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120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h及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h及30d后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2.4%和6.1%对照组分别为:12.2%和18.5%,两组患者36h及30dMAC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及显著血小板减少。结论NSTE-ACS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MACE的发生率,但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眩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206例,随访≥6个月,以随访6个月和2年的预后分别为近期和远期预后,记录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应用Cox生存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完成6个月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6例(11.2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2.82%);93例完成2年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5例(16.13%)、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8%)。影响患者班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早期PCI。结论NSTEMI患者预后不佳,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早期PCI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老年NSTE-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性标志物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肌钙蛋白T(troponinT,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的浓度;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30d,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MACE)发生率;观察治疗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血清CRP、TnT及CKMB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0.28±0.07vs.0.39±0.08,P〈0.05);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4%vs.84.3%,P〈0.05);随访30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NSTE-ACS患者,替罗非班能有效地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近期临床预后,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运用。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危险因素.方法:102例急性NSTEMI患者分别检测QT离散度(QTd)、心肌钙蛋白Ⅰ(cTnI)、C反应蛋白(CRP)及心电图ST段下移≥1mV数值,与其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较.结果:CAG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在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依次P<0.01;P<0.05;P<0.01;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是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401、1.632、2.041、2.322、2.102、1.310).有这些危险因素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这些因素的组(P<0.01或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QTd、cTnI、CRP异常及ST段下移≥1mV可作为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分析多种非心肌梗死性Q波、ST-T改变的机制及鉴别点.方法回顾分析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征.结果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39例,急性胰腺炎6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肥厚性心肌病5例,主动脉夹层3例,心脏原发性肿瘤3例,急性肺栓塞4例,早期复极征3例,Brugada征2例,预激综合征1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胸部外伤2例.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改变29例(74.4%)、异常Q波18例(46.2%)、T波改变28例(71.8%).结论异常Q波、ST-T改变等心电图改变非急性心肌梗死独有特征,多种疾病也可出现心电图异常.结合临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相关疾病的判断显得更为重要.
简介: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已被系统评价采用[9,10],而Newcastle-Ottawa[11]和Downs-Black[12]工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虽然两者都具有完善的方法学的条目清单,但是每一个条目同时涉及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并且缺乏综合性的手册。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成都卒中登记库,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脑梗死后1周内入住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将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对出血转化患者,依据是否伴有症状、体征加重分为症状性出血转化组(SHT组)和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组(ASHT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入院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变量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598例,249例(9.6%)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其中28例(1.1%)为SHT。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男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饮酒及吸烟比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急性卒中治疗Orgl0172试验(TOAST)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HT组与ASHT组比较,所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独立影响因素为高脂血症(OR:0.588,95%CI:0.374~0.924,P=0.021)、心房颤动(OR=3.188,95%CI:2.159~4.707,P〈0.001)、血糖(OR=1.081,95%C1:1.044~1.119,P〈0.001)、NIHSS评分(OR=1.305,95%CI:1.170~1.455,P〈0.001),高脂血症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心房颤动、血糖、NIHSS评分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TOAST分型中,相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OR=0.315,95%CI:0.167—0.5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去除自变量心房颤动,则TOAST分型中,对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心源性栓塞型卒中与出血转化呈独立正相关(OR=2.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了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6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PCI,观察组采用替洛非班+PCI的方式,于1—12个月内回访调查、复查冠脉造影等,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本次患者均于发病0—14天内行PCI术,包括急诊及择期手术,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掌握患者病变状态。介入治疗前,选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术后每天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手术过程中使用肝素8000。10000U。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1μg/kg;静脉维持量,每天0.1μg/kg。结果本次从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血流等进行对比,且统计并发症、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对比2组患者病变状态。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86.7%(26/30),观察组93.3%(28/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3.3%(1/301,对照组13.3%(4/301(P〈0.05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皮下出血或牙龈出血等3.3%(1/30),对照组3.3%(1/301;结论由此可见,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更优越,不仅改善了术后血管的TIMI血流,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