=25)。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经济收入、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负性生活事件、合并两种或以上疾病、吸烟、植入时间方面的资料。分析心脏起搏器术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中15例出现抑郁,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经济收入、负性生活事件、心律失常、合并两种或以上疾病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将这4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收入(OR=62.58,95%CI:1.16~3.54)、负性生活事件(OR=218.19,95%CI:2.13~4.25)、心律失常(OR=62.62,95%CI:1.13~2.78)是植入起搏器术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起搏器术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5%,其危险因素是经济收入、负性生活事件、心律失常。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抑郁
  • 简介:目的调查和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分析97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临时起搏器置入(OR=6.314)、房颤病史(OR=2.583)、感染(OR=8.368)、吸烟(OR=1.639)、心功能≥NYHAⅢ级(OR=1.972)为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β=-1.761;OR=2.169)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临时起搏器置入、房颤病史、感染、吸烟、心功能≥NYHAⅢ级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逐年增加,植入后并发症越来越多,其最严重并发症为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达1.01%[1],大部分囊袋感染的处理较为棘手,根本方法是拔出电极,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我科成功保守处理3例起搏器囊袋感染坏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植入后 临床分析 坏死感染 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