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针对脑中风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在前期展开中医康复护理,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当时的情况以及5周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障碍很大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人院时的ESS、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5周后两组患者ESS、FMA、ADL评分均较入院时高,观察组患者的ESS、FMA、ADL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进行早期的中医康复护理,能大大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小伤残率,促进改变患者预后,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劳动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加强并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 中医康复 护理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进一步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1日-2017年5月31日两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临床试验对象,根据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方面,试验组(15.6±1.5)分,对照组(24.8±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干预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强迫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包括手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符合人选条件的4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强迫运动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强迫运动组只采用强迫运动疗法.即限制健侧肢体运动,治疗期间健侧上肢穿戴吊带和夹板(即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动作程序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每天6h,每周5d。连续4周,不采用其他康复治疗手段;常规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即易化技术.以bobath方法为主.进行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每天2个单元(每个单元40min),每周5d.连续4周。功能评价采用简化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和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表(STEF)。结果:常规康复组治疗后FMA、STEF评分有明显提高(分别为26.3→34.1.38.6→41.4)(P〈0.05).CIMT组有更显著提高(分别为26.3→53.2,38.7→60.5.P〈0.01),且比常规康复组显著(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 标签: 上肢运动疗法 脑血管意外 偏瘫
  • 简介:目的评价体位摆放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体位摆放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摆放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位摆放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 作者: 龙旭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8期
  •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620500
  • 简介: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有突发性头痛、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后遗中,偏瘫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康复治疗方法中,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脑卒中的针灸康复治疗、康复过程、康复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0例)和病死组(39例),比较其急性期RDW水平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O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RDW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L-RDW组及H-RDW组[分别为1.8%(1例)、12.3%(9例)、36.2%(29例),均P〈0.01)];病死组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14.2(13.3,15.1)比12.5(11.9,13.5),P=0.002]。高RDW水平(OR=12.164,95%CI:2.544~58.181,P=0.002)及NIHSS评分(OR=1.136,95%CI:1.056~1.221;OR=1.229,P=0.001)是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67,P=0.016)。结论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不同RDW水平的病死率呈"U"形,高水平RDW的病死率最高。RDW水平对判断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人 偏瘫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鼾患者夜间低氧血与动态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对95例高血压伴鼾患者进行夜间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次日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低氧血(EHL)组(51例)及单纯高血压(EH)组(44例),进行两组的一般状况及24小时动态血压各指标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行LSaO2、体重指数(BMI)、年龄(Age)与24小时动态血压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杓型组33例,占34.7%;非杓型组62例,占65.3%.EHL组24hSBP、24hHR、dSBP、dHR、nSBP、nHR、偶测SBP(cSBP)、偶测DBP(cDBP)与EH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氧血组中84.3%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EHL组与EH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血压伴OSAS者血压增高的程度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夜间低氧血密切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鼾症 夜间低氧血症 动态血压 合并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严重脓毒血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78例老年严重脓毒血患者,4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浆BNP浓度。对其中的22例严重脓毒血患者和1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肺动脉导管监测以评价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1)老年严重脓毒血组、老年心力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依次为912±757pg/ml,1143±791pg/ml和64.15±46.08pg/ml。严重脓毒血组和心力衰竭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老年严重脓毒血组和老年心力衰竭组两组之间BNP元统计学差异(P〉0.05)。(2)对部分病例进一步血流动力学监测表明老年严重脓毒血组和老年心力衰竭组血流动力学不同但两组间的血浆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严重脓毒血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PAOP、CI元相关性,r值分别为0.164和0.004,P〉0.05。结论严重脓毒血和急性心衰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和急性心衰不同的是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同,BNP升高水平与炎症本身及脓毒血相关的心肌功能不全及年龄等因素均有关,BNP不能作为替代严重脓毒血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 标签: 脑利钠肽 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心力衰竭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患者伴发焦虑和抑郁对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要求的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在入院时、3年后进行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和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及3年后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两次评定结果之间均有差异(P〈0.01),心电图正常范围与异常范围之间精神分裂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对心电图变化的影响可能与脑不对称反应有关,用药期间应注意加强心电图检查。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焦虑 抑郁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蛋白血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及普伐他汀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1例高脂蛋白血患者服用普伐他汀前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并与35例血脂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脂蛋白血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普伐他汀治疗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脂蛋白血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异常可能参与高脂蛋白血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P选择素 普伐他汀 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脂蛋白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的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最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发病率 脑梗塞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冠心病成为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逐渐增多,老年抑郁严重影响患哲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但临床对老年抑郁的识别率低,造成按冠心病常规治疗的效果差,同时浪费了医疗资源: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抑郁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在氯丙嗪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康复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于入干预时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进行评分。结果实施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总积极因子分、总消极因子分、病情总估计项目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试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对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入选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3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单纯高血压组97例与高血压伴MS组8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分析两组的BPV和血压晨峰指标。结果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血压晨峰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结论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BPV以及血压晨峰。

  • 标签: 血压变异性 代谢综合症 血压晨峰 动态血压
  • 简介:目的探究精神分裂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70例精神分裂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开展专项护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并及时作出PANSS评分研究。结果经过为期1-2个月的护理,70例患者中有65例血压恢复正常,65例患者护理后PANSS评分为(12.8±2.4),(10.1±1.96),(7.5±1.56),与护理前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痊愈出院,护理有效率高达92.85%。结论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治疗精神分裂合并高血压疾病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高血压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疗法;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针灸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BI以及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HAMD、BI以及CSS评分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康复疗法 脑血管
  • 简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加强高血压人群的社区防治和管理,是每个社区全科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收集了本社区2472名退休人员的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社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的发病情况。

  • 标签: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期待疗法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期待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α1-MG、BUN、C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小动脉RI、PI、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期待疗法能够有效保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期待疗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肾功能 肾小球动脉
  • 简介:目的:比较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不同合并患者间的差异。方法:按照合并疾病,3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被分为单纯UAP组(UAP对照组,82例),高血压组(89例),糖尿病组(133例)和脑梗死组(94例)。分别检测比较4组患者发病6h时和出院前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随访4组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心绞痛发作6h时,脑梗死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UAP对照组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依次为(61.13±3.32)ng/ml,(59.77±3.15)ng/ml,(52.12±3.27)ng/ml,(48.55±3.14)ng/ml],以脑梗死组最高,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与发作6h时比较,出院前4组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其水平排列次序及组间差异显著性未变。4组半年内脑梗死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UAP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1.7%,6.0%,3.4%,2.4%,脑梗死组的显著高于UAP对照组,P=0.04,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凝血球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要显著高于缓解期,且于合并脑梗死者中升高最明显,半年内合并有脑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也最多。

  • 标签: β凝血球蛋白 冠心病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