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对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移植瘤裸鼠进食量、体重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4只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术后第1、4、7、10天腹腔注射吉西他滨100mg/kg体重)和联用组(吉西他滨组+米氮平10mg·kg^-1·d^-1灌胃,持续21d),每组8只。术后21d处死裸鼠,比较3组动物体重、进食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吉西他滨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胃纳减少和体重降低等不良反应。术后第21天,联用组和吉西他滨组胰腺癌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抑瘤率分别为69.13%和71.60%(P〉0.05);联用组进食量(3.12±0.11)g、体重(14.68±0.42)g,稍高于吉西他滨组的(2.96±0.14)g和(14.38±0.61)g(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0.13)g和(17.46±0.52)g(P值均〈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作用,米氮平虽无显著增效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剂量吉西他滨化疔的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之间的差异,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手术乳腺癌387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7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08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等。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①年龄〈35岁的比例高(P=0.012);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比例大(P=0.031);③肿瘤最大直径≥5cm多(P=0.044);④确诊时淋巴结阳性者多(P=0.011);⑤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多(P=0.007);⑥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多(P=0.028),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15%和88.61%,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86.69%和95.45%(P值分别为0.003和0.03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发病年龄较轻、有乳腺癌家族史比例高、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等特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确诊时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级别和病理类型,特别是年龄、淋巴结状态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中Fascin-1和EGF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ER、PR、HER2表达状态将病例分成TNBC和non—TNBC2个组,其中TNBC70例,non—TNBC3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0例TNBC和370例non-TNBC组织中Fascin-1和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①TNBC组织中Fascin-1蛋白阳性率为88.6%(62/70),EGFR蛋白阳性率为78.6%(55/70)。non-TNBC组织中Fascin-1蛋白阳性率为19.2%(71/370),EGFR蛋白阳性率为44.3%(164/370)。②在EGFR阳性的non-TNBC病例中,Fascin-1蛋白阳性率(34.8%,57/164)较EGFR阴性病例(6.8%,14/206)显著增强(χ2=46.032,P=0.000)。在EGFR阳性的TNBC病例中,Fascin-1蛋白阳性率(92.7%,51/55)较EGFR阴性病例(7313%,11/15)有增强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3,P=-0.102)。结论non—TNBC中EGF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正性调控Fascin-1表达;TNBC中EGFR和Fascin-1的关系有待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调查各类型三尖瓣病变发生率,构成比及各装置受累情况.方法:收集1959-1999年共1027例本院尸检资料进行病理与临床分析.结果:各种病因造成三尖瓣病变者209例.风湿性心脏病142例中三尖瓣受累96例(68%),其中三尖瓣关闭不全91例,三尖瓣器质性狭窄5例.96例风心病三尖瓣病变中功能性三尖瓣瓣环扩张关闭不全45例(48%),功能和器质性三尖瓣关闭不全46例(52%).风心病三尖瓣受累的各脏器存在弥漫性重度淤血,而风心病未累及三尖瓣者各脏器仅存在轻度淤血.三尖瓣病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次为心律失常,肺水肿及肺梗塞.结论:三尖瓣病变最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病因不同,三尖瓣瓣环扩大程度不同;当病变累及三尖瓣时可造成胸腹腔各脏器重度淤血;三尖瓣病变最常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