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44岁,2010年3月10日因黑便B超示胰尾部占位,CT、MR示“胰尾部软组织块”(图1、2)而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10d后血便消失。为进一步治疗,以“胰尾部占位”转入我院。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CAl9-9、CAl25、CEA、AFP均在正常范围。临床初步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无功能腺瘤)或胰腺内脾,但恶性肿瘤不能完全排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尾部3.5cm×2cm×1.5cm肿物,质软,暗红色,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胰腺组织内见由白髓和红髓组成的脾组织,呈淤血改变,与胰腺组织分界明显(图3),脾脏被膜完整,脾小体清晰可见。诊断为胰尾部内脾。

  • 标签: 胰尾部 副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脾脏切除术 CAL9-9 胰腺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凝血酶注射(UGTD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对36例经皮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股动脉PSA进行了UGTI,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4482(63.5±10.8)岁。造影术后发生11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25例。凝血酶注射成功后平卧4~6h,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1~3d复查超声,30d临床随访。结果36例患者,单囊腔PSA32个,复合囊腔PSA4个(≥2个腔),瘤腔平均为(2.98±1.30)cm×(1.84±0.75)cm,凝血酶注射剂量为250~1000(644.29±239.10)U,34例患者1次UGTI即刻闭合瘤腔,2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在超声引导压迫5min闭合。UGTI治疗PSA成功率为94.4%0(34/36)。1例注射凝血酶1000U后虽然瘤腔闭合,但股浅动脉内血栓形成,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瘤腔闭合,但2min后出现寒颤、高热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d复发2例,1例超声引导压迫后瘤腔闭合,另1例再次注射凝血酶1000U成功闭合,30d临床随访无复发,UGTI治疗PSA复发率为5.6%(2/36)。结论UGTI治疗股动脉PSA是一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股动脉 凝血酶
  • 简介:1临床资料男,31岁,因“口腔黏膜糜烂半年,CT发现腹部占位3d”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糜烂,进食疼痛明显,下唇时有出血,能干燥结痴;无寒战、发热、头痛、头晕、

  • 标签: CASTLEMAN 副肿瘤 天疱疮
  • 简介:随着B超、CT、MRI等影像辅助手段的发展,腹腔内脾的诊断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10%的人存在脾[1]。然而脾囊肿的发病率罕见,不到1%[1]。本院收治两例“胰腺体尾部脾来源的表皮样囊肿”,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脾表皮样囊肿 胰腺体尾部 文献复习 胰体 MRI 诊断率
  • 简介:目的探索利用磁导航技术辅助冠脉介入操作以减少对比剂用量。方法冠脉造影至少有1支血管病变需要支架治疗的病人31例(男24例),平均年龄(66.7±10.6)岁。分为3组,常规技术组、磁导航辅助组、复合技术组(以磁导航和光干涉断层成像技术结合引导支架植入)。所有病例记录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等参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常规技术、磁导航辅助和复合技术组中,性别构成比(男性例数分别为8、9、7例)、病变部位(前降支6,5,3例;回旋支1,4,2例;右冠5,2,3例)等无显著差异;操作时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2.2±18.1),(58.7±23.5),(71.9±28.4)min,其中复合技术组用时最多;对比剂用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6.5±12.6),(43.4±9.7),(36.3±6.2)ml,其中常规技术组用量最多。3组的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8±1.1),(2.7±0.9),(3.3±1.7)min;支架内残余狭窄率分别为(6.2±3.1),(6.6±4.9),(7.1±4.1)%;主要心脏病事件发生率各组均为0,3组比较,这些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冠脉介入领域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虽然操作时间有延长,但X线曝光时间无明显增加。

  • 标签: 磁导航系统 造影剂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皮层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脑cT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128例经临床和脑CT诊断为皮层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结果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伴有多年吸炯史或有糖尿病史,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及脑梗塞。结论皮层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性腔隙性卒中者,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了治疗,可延缓病程。

  • 标签: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CT检查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部淋巴阴性(cervicallymphnode-negative,cN0)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uPTC)患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subgroupsof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sCLNM)与患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lymphnodemetastasis,LNM)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区淋巴结清扫的161例cN0-u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与患区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N0-uPTC患中央区各亚区,喉前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患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16、0.035)。喉前淋巴结转移为患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患I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气管前、患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IV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11)。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途径有一定规律性,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患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对患I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患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对患IV区淋巴结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或患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cN0-uPTC患者,可考虑行患III、IV区淋巴结清扫。在此基础上若同时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行患II、III、IV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索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前瞻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CN0期PTMC患者共200例,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分成单中央区清扫组和双中央区清扫组,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双中央区清扫的清扫效果和并发症。结果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0.7cm、患者年龄≥45岁和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发生在肿瘤直径≥0.5cm的患者,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2%。该部分患者单和双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9.53±6.04)枚和(12.19±7.18)枚,P=0.035;淋巴结阳性数分别为(1.17±1.47)枚和(2.11±2.75)枚,P=-0.022。结论在肿瘤直径≥0.5cm的患者中,双中央区清扫有利于提高肿瘤清扫的彻底性:患者RLN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并不因对中央区清扫而增加。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中央区清扫 危险因素 CNO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血管腔内技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症状性锁骨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66.2±10.8)岁。患者均表现为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合并上肢缺血症状。运用血管腔内技术,对锁骨动脉进行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球扩式支架,术后双上肢收缩压差显著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或改善33例,无效2例,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经康复锻炼后好转;2例操作没成功,保守治疗。随访期间再狭窄3例,支架断裂1例。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腔内技术治疗锁骨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神经系统症状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闭塞 神经症状 动脉硬化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5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经治的53例股动脉F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别为医源性损伤38例(71.7%),白塞病8例(15.1%),外伤4例(7.5%),感染性FAP3例(5.7%)。治疗方案分为开放手术、腔内治疗和超声引导凝血酶注射(UGTI)。结果采用UGTI患者17例(32.1%),成功率为88.2%;外科手术27例(5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腔内治疗9例(17.0%),成功率为100.0%,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总体外科移植物及支架血管3年累计通畅率为94.3%,3年总体生存率为94.0%。结论UGTI可作为非复杂股动脉FAP的首选措施;手术治疗复杂股动脉FAP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但围术期并发症较高;腔内治疗可用于远离股动脉分叉的病变以及危重急诊患者的救治。

  • 标签: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外科治疗 支架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时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ff7月至2013年7月共有48例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根据其术前肾功能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20例)术前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B组患者(28例)术前eGFR≥60ml/(min·1.73m2)。结果48例患者共植入了52个支架,随访24个月,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eGFR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对于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术前已经出现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经皮肾动脉成形术 肾血管性高血压 估测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2004年8月20日晚,郑某在柳州市某大酒家设满月宴,60人进餐,15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症状,以阵发性的腹部绞痛表现明显,在两位患者的粪便检出溶血性弧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为一起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标签: 宴会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 简介:对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研究支持其为一种活动性病变过程,但是前瞻性随机试验尚未揭示药物治疗能够预防疾病的进展在主动脉瓣狭窄和高血压成年患者中,药物治疗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逐渐增加剂量在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降低后负荷的一项随机试验未能显示出治疗的有益作用。针对该病变而采用降低后负荷的治疗仍然存有争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疾病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前瞻性随机试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药物治疗 病变过程
  • 简介: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的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为0.2%-0.8%。主动脉夹层的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40岁以下的主动脉夹层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的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
  •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被引入的成功治疗心绞痛的方法,在随后的20年中它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非体外循环”手术和完全动脉血管化在冠状动脉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找到了其各自的位置,从而使得CABG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药物洗脱冠脉支架(DES)的出现,冠脉血管再通的方式已经变得完全不同。因为使用DES引起支架内狭窄的危险明显降低,所以目前介入心脏病学家开始对更加复杂的病变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施行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数量迅速增加,而CABG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图1)。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流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植入治疗 手术治疗 CABG
  • 简介:目的评估经皮介入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肺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例大动脉炎患者,年龄17~48(36.2±9.1)岁,均有肺动脉显著狭窄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5例伴有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受累,5例系单纯性肺动脉受累。评估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和影像学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10例患者的共13处病变成功行介入治疗,其中9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4处行支架置入术。术后肺动脉狭窄程度变轻、病变处血管直径变宽、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降低,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2例患者术中出现咯血,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随访5~34(20.4±10.)个月,肺动脉收缩压从(92.4±17.2)mmHg降至(62.7±14.5)mmHg,肺动脉平均压从(45.4±9.2)mmHg降至(27.1±8.3)mmHg,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随访动脉血氧饱和度从(92.3±3.)%升至(96.8±1.7,亦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经皮介入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肺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和再狭窄需进一步调查。

  • 标签: 经皮介入治疗 肺动脉狭窄 大动脉炎
  • 简介:目的分析阜外医院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治疗早期结果,并总结此类疾病早期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月1至2016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中心收治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手术患儿共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收集患儿术前心功能指标,术前一般资料,术后超声,术后呼吸机时间、ICU滞留时间等术后相关指标。对所有65例患儿按术前射血分数(简称EF)30%分组,EF〈30%患儿26例,其余为39例,比较两组间相关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入选患儿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手术年龄(中位数)12月,术前体重(中位数)8.5kg,术前射血分数(EF)44.23±22.6%,左室大小39.69±7.73mm,体外循环时间121.67±56.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中位数)67min,22例患儿因二尖瓣反流重而行二尖瓣成形,呼吸机支持时间(中位数)24h,ICU滞留时间(中位数)3天,死亡2例,二次插管7例,ECMO辅助3例,延迟关胸8例,腹膜透析6例。对于EF30%作为患儿分组指标,EF〈30%患儿26例,其余为39例,比较两组术前情况,EF〈30%组患儿年龄、体重明显小于EF≥30%组,而EF≥30%组患儿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小于EF〈30%组患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ECMO无明显差异,EF≥30%组行二尖瓣成形数量明显多于EF〈30%组。EF〈30%组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明显多于EF≥30%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EF〈30%组患儿二次插管、腹膜透析、延迟关胸数量明显多于EF≥30%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率比较,总体死亡2人,均为EF〈30%组患儿,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患儿自身对照,拔管时EF较于术前无明显差异,而出院时EF较术前存在明显差异。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比较,拔管时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明显小于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出院时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明显小于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结论

  • 标签: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射血分数 冠脉再植 延迟恢复
  • 简介:<正>回顾分析110例急性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胸前导联心电图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急性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右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胸前导联 心电图改变 对比分析 右冠状动脉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腔出血(aSAH)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顺义区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老年aSAH患者共106例作为aSAH组,收集同期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正常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aSAH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出院,出院后3、6及12个月时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定,对照组患者就诊时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应用北京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同时应用修订版长谷川智能量表和痴呆简易筛选量表进行校正。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SAH组与对照组的MMSE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51±1.20)vs(27.01±3.72)分,P<0.05]。aSAH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认知损害发生率最高,执行能力、言语理解及表达力、言语命名能力、言语复述、注意力及计算力和短程记忆力亚项得分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的干预方式(OR=1.667,95%CI0.567~6.468;P=0.027)、H分级(OR=1.126,95%CI0.518~2.755;P=0.002)和Fish分级(OR=1.297,95%CI0.477~1.982;P=0.028)与认知损害显著相关。结论aSAH后的认知损害多在发病后3个月内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言语、执行能力、注意力、计算力及短程记忆力方面,临床上应重视Fish分级和H分级的评估,早期识别认知损害的高危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损害 影响因素