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SYRCLE的解读,促进其正确理解和使用。方法逐条解释SYRCLE工具的评估条目,并用该工具示范性评估干预性研究《双孢菇胞内和胞外多糖对伴刀豆凝集素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的偏倚风险。结果示例干预性动物实验的整体偏倚风险程度为"高",主要包括选择性偏倚、测量偏倚等。结论SYRCLE是目前值得推荐的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者在进行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及评价时,均可参照该工具条目以减小偏倚风险,提高动物实验的方法质量。

  • 标签: 动物实验 偏倚风险 SYRCLE 方法质量
  • 简介:制作Meta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因制作者的水平差距较大,故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使用Meta分析前一般是需要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再者,有时还会针对某一疾病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汇总评价,制作时亦需要进行质量的评价。如同原始研究一样[1-3],

  • 标签: META分析 质量 评价工具 制作
  • 简介: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study)又称非实验性研究(non—experimentalstudy),是指没有加入研究人员的任何干预(试验的或其他方面)措施,允许事件自然发展的研究过程^[1]。医学研究中有很大部分是观察性的研究,多用于评估教育项目和研究可能造成疾病或损害的危险因素,由于人的内在特点或实施条件涉及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类研究通常不能实现随机化。因此,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观察性研究更容易受到偏倚风险影响,发生选择性偏倚的风险大于实验性研究。

  • 标签: META分析 评价工具 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性研究 选择性偏倚 质量
  • 简介:Meta分析是对原始研究的二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质量受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的方法、评价者的知识水平及观点的影响.若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低,且未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正确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从而对临床实践造成误导[1].因此,对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尤为重要.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工具主要根据研究设计、实施、结果分析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倚的各个因素而确定,目前出现的评价工具较多,主要有单个评价条目(components/items)、清单(checklist/list)和量表(scale)三种类型.前面我们已经对Meta分析的类型[2]、Meta分析的软件[3]进行了介绍,本文将在简要回顾原始研究类型的基础上,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常用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评价工具 质量 研究方法学 TRAIL
  • 简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是评价医学干预效果等最理想的设计类型。基于RCT的高质量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视为最高的证据级别[1]。但Meta分析的质量依赖于纳入Meta分析的RCT研究本身的质量及其对偏倚的控制,低质量的RCT研究会降低结果的真实性,使得研究结论不可靠。因此,使用权威的评估工具对RCT研究进行严格细致的偏倚风险评价尤为重要。

  • 标签: 评估工具 风险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偏倚 META分析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简介: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已被系统评价采用[9,10],而Newcastle-Ottawa[11]和Downs-Black[12]工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虽然两者都具有完善的方法学的条目清单,但是每一个条目同时涉及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并且缺乏综合性的手册。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工具 干预性 长期疗效观察 非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学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FSP)对中国人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以2003年5月-2004年5月间,在上海市奉贤区整群抽取的社区人群中年龄≥40岁人群为基线调查对象,选择调查结果完整且有心电图记录的7489人作为队列研究对象.随访研究对象的卒中发病情况(1次/年),随访终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分析改良FSP对中国人卒中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7489人平均随访(6.6±0.9)年,随访过程中共发生明确诊断的卒中患者120例,男女卒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9%(54/2880)和1.4%(66/4609).男女卒中发生率均随着改良FSP卒中风险积分值的升高而上升.男性积分值为10~12分时,卒中发生率上升至3.2%,并且随着积分值的增高,卒中发生率进一步增高;女性积分值为10~12分时,卒中发生率上升至4.1%,但随着积分值进一步增高,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变化.各积分段的卒中实际发病率低于改良FSP中预测卒中的发病率.以改良FSP预测男性卒中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女性为0.656.结论改良FSP预测中国人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为中度.改良FSP预测卒中发病率高于本研究的实际发病率.

  • 标签: 卒中 预测 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
  • 简介:一般心电图机主要由导联输入部分、前置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又称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1mV标压发生器、电源供给电路、热笔加热电路、走纸部分等构成。现将各部分做一个简单介绍。

  • 标签: 心电图机 前置放大器 维修 检测 功率放大器 记录器
  • 简介: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法检测脉搏波速(PWV)与通过导管检测PWV相关性。方法30例行冠脉造影患者,测量主动脉两定点距离L,同时测量脉搏波传递时间(PWT1),并计算出PWV1,(PWV1=L/PWT1);30例患者并行DTI法测量电-机械时间(EMT)、左室射血前期(PEP)、求出脉搏波传递时间(PWT2),PWT2=EMT—PEP,再求出PWV2=L/PWT2。两种方法测得PWT1与PWT2,PWV1与PWV2分别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PWT1为24.26±9.35ms,PWT2为23.81±8.91ms,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9,P〈0.0001)。回归方程Y=0.986x+0.548。PWV1为14.28±5.33m/s,PWV2为14.47±5.40m/s,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亦具有高度相关性(r=0.928,P〈0.0001),回归方程Y=0.926x+0.881。结论DTI法是一种无创准确测量PWT及PWV方法。

  • 标签: 脉搏波速 动脉导管插入术 多普勒组织成像
  • 简介:高血压肾损害的较早期,因肾脏具备较强的储备和代偿能力,一般没有明显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在肾小球受损早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一般只有在肾小球严重损害,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50%以下时,血BUN、Cr浓度才明显升高[1].一旦出现临床表现或常规检测发现异常,很难逆转,但高血压在早期肾损害时存在可逆性.因此,血清BUN和Cr不能在早期反映肾脏损害情况,通过检测某些敏感指标早期发现肾损害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作简要概述.

  • 标签: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尿微量白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分析RFCA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比较两者对检测心肌微损伤的效能.方法对30例经全面检查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于术前、术后12~18h采血,样本于当日行TnI和CK-MB检测.结果术前TnI均<0.2ng/ml,术后26例TnI升高,占86.6%.CK-MB术前均阴性,术后9例阳性(>5.9ng/ml),占47.3%,(P<0.01).结论RFCA可致心肌损伤,但范围亦小.在检测心肌微损伤方面,TnI敏感性高于CK-MB.

  • 标签: 射频消融 TNI 检测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既往确诊为冠心病或经心电图负荷试验和/或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受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钙化率逐渐增高,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随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组钙化的特异性降低(降至11.12%).钙化血管以累及一支血管最常见,多为左前降支(LAD),三支血管钙化者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者.结论: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事件有与病理相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诊断 钙化率 冠心病
  • 简介:临床应用华法林防止血栓的困难之一就是找到适合你的剂量。医生要找到患者每天服用适宜剂量,需要花几个星期去做试验性治疗和调整。这个剂量既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又不会因药量太大而容易出血。

  • 标签: 临床应用 华法林 基因检测 适宜剂量 试验性治疗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伴发心肌损害所致心肌酶、CTnI及心电图异常表现。方法对150例确诊为RV肠炎患者(A组)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①A盟与正常者(B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A组心电图异常率迭85%;③A组CTnI异常率为83.3%;④心肌酶谱、CTnI、心电图三者具有相关性。结论RV肠炎伴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和CTnI可明显升高、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酶谱 CTNI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血液中CRP水平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探讨CRP在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某院2003-2008年间的血液相关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人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RP含量,并分析CRP水平与各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CRP值为8.24±1.85,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CRP值为40.15±8.77,恶性血液病伴有发热患者CRP值为11.68±3.04,代谢综合征(MS)患者CRP值为2.88±1.06,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者CRP值为12.88±7.46,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CRP值为轻度中毒3.87±0.34,中度中毒0.92±2.01,重度中毒27.45±10.48。结论各类型的血液相关疾病患者的CRP值均较相对应的对照组CRP值有所升高。该值可作为早期判断上述各类疾病发生的指标,为预防上述类疾病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血液 生化指标 CRP 检测
  • 简介: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marker)之一.虽然脉压也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但是脉压大小是心搏量、左心室射血速率、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通常临床上肱动脉部位测得的脉压增大往往是动脉弹性功能明显减退的晚期标记,不能将脉压作为敏感与准确评估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虽然血管超声、磁共振方法通过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动脉腔径变化也可获得动脉弹性功能状况,但这仅表示动脉某一截断面的功能,不能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例如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反射波的收缩期增强指数、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和血压测量时袖带内压力震荡波分析等.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检测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与评价.

  • 标签: 动脉弹性功能 检测 理论 实践 脉搏波传导速度 反射波增强指数
  • 简介:目的探析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心衰患者,通过微粒子发热法(MEIA)对患者血浆中BNP浓度进行检测,患者左室结构与功能的测定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的。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性显著(P〈0.05)。不同分级患者相比较后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O.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O.567,P=0)。血浆BNP水平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597,P=0)。治疗后,患者血浆BNP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20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是2.5%,死亡率是2%。结论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的心衰病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病死率。

  • 标签: B型钠尿肽 检测 心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孵箱中一定的时间,细胞模型形成缺氧损伤,分别用HE染色,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在缺氧培养一定时间后,用上述方法均观察到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缺氧一定的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凋亡需结合形态学及定量测定作全面分析.

  • 标签: 检测方法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培养
  • 简介:目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肌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1hsCRP)和QT间期离散度(QTd)在植入ICD的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06-2009年,我院因室性心动过速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二级预防的心肌病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51±12)岁,其中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术前心电图记录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QTd是用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QTmax)减去最短的QT间期(QTmin)而得。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BNP水平,用ELISA法测hsCRP水平。随访12个月,检测BNP、hsCRP及QTd同时程控ICD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及ICD放电次数。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服用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ICD程控随访,结果显示9例(56%)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至少2次,ICD放电或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成功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其余7例患者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组与未发作组相比,血浆中BNP[(1684.45±320.17)ng/mLvs(1017.28±238.06)ng/mL,P<0.05],hsCRP[(7.98±1.15)mg/Lvs(6.01±1.06)mg/L,P>0.05],QTd[(75±14)msvs(53±11)ms,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BNP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68,P<0.05),术前QTd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79,P<0.05),术前hsCRP与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32,P>0.05)。结论BNP和QTd是预测心肌病患者ICD植入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有效指标,但hsCRP不是有效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心律失常 肥厚性心肌病 患者 发作 术前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冠心病患者与正常群体血液检验中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群体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检测并分析其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细化对比的情况下,心绞痛患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的心绞痛患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等指标上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血液检测指标上与正常群体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值得关注。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群体 血小板相关参数 心肌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