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冠心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它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细菌感染,包括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感染作为CHD的危险因素是近年提出的一种较新的观点,目前未取得统一认识。我国是Hp高感染率国家,达32%~75%(1g岁以上),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45%),加之其根治方案简单且易被病员接受,根治后再感染者并不多见,故阐明Hp感染与CHD的关系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

  • 标签: 冠心病 根治 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 CHD 病员
  • 简介:目的分析甲硝唑在Hp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甲硝唑为主(联合阿莫西林)的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整体效果、Hp根除率与溃疡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率50.0%,总有效率81.7%;实验组Hp根除率为86.7%,溃疡愈合率为88.3%;对照组HD根除率为78.3%,溃疡愈合率为78.3%;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5.0%和6.7%;实验组效果明显更佳(P〈0.05)。结论甲硝唑在Hp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对Hp的根除率高,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 标签: 甲硝唑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HelicobaeterPylori,HP)感染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47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者血HB-lgG,用EIA法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ine,Hey)水平,同时测定脑梗死患者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纤维蛋白原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它们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P感染阳性率43%,对照组1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脑梗死组HP感染阳性者血Hey水平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血LDL水平显暑高于阴性者(P〈0.05);HDL水平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两者中风危险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升高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干扰血脂代谢、升高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均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脑梗死 中青年
  • 简介: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感染情况以及感染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13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资料,调查影响幽门螺杆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139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感染幽门螺杆,占比例的73.4%,其中55例胃溃疡患者有37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67.3%,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34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72.3%,37例复合性溃疡患者有31例幽门螺杆感染阳性,占比例的83.8%。年龄、进餐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饮食习惯、年龄、家族史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患者病情监测,降低幽门螺杆感染机率。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的发病几率。幽门螺杆会增加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且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服用该种药物的几率增加,应加强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警惕性,给予足够的临床重视。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发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生在重症监护(ICU)病房的鲍曼不到杆菌(Ab)医院感染进行调查,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对医务人员、工人、环境来源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感染源为1例院外转回的Ab感染患者,暴发原因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和ICU清洁消毒不彻底。结论规范医务人员操作行为、加强病房清洁消毒、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 调查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加环素治疗创伤性湿肺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创伤性湿肺继发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共65例患者的资料。资料将其分为碳青霉烯组和替加环素两组。碳青霉烯组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替加环素组为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常规剂量,首剂加倍,疗程在5天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APACHE-II评分及降钙素原(PCT)变化结果。结果分析碳青霉烯组和替加环素两组数据,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有效控制感染。其中替加组PCT降低更显著,但与常规碳青霉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结论替加环素可作为治疗创伤性湿肺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替加环素 创伤性湿肺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