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艾滋病患者的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以达到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降低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而致护理服务投诉事件发生及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目的.方法将1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艾滋病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尾数为奇数)和实验组(尾数为偶数)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出现问题时对症处理;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护理服务的投诉及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或护士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的投诉及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艾滋病静脉输液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减少输液过程中的液体外渗,减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并有效防范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术肥胖患者术前及术后脂质代谢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中心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25例,手术时保留30ml小胃囊,旷置100cm胆胰支及100~200cm食物支。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随访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肥胖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随访超过一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TC,TG,LDL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HDL出现显著升高(P<0.05)。术前仅HDL与BMI相关(P<0.05),术后TG、LDL、HDL改变均与多余体重减少率(PEWL)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胃下旁路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减重同时会给肥胖患者的脂质代谢带来改善,降低血浆TC、TG及LDL,增加HDL水平。
简介:目的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干细胞移植治疗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分析不同年龄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增生情况,探讨年龄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61例不同年龄人的骨髓,分为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对比分析其首次传代和每次传代时间、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增长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年龄差异,均成梭形纤维状,早期呈克隆状生长。细胞的首次传代时间从少年到老年分别为:(12.3±5.1)d,(13.6±5.8)d和(16.7±7.2)d,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组明显长于另外两组;3组的体外培养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克隆数量从少年组到老年组分别为:(32.3±3.1),(26.4±4.8),(18.8±5.0)个,老年组明显减少,老年组干细胞的增殖曲线也低于另外两组。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生能力随着增龄逐渐减退,在老年组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肝素抗凝,经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法获得MSC,然后在内皮细胞生长环境中进行诱导分化,最后对扩增的细胞特征进行鉴定,同时初步研究其体外成血管特性.结果MSC每扩增一代,细胞数量增加5~8倍,7.65×103个原代MSCs体外扩增3代即获得1.26×108个细胞.在70%~80%融合时呈现"铺路石"样形态,细胞免疫组化证实扩增细胞表达CD31和yonWillebrandfactor(vWF),具有吞噬ac-LDL的功能,且扩增细胞在体外参与网状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MSC扩增能力强,在体外能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简介:糖尿病已经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传统治疗糖尿病是直接注射胰岛素,但其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通过移植外源性B细胞来增加受体体内B细胞的数量,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性胰岛素需要,似乎成为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而取自受体自身的MSCs又能有效地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因此,本实验观察静脉移植MS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的迁移分布和归巢,为临床上更有效合理地利用MSCs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sodiumbutyrate)和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大鼠BMSCs,细胞分为4组:依次加入丁酸钠0mM,0.5mM,1.0raM,2.0mM。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丁酸钠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4周后利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4组细胞的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从上述4组中选出诱导能力最强的丁酸钠组与5-aza组成4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组,5-aza组,丁酸钠组,5-aza.L丁酸钠组。作用4周后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丁酸钠抑制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而对细胞凋亡没有明显影响。检测发现丁酸钠和5-a.za均能有效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丁酸钠诱导分化最适浓度为1.0mM。同时1.0mM丁酸钠诱导分化效率高于5-aza。除此,5-aza和丁酸钠共同作用于BMSCs,其诱导分化能力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丁酸钠能够有效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丁酸钠浓度为1.0mM时诱导能力最强,同时诱导分化率高于5-aza。5-aza和丁酸钠一起作用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明显高于其它组,间接证明DNA去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具有协同作用。丁酸钠在有效作用浓度范围内,虽然抑制BMSCs增殖,但是不影响细胞凋亡,表明丁酸钠具有低毒的特性,为以后丁酸钠应用于临床打下实验基础。
简介:目的体外模拟机体缺血环境,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旁分泌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为MSCs移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MSCs,换以无血清培养液同时缺氧处理不同时间,然后收集MSCs的条件培养液,以此条件培养液作为刺激因子孵育SD大鼠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用MTT和3H-脯氨酸掺入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结果用MSCs条件培养液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6h组的3H-脯氨酸掺入高于对照组约100%,提示MSCs条件培养液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加;MTT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MSCs条件培养液没有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缺氧和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能够通过旁分泌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自身合成胶原能力的增强,提示移植到缺血心肌缺血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从而参与损伤心肌的修复.
简介:目的探讨更为可靠、纯净度高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将犬骨髓抽取液分别以1.068g/ml及1.073g/m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LG-DMEM加15%FBS培养;应用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多向诱导分化等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采用1.068g/ml分离液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单核细胞,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孵育24h即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平均倍增周期为1d,细胞呈纺锤状,螺旋梳状排列.连续培育8代以上,未见细胞形态、增殖特性改变.MSCs表面标志SH2阳性,CD45阴性,可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结论采用1.068g/ml分离液能够较好地进行犬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与扩增,分离得到的细胞具备MSCs的特性.
简介: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000年至2001年期间467例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并平均随访4.5年。依据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浓度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将患者分为TG≤1.7mmol/L组(n=280)和TG〉1.7mmol/L组(n=187)。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血标本,分析其基线资料和预后。终点事件为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467例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中死亡110例,全因死亡率为23.6%。TG≤1.7mmol/L组的全因死亡率(30%,84/280)明显高于TG〉1.7mmol/L组(13.9%,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2.341倍(HR=2.341,95%CI1.508~3.635,P=0.001)。经多因素Cox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HR=1.984,95%CI1.258~3.13,P=0.003)。结论TG≤1.7mmol/L增加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MSCs)在实验性ANP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方法50只体重180—220gSD雌性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NP组由腹腔注射L-精氨酸诱导;自体mMSCs回输组在ANP诱导后1d将核染料Hoechst33258标记的自体mMSCs回输到自体骨髓腔;异体mMSCs移植组在造模前3d通过尾静脉移植雄性mMSCs;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组在造模前3d将标记的自体mMSCs回输到自体骨髓腔,并连续3d注射G—CSF40μg/kg体重。造模后3d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肝脏、肠道大体及组织学改变,部分组织冷冻切片,选择有黄绿色荧光的切片。对胰腺、肝脏切片行CK19免疫荧光染色;对肠道切片行PanCytokeratin免疫荧光染色。记录造模后3d内的死亡率。结果对照组组织结构正常,无死亡。ANP组和自体mMSCs回输组造模后3d见大量血性腹水,胰周脂肪皂化,胰腺结构破坏、坏死、炎细胞浸润;肝脏及肠道等多脏器受累、坏死;死亡率均为40%。异体mMSCs移植组和G—CSF组在造模后3d见腹水量明显减少,胰腺轻度水肿,腺泡小叶完整、间质无渗出、出血坏死减轻、炎细胞浸润较轻;肝脏及肠道等多脏器损伤减轻;死亡率均为10%。对照组和ANP组的胰腺、肝脏、肠道切片未见黄绿色荧光;自体mMSCs回输组偶见黄绿色荧光,但免疫荧光染色阴性;异体mMSCs移植组和G—CSF组黄绿色荧光多见,且胰腺、肝脏组织中可见CK19阳性细胞,肠道组织中可见PanCytokeratin阳性细胞。结论mMSCs参与ANP并发MODS时的病理修复,异体mMSCs移植和自体mMSCs动员对其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